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私密化与公共关怀──以当代中国为例的讨论

私密化与公共关怀──以当代中国为例的讨论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14

私密化与公共关怀──以当代中国为例的讨论

在向现代社会迈进的过程中,中国正在经历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分化。但是,因为这种分化来自于刚性化的社会经济力量的强行推动,而不是来自社会长期的渐进形成,因此显出两个特征:一是时间上的急促感,二是空间上的失衡感。在前者,分化的急促造成了分化的细化程度不够的阙失。在后者,分化的失衡造成了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偏失,公共空间并没有随分化而扩大,私人空间倒是逐渐吞噬了公共空间。从而使得当代中国形成为一种私密化的社会生活态势,使得公共关怀严重阙失。这对于中国现代社会政治生活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为此,建立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健康分化的局面,对于中国现代化社会结构的健康发展,就显得重要起来。

公共性与私密性

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划分,既是现代生活的一个基本状态,也是现代政治哲学关注的一个理论焦点。[1] 在将"公共"与"私人"作为一对对应范畴的规范理论陈述中,它们具有自己的独特涵义。

先看"公共"一词的涵义。"公共"的涵义是复杂的。按照汉娜·阿伦特的论述,"公共''一词表明了两个密切联系却又不完全相同的现象",一方面,"它首先意味着,在公共领域中展现的任何东西都可为人所见、所闻、具有可能最广泛的的公共性。"[2] 这是因为公共领域展现的是人们之间具有相关性的东西,这些东西人们大都认为值得一听或值得一看。但是公共的原型应该是私人的,是私人间的东西。另一方面,"就对我们所有人都一样而言,就不同于我们在其中拥有的个人空间而言,'公共'一词表明了世界本身。"这里的世界本身,不是指的自然环境意义上的世界,而是指的"人造世界"。公共领域总是与人造物品以及人类的事务相连,它是一个共有的世界,既使我们聚集在一起,又使我们之间的竞争得以防止。公共领域之作为公共空间,具有超越代际约束、超越凡人生命的特性。这种超越并进入潜在的世俗性永恒,是公共世界和公共领域存在的前提。作为"普天下大众的汇集之处"的公共世界,虽然强调公共性,但是绝对不抹杀公共世界中的个体的差异性,相反恰恰以个体的差异性对于公共性的关注,体现出"公共生活"的意义。"当人们只从一个角度去看世界,当人们只允许从一个角度展现自己时,公共世界就走到了尽头。"虽然阿伦特的论述是哲学的论述,但是我们可以从她的论述中看出,现代意义上的"公共"、"公共领域"、"公共世界"、"公共生活"之"公共的"涵义所具有哈贝马斯指出的"自由主义"的基本内涵。[3]

确实,我们只要简单地回顾一下现代政治思想史就可以知晓,现代意义上的"公共"与"私人"领域的划分,是自由主义思想家的一个重大贡献。古典自由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约翰·洛克就在著名的《政府论》上篇中对于两者的界限进行了区分。他对于当时极力提倡父权论的罗伯特·费尔默爵士痛加批驳,指出父权与君权绝对没有直接关联的关系。下篇则着力讨论公共权力的分割和限制问题。特别从契约论的视角论述了个人天赋权利如何转让给"公共机关"的问题。其中对于转让权利前后的个人处境的分析尤其值得重视--个人转让权利给公共机关只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自由和财产。这是对于公共与私人最明确的区分。[4] 后来的《教育漫话》更是强调教育的私人性,统治者是无权干预的。从而将政治权力与家长权力分割开来。洛克从两个方向上限定了公共与私人的界限:一方面政治权力不能伸展到家庭范围里。统治者的责任是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自由和各种权利。另一方面,家长权力不能扩展为统治权力,人民应当让理性健康地成长,以便享受自由。[5] 到了19世纪,著名的自由主义思想家约翰·穆勒也沿循这一思路,对于私域与公域进行了区分。他将《论自由》全书的思想旨趣概括为一句话,"这里所讨论的乃是公民自由或称社会自由,也就是要探讨社会所能合法施用于个人的权力的性质和限度。"[6] 只不过,与阿伦特、哈贝马斯相比较而言,这些自由主义思想家更偏重从国家与社会、权力与权利、个人与社会的角度讨论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划分问题而已。

"私人"的含义有些含混。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是一个相对而言的概念。"只有在两者共存的形式中,这两种领域才能生存下去。"[7] 阿伦特通过对比的说明显示出两个领域的差异:假如说公共领域是要暴露的东西,私人领域就是要隐藏的东西。后者与前者的差异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比起公共领域的任何部分来讲,因为我们每天都要使用和消费私人占有物,它就显得更为我们迫切所需;没有私人财产,公共就变得没有意义了。也许这是人类创造性的源头之一。二是私有财产的四面壁垒,为避开共有的公共世界提供了唯一可靠的隐蔽场所,既避开了公共领域所发生的一切,也避开了公众的注意,避免了被他人所见所闻,从而避免了完全将私人生活暴露在别人面前的那种浅薄。这显示了私人领域对于人类生活的不可或缺性质。正是因为如此,人们对于私人领域是否获得公共权力的保护就显得格外留意,公共领域的公共性问题就此凸显出来。就此而言,显示私人领域特性的范围只能是家庭。"家庭成为一座私人堡垒,人们在这座城堡里享受着家庭之外获得的劳动报酬。"[8] 但是,专门就二者的关系来讲,"这两个领域最基本的含义表明,有一些需要隐蔽、需要曝光的东西,如果这些东西要存在的话,如果我们看看这些东西(不管我们在哪个既定的文明中发现它们),我们将看到每一种人类活动都指向其在世界上的适当位置。"[9] 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之不可分离讨论的相关性,也就在这里得到强势的证明。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小鸭得救了
春天来了
学放风筝
我的文具盒
桃子
生病
离群的小鸡
评选五星级少先队员
可爱的金鱼
棋迷老爸
过冬
让座
榴 莲
妈妈,您辛苦了
读《蚂蚁报恩》后感
论公司法的修改与完善(4)法学理论论文(1)
我国法学论文数据库状况的分析(8)法学理论论文(1)
美国专利法中的等同理论
论公司法的修改与完善法学理论论文(1)
违背法律和善良风俗的法律行为后果比较(6)法学理论论文(1)
我国法学论文数据库状况的分析(5)法学理论论文(1)
公序良俗在日本的最新研究动向(3)法学理论论文(1)
我国法学论文数据库状况的分析(9)法学理论论文(1)
黑客现象及其法文化意蕴法学理论论文(1)
美国专利法中的等同理论
美国专利法中的等同理论
诚实信用原则在日本的研究法学理论论文(1)
我国法学论文数据库状况的分析(3)法学理论论文(1)
诚实信用原则在日本的研究(4)法学理论论文(1)
我国法学论文数据库状况的分析(4)法学理论论文(1)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2
《日月潭》教学设计与反思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与反思
《葡萄沟》教学设计与反思
《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
《雷雨》教学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2
《坐井观天》教案1
《一分钟》教学设计2
《一分钟》教学设计1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1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
《看雪》教学
《一分钟》教学设计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