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中国城市地铁规划论及科学价值决策原则

中国城市地铁规划论及科学价值决策原则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7

中国城市地铁规划论及科学价值决策原则

内容 提要 结合国内有关地铁项目的实例,剖析若干“可行性报告”中存在的 问题 及 理论 症结,强调地铁规划必须坚持 社会 效益和 经济 效益统一性原则,作出可供城市规划、决策者 参考 的地铁的 科学 价值决策程序。

关键词 可行性 公共项目 科学决策 价值决策

实事求是:地铁可行性研究的科学原则

实事求是,是 自然 科学也是社会科学认识的基本原则。地铁,建在城市、服务城市,因此,把握客观市情是可行性研究的基础。市情包括许多内容,但对地铁而言,最重要的一是城市经济实力、二是城市人口规模———经济落后、人口规模过小的城市,地铁项目通常可免谈。应该说,把握这两条都不难。问题是,如何准确预测城市远期人口,这是地铁规划的科学依据。而在目前的地铁规划中,城市预期人口却几乎是一弹性存在。 人们不禁要问,凡地铁规划,大都是国内权威单位、专家编制的,这些近乎天方夜谭的数据,究竟是怎么得出来的呢?在笔者接触的可行性报告中,大都有一个读不懂的数学模型和繁琐 计算 过程。问题是,这些数学模型的计算 方法 是把城市出行人口与经济增长正相关,把客流量按固定增长比率累进计算,然后得出不断线性增长的数据。这种方法显然是违反城市 发展 规律的。这好比预设年龄与身高正相关,设计的数学模型再精致,结论必然是错误的。实事求“善”:地铁可行性研究的科学价值原则

实事求“善”,这是科学的价值评价与价值实践原则。这里的“善”,泛指社会价值、社会效益。价值学告诉我们,社会的“善”是具有两重性的,体现于地铁,一是社会效益、功利价值;二是经济效益、交换价值。城市对地铁社会功利价值的“需要”,离不开城市经济实力即交换价值的“能要”。在地铁的可行性研究中,所谓实事求“善”,就是要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从城市对地铁的客观“需要”及“能要”出发,坚持社会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性原则,追求以最小的经济成本实现最大化的社会效益目标。

一、关于所谓追求社会效益的“可批性”规划。坦诚地讲,许多城市项目规划中的数据错误,并非是一个科学失误问题,而是一个服务于既定目标的价值抉择问题。或者说,许多所谓的“可行性”数据本身就是服务于“可批性”的;许多看似荒谬的数字,都是“数”出有因的。譬如,地铁客流量预测之所以超出实际,就是为了满足国家对地铁立项的客流要求。

对许多地方来说,之所以支持这种“可批性”规划,就是为了追求地铁的社会效益。由于地铁投资,按常规一般是由中央财政拨款,或从国家银行贷款,即便出现亏损,“负经济效益”由国家背负,地方得“正社会效益”,也未必受什么损失。这是许多地铁项目“可批性”背后的潜在动机。那么,事情是否真是这样呢?如果地铁建成后,地方政府能承受地铁运营亏损的话,这属于国家“白给”地方“能要”的情况,对地方当然是好事了。但如果地铁建成后运营亏损巨大,地方政府无力承受的话,则未必是好事了。好比穷人住别墅,连电费都支付不起,则还不如住旧房。这属于国家“白给”地方也不“能要”的情况。具体地说,地方“白捡”一条20—30公里的地铁与“白拣”一条200—300公里的地铁,后果是完全不同的。50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支持超长地铁运营,每年至少要亏数十亿,足可将城市财政拖垮,这还有什么“社会效益”可言呢?

因此,略去地铁投资不谈,地方财政能承受多大的地铁运营亏损额、能支持多长的地铁运营线路,这也是可行性研究的题中之义。无限夸大客量的可批性规划,一坑国家、二坑地方,无论对谁,都不是什么好事。这正是地铁不同于其它公建大项目的地方:有时“白捡”也不敢要。而随着国家公共财政问责制的建立和完善,随着国家审计署审计重心的下移,只管投资不问效益的情况将会彻底改变;地方“钓鱼”国家“上钩”的情况也不会继续下去了。无论中央或地方资金,都是纳税人的钱,都应实事求是、实事求“善”,追求投资效益的最大化。

二、正确认识地铁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效益,是一个价值评价概念。地铁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是有特定内涵的,是与地铁的公共物品性质、与公共财政投资原则密切相关的。

