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30
浅谈《品德与社会》课中道德情感的培养
浅谈《品德与社会》课中道德情感的培养
梁启超先生说:“天下最神圣的莫过于情感。”国内外心理学家研究表明,道德情感不仅是连结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之间的桥梁,而且还具有动力功能,没有一定的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就难以转化为稳固的道德行为,就会产生知而不行及课内外、校内外表现不一致的问题行为。因此,《小学德育纲要》把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作为《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那么,《品德与社会》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呢?我认为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一、在提高道德认识的基础上培养道德情感
所谓道德情感,就是伴随道德认识而出现的一种内心体验,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级情感。道德情感以道德认识为基础,道德认识的 高低,直接影响道德情感的程度,“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因此,培养道德情感,应从提高道德认识着手,通过向学生阐述有关的道德概念,促使学生的直觉道德情感向高尚的道德情感发展,并将已有的道德情感在理论基础上加以概括成自觉的、理论性的道德情感,实现情感的最高境界。
当然,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他们的道德情感一般是直觉的情感体验和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感体验占优势,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把精力放在对教材的运用上,要通过对课文中典型材料的分析和学习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要着重研究如何有效提高学生道德认识的技巧,课堂教学力求做到目标明确,内容正确,组织合理,方法恰当,学生的参与意识强。具体地说,教师要引导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要根据教学目标把课文中的事例分析好,把课文中的道理讲深讲透,不仅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让学生对所学的道德知识能入耳入脑,心悦诚服。这样,在道德知识的内化过程中,伴随着道德认识的提高,相应的情感也会产生,而这种情感,又将促进学生对道德知识的进一步学习,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转化,达到教育的目的。如在教《家乡人的智慧》一课时,我并没有在课堂上讲家乡人如何用智慧创造奇迹,而是在上课前一周发了一张调查表,让学生调查家乡有何特色产业、有什么名人、他们为家乡做了什么贡献。课堂上,我先让学生相互交流调查情况,通过交流学生体会到:原来自己的家乡有着这么多鲜为人知的创业故事。接着我又提问:“这些名人是怎样为家乡创造财富?”,让学生了解家乡人用智慧创造财富,更不忘回馈社会。这样的课堂不只局限于书本,而是让学生“走出去”了解、体验、感悟。学生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也随之而生。
二、在创设良好的道德环境中培养道德情感
道德情境能孕育、激发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总是发生在一定的道德情境中的。如惨痛的情境容易引起怜悯,悲伤的情感,并因情感而影响人的整个心理活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作为教师首先要投入情感,置身教材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创设特有的课堂氛围,感染学生。为了把课文教得鲜活感人,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如在教学《爸爸妈妈抱紧我》一课时,我动情地跟学生讲述了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小欣宜的父母用自己的生命换来小欣宜生存的故事。接着又给学生讲述了1999年10月3日,在贵州麻岭风景区发生的缆车坠毁事件中,潘子灏的父母在悲剧发生时,用双手托起自己两岁半的儿子,让他们的儿子得以生还的真实故事。在讲故事时,配上忧伤的背景音乐,“一石激起千层浪”……听着听着,许多同学已泪流满面。见时机成熟,我因势利导,让同学们说说父母是怎样爱自己的,具体表现在哪方面?自己又应该怎样回报父母的爱?同学们都有感而发,情真意切,说到动情之处还掉下眼泪。这样通过创设道德情景,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起到情景交融,师生共鸣。课堂的教育效果自然水到渠成。
三、在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道德情感
四、在角色扮演中体验健康的道德情感
生动形象的道德情境是孕育学生道德情感的土壤。根据儿童易于动情和易受感染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适当参加表演来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激发学生对思品课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爸爸、妈妈抚育我》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验到妈妈十月怀胎的艰辛,我让学生把书包放在肚子上模仿妈妈怀孕时的情境,通过让学生爬楼梯、弯腰系鞋带等活动。学生们开始一边模仿,一边嘻嘻哈哈,但慢慢地就体验出了艰辛,由嬉笑转为思考。我趁机教育学生:“你们只是这几分钟就觉得辛苦了,但你们的妈妈是要坚持280多天,那是怎样的一种辛苦,你们能想象吗?”学生从体验当中学会了换位思考,真实感受到母爱的无私和伟大。学生的感恩和孝道的道德情感油然而生。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材内容,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多方面创设情境,以达到“以境引情,激情明理,识理导行”的目的,使学生在愉悦中接受教育,在欢乐中健康成长。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摘草莓
- 拔河比赛
- 妈妈的爱
- 奇特的山
- 学溜冰
- 一件难忘的事
- 自我介绍
- 捉螃蟹
- 激流勇进
- 一件傻事
- 妈妈的爱
- 小白和小灰
- 运动会
- 我们的校园
- 课间十分钟
- 宪法应明确国际条约在我国的地位法学理论论文(1)
- 中西部地区国有资产流失的方式及追偿对策法学理论论文(1)
- 试论劳动教养制度的存在及改革取向_司法制度论文(1)
-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浅析_司法制度论文(1)
- 外出务工与农民现代性的获得法学理论论文(1)
- 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法律制度的构想_司法制度论文(1)
- 精神缺陷者缔约能力比较研究法学理论论文(1)
- 机关事业单位公(工)伤制度初探法学理论论文(1)
- “性善论”对中国法治的负面影响法学理论论文(1)
- 社会信用刑法保护的研究视角法学理论论文(1)
- 论慎用逮捕权(2)法学理论论文(1)
- 从东西法学文化的融合谈要约的法律性法学理论论文(1)
- “满足人的需要”的法律价值概念质疑法学理论论文(1)
- 论正当防卫的界定法学理论论文(1)
- 矛盾与和谐:司法公正与媒体监督/唐时华法学理论论文(1)
- 《灰雀》教学案
- 《奇怪的大石头》课堂实录
-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2第二课时
- 《我不能失信》教学建议
- 《小摄影师》教学案
- 《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1
-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2
- 《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2
- 《奇怪的大石头》教材简说
- 《小摄影师》教学案
-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建议
- 《我不能失信》教材简说
- 《小摄影师》自主性练习设计
- 《奇怪的大石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