地铁社会效益主要指地铁所应发挥的服务社会的功能效用。世界上绝大多数城市地铁由于不盈利,所以,大都具有公共物品性质,属于公建设施。而任何公建设施,都要求尽可能地发挥其社会功能,这是公共物品区别于私人物品的性质所在。一座私人豪宅可几人居住,一座城市剧院,却不能仅供几十人享用。因此,“社会效益”概念本身,就包含社会效用的量度标准;低于这种量度标准,表明大量公共服务功能被浪费,便没有社会效益。而对大容量交通工具地铁而言,其量度标准,不是别的,正是国家对地铁可行性规划的基本客流量(高峰小时单向3万人次)要求。如果低于这个标准过多,尽管乘客舒适,但地铁并未发挥社会效益。所以,如果地铁“可批性”数据是假的,地铁客流达不到这个指标,地铁本身就不具有社会效益。那种离开地铁客流标准,笼统认为只要修建地铁就具有社会效益的观点是非常错误的;而脱离实际客流需求将规划线路随意拉长的做法更是极为有害的。至于把地铁规划本身作为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大加宣传,似乎地铁规划线路越长越值得骄傲,如称“杭州轨道交通线路之长”国内少见、“深圳轨道交通规划线路比香港还长”等等,这种做法都是不妥的。

至于地铁的经济效益则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经济效益原是一个对商品生产盈利程度的评价概念。由于地铁投资成本巨大,且采取有偿服务形式,必然产生投资及经营核算的问题,所以,这里的“经济效益”,就是一个对政府投资效益、对地铁经营效益的双重评价概念。在地铁项目中,一些人由于把双重“经济效益”混为一谈,且狭隘地理解为“盈利”,所以,坚持认为不盈利的地铁就不存在经济效益问题了。这种认识当然是错误的。

政府投资为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原本就不为盈利。政府投资建广场、整绿地、维护公共设施,哪项工程不是纯粹花钱”?问题的关键,是这些钱“花”的是否“值”,是否换来相应的社会效益。因此,政府在地铁投资中讲经济效益,就是强调投入资金的社会效益最大化;在这一价值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即便地铁出现合理亏损,投资依然具有经济效益,属有效投资。而如果地铁规划数据是虚假的,地铁没有实现预期的社会效益,那么,地铁出现的严重亏损便是不合理的,地铁投资便属于“负经济效益”。所谓“负经济效益”,就是指投资是无效的,亏损没有换来相应的社会效益。

即便某些地铁投资具有 经济 效益,允许出现合理亏损,也并非地铁就可以不讲投资回报率。地铁的规划、建设、运营各个环节都要注重最大化地减少成本支出、增加经营收入;强调地铁的经营效益,就是要追求收益最大化、实现亏损最小化。这就是说,即便地铁投资具有合理性,在实施过程中仍要进行严格的经济效益考核。这种考核与对 企业 的经营考核性质 内容 完全一样,只是将最大化盈利变成最小化亏损而已。 目前 ,由于地铁建设中缺少经济效益的约束和考核,原本属于满足城市基本消费需求的地铁,似乎变成了一种炫耀性产品。一些城市的地铁,不仅设备要进口,而且,站内外装修都要高档?,这种不计成本追求豪华的结果,必然无谓地加大地铁的亏损额,使地铁保本或盈利的票价竟高得离谱!这就像出租司机,买劳斯莱斯、宝马、皇冠搞营运。我们强调在地铁规划建设中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就是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无端浪费的情况。

三、必须坚持 社会 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地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相统一,既体现在地铁项目本身,也体现在政府对地铁的宏观决策中。我们分别站在地铁经营和政府投资立场上,讨论地铁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性 问题 。

首先是如何认识地铁的经营效益依存于地铁的社会效益的问题。地铁的客流量大、社会效益大、经济效益大(合理亏损小);反之,地铁客流小、社会效益小、经济效益小(亏损额度大)。同样,地铁的社会效益,也依存于地铁的经营效益:地铁发车频度高,每3分钟一列,地铁经济效益大,乘客便捷,地铁社会效益大;反之,发车频度低,每8分钟一趟,地铁经济效益小,乘客不便捷,地铁社会效益小。以上这种正向效比关系都是以地铁客流达到、超过定量标准为前提的,但当地铁客流小于定量标准,一列地铁仅乘坐100人或50人,远不够单趟运营成本时,地铁的经营效益与社会效益就呈现为反向的效比关系了:发车频度高,尽管少数乘客便捷,相对社会效益大,但经济效益小(亏损大);发车频度低,尽管少数乘客不便捷,相对社会效益小,但经济效益大(亏损小)。而当地铁发车间隔超过1小时,便丧失公共 交通 的功能了,其社会效益也就彻底终结了。这就意味着,地铁客流定量指标,也是地铁社会与经济效益统一的前提条件,离开这个条件,所谓不讲经济效益只讲社会效益的地铁是难以持久运营的。

第二是政府投资效益与地铁社会效益如何相统一的问题。一些人习惯于从城市功能完善、城市 现代 化标志等理由出发,来阐述修建地铁的必要性。其实,一座城市是否应建地铁,其判断标准,绝不是城市的地位、性质或居民的迫切愿望,而是城市出行人口能否满足地铁的客流标准。当一座城市符合这些标准时,大容量快速地铁交通可减轻地面交通压力,缩短居民出行时间,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这些社会效益会转化为经济效益,增加城市的财政收入,弥补地铁的合理亏损,实现地铁投资效益的最大化。反之,当客流严重不足时,既不能减轻地面交通压力,又产生不了多少经济效益,城市财政不会因此增收,反而要年年承担巨额亏损。因此,地铁真实客流量能否达到规划标准要求,也是决定政府投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统一性的关键环节。

总之,强调地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本质上是一个对城市公共资源、社会财富的合理运用、节约消费的问题。企业追求投资、经营效益最大化的结果,是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社会财富;政府追求投资效益最大化、督促地铁经营效益最大化的结果,则是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社会生活质量。地铁投资、经营效益最大化,都共同服务依存于地铁“内部”、“外部”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而地铁的基本客流量,就是实现地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基本条件,半点虚假不得。

四、地铁工程上马要兼顾“需要”和“能要”。一座城市的地铁客流量即便达到规划标准,也未必能立即上马。一些城市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往往代表民意年年呼唤地铁。问题是“需要”不等于“能要”、理想不等于现实。离开物质基础,离开“能要”的条件,任何“需要”都无法满足。期望地铁营运盈利,政府不赔钱,大半是不现实的?;地铁的合理亏损”通常是难免的,需政府买单。其实,“合理亏损”也未必就是小数,依然可能动辄数亿元。如果是实事求是地算经济帐,政府财政无法承担时,地铁就不能立刻上马。因为如果地铁占公共支出的比重过大,就会 影响 对城市其它方面的财政投入,对城市 发展 和稳定产生巨大的负社会效益。超前的“高消费”,以局部的社会效益而影响了全局的发展,同样属政府投资效益的最小化。但是,当一座城市经济实力增强了,公共交通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瓶颈时,不及时建地铁(或快速公交系统如BRT?),同样会影响城市的发展,影响市民的生活质量。这时的政府投资, 自然 会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五、关于地铁拉动土地升值问题。关于土地增值问题,是在地铁项目中被用滥了的一个理由。地铁开通后,某些城市、某些地段的土地的确可能增值。一是因为大城市存在级差地租,快速交通工具,可缩短不同级差土地间的距离,造成房地产价格上涨;二是因为快速交通给沿线带来商机,刺激商业发展,也拉动了房地产价格的上升。但这种增值的前提,都是以地铁巨大客流量为前提条件的;离开巨大客流量,是无所谓土地增值的。如果地铁具有神奇的增值效应,今后开发一座城市,只要修地铁就行了;地铁修到那里,城市繁荣到那里。这显然是非常荒诞的。实际上,土地增值只存在于大城市发展的“初级阶段”,一旦城市发展成熟,土地级差便会消失,甚至郊区房产会比市中心还贵。这时,在统一的房地产价格水平上,地铁所拉动的土地增值效益便有限了。所以,不能脱离价值 规律 ,赋予地铁某种点石成金的功能。

地铁可行性规划中的 科学 价值决策程序

在我国,要做到在地铁建设中贯彻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性原则,应该根据科学价值决策规律,笔者提出如下简易程序:

一、根据城市人口规模(“需要”),设定最佳路线的地铁长度规划。人口规模过小的城市是不需要地铁的。国家要求城区人口300万以上,就是对此的硬性限定。在城市人口规模设定、串联客流密集区的最佳地铁线路确定情况下,如果地铁长度只有

2、3公里,其总客流和边际客流量都为零,其社会、经济效益也为零。随地铁长度增加,总客流增加,边际客流量也不断递增,地铁社会、经济效益也随之增长。其后,地铁长度继续增加,地铁总客流不断增加,但边际客流增幅放缓。当地铁长度达到某一点时,边际客流量开始递减,地铁的边际社会、经济效益也随之降低。这个边际效益由递增向递减转化的“拐点”,就是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最佳地铁长度B。尽管城市人口规模不同、城市不同区域人口密度不同,但这一长度从 理论 上讲,是不难测算的(由各线路公交客流变化调查便可测算)。当然,为了更便于操作,国家应补充规定地铁线路各站点最低高峰客流规模,譬如每小时单向1万或5千人次,将这个“边际拐点”量化。这样,就可避免那种将地铁线路无限延伸的不可行性规划出笼了。

二、根据政府公共财政能力(“能要”),确定地铁建设规划。城市政府投资地铁,需量力而行。2003年国务院发文,要求申报地铁城市地方财政收入在100亿元以上,国内生产总值1000亿以上,就是对这一要求的量化标准。在达到这一标准的基础上,城市政府必须从全局出发,确定对地铁投资规模(X)和日后可承受的补贴额度(Y)。

三、根据地铁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原则,设定合理票价。地铁票价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客流量变化、影响地铁的社会经济效益。但由于地铁的公益性质,它的票价通常不受市场调节。目前国内地铁单程票价多为公交票价的2—4倍。同时,作为理论票价,还必须考虑套票折扣因素、考虑对特殊人群的减免因素,否则便会出现虚高的理论收入。

四、根据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原则,确定地铁的规划长度。有了上面三项指标,我们就可以定量确定一座城市的地铁建设长度了。由于地铁单位造价是大体确定的,我们可根据(X)算出可修地铁的长度A。然后,找出A与最佳长度B的关系。如果B>A,一般应以A为宜,因为投资是硬限制。但A必须在边际客流递增减缓的区域内,否则,地铁就没有规模效益;如果B<A,则应以B长度为准。当然,如城市财力雄厚,可适当延长到地铁边际客流递减“次大化”区域内,如果延长到边际客流递减的“最小化”区域内,地铁便失去了社会效益。

根据上述地铁长度,便可推算出较准确的地铁运营成本。根据地铁理论客流量,乘以理论票价,可算出运营收益。两项相减,就可算出地铁的营运亏损值y。如果y>Y,超出政府承受能力,则需重新测算,暂时缩短地铁长度;如果y<Y,则应肯定该规划,甚至可适当延长地铁长度。

总之,依据上述原则和公式层层推算或层层审查,地铁规划便具有充分的科学价值依据。只要原始数字准确,得出的规划结论是不会出大错的,像动辄200、300公里的规划就不会轻易地被通过了。笔者相信,上述这些原则及程序略加变通,便可套用到其它重大公建项目上去,从而会大大地提升我国城市政府的科学价值决策水准。

注释:

①本文讨论的地铁、轻轨线路不包“铁路”或“城铁”穿过市区的线路;铁路公交化是现代交通大趋势,城际铁路运营范围大、客流大,社会效益大,与城市轨道交通不是一个概念。

②其实,内外都用高级大理石装修,未必就 艺术 、就有文化,反之,处处都只保留水泥本色,未必就不艺术、就没有文化。笔者在国外见过非常简朴有特色的地铁车站。

③世界上只有香港地铁政府不贴钱,这与香港地铁的集约化规划和节俭运营相关。

④即由巴西首创,正在国外城市普及的“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观荷
日记一则
我爱家乡的草莓
校园里的大樟树
向日葵
我喜欢吃葡萄
柳树
美丽的菊花
开朗的蓝郁金香
草莓
美丽的玫瑰花
桃花
芒果
小雏菊
桃花
质量工作规划
领导干部工作作风整改措施
销售工作展望
县旅游局工作思路与计划
县广电局工作思路
团员保先整改措施
财政工作思路
人力资源部年度计划
县党建工作思路计划
个人作风整顿整改措施
党委书记个人整改措施
机关干部作风整顿整改措施
市政府工作目标
林业工作要点
乡镇政务公开计划
关于行政的发展与行政法的转型(1)论文
关于认真对待利益-利益的行政法意义(1)论文
谈行政法中确立诚信原则的必要性及路径探讨(1)论文
对锅炉水质处理工艺改进及分析
浅谈“一国两制”与区际行政法(1)论文
大尺寸条石干砌施工工艺的探索与运用
谈自动排水装置在煤矿排水中的应用
谈水资源资产与现代水利
压力管道安装中几个关键问题
浅谈行政法视野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1)论文
谈美国行政法的演化及其对我国行政法完善之启示(1)论文
简述防治“非典”引出的行政法思考(1)论文
公共管理的兴起与行政法的发展(1)论文
分析对涪陵龙潭水利工程的熟悉和评价
汽车营销中的定位策略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文题解
《地震中的父与子》难句解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写作特点
《地震中的父与子》好词好句好段
《地震中的父与子》中心思想
《地震中的父与子》重难点精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近义词反义词
《地震中的父与子》点拨难句
《地震中的父与子》词语解释
《地震中的父与子》内容分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句段学习指导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文结构
爱,震撼人心──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地震中的父与子》写法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