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15
论翻译批评的监督功能及社会功能
论翻译批评的监督功能及社会功能
一、引言
何为翻译批评?各个流派的学者虽对翻译的概念提出了不同的定义,但对“什么是翻译批评”这一问题的回答也没有形成定论。在《中国翻译词典》中,给翻译批评下了的一个比较全面的定义:从广义上讲,翻译批评即参照一定的标准,对翻译过程及其译作质量与价值进行全面的评价,评价的标准因社会历史背景而异,评价的目的旨在促使译作最大限度的忠实于原作,并具有良好的社会价值。
一些翻译理论家也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国内比较系统的翻译批评的定义还有杨晓荣在他的著作《翻译批评导论》。根据杨 晓荣的观点,翻译批评比较完整的定义为:依照一定的翻译标准,采用某种论证方法,对一部译作进行分析、评论、评价,或通过比较一部作品的不同译本对翻译中的某种现象做出评论。(杨晓荣,2006)
二、翻译批评的重要性
作为人类最古老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之一,翻译是任何社会都必不可少的,而翻译事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翻译批评。季羡林曾指出:“翻译事业要发展,要健康的发展,真正起到促进中华文明发展的作用,就不能没有翻译批评”。
翻译批评不是翻译的附属品,也不能被简单视为应用翻译学的一个分支,而应该被理解为如纽马克(Peter Neark)所言的“将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连接在一起的一个重要环节”。翻译批评的实践过程又必须以各种理论为基础,翻译批评是翻译理论的重要分支,也是翻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译批评几乎可以说是整个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一把尺,对于翻译事业的建设和发展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翻译批评的监督功能
翻译批评的根本目的之一是提高翻译质量、促进翻译事业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翻译批评的基本功能之一便是监督功能,由此派生的是对读者的引导功能和对译者的指导功能。
3.1 对读者的引导功能
译作的价值只有在读者的阅读、鉴赏、阐释、批评等一系列过程中才能得以实现。因此,翻译批评必须充分重视作为翻译最终服务对象的读者的重要地位,切实关注读者群体。
翻译活动不能被简单地视为一种语言的转换,而是通过理解使原文的意义得以再生,从而使作品在新的历史空间得到交流、展现、完善与延续。在这些方面,翻译批评者为读者提供一种或几种理解原文意义和译文意义的可能性,并鼓励和引导读者积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而促使更多的人喜爱翻译作品、关注翻译事业。
其次,多种译本的存在为翻译批评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也使其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引导读者阅读与鉴赏真正高质量、有价值的翻译作品,并通过开启复译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审美需求,这是翻译批评引导功能的重要体现。
3.2 对译者的指导功能
鲁迅在1934年的《再论重译》一文中指出,翻译批评的责任在于“或者培植,或者删除,使翻译界略免于芜杂”。“培植”和“删除”是批评的方法,根本目的在于“免于芜杂”,即保证翻译质量,避免翻译界良莠不齐的状况继续下去。关于翻译批评的监督功能对译者的指导,桂乾元提出了翻译批评的六大功能:
(1)帮助——“帮助译者提高翻译水平,甚至可以帮助译者具体提高某些基本功;帮助译者提高翻译理论修养;
(2)限制——限制粗制滥造、质量低劣的译作泛滥,甚至出版问世;
(3)扩大——扩大优秀译者的影响,促进翻译事业的繁荣;
(4)鼓励——鼓励译者不断努力,译出优秀的作品;
(5)监督——监督译者工作,促进他们认真负责地工作;
(6)促进——促进翻译事业健康、迅速的发展。
翻译远远不是单纯的语言现象,解释不仅是文字技巧和知识的把握,而更是译者对周围世界的意义一种选择。因而,鼓励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进行能动的再创造,促使翻译行为进一步走向成熟与自律。
四、翻译批评的社会功能
翻译批评的社会意义体现了翻译研究无法脱离社会实践、因而无法自闭于象牙塔中这样一种内在的性质,这是由翻译活动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何谓功能?文军在他的著作《科学翻译批评导论》中引入了价值这一概念,通过说明价值与功能的关系来说明什么是功能。“价值和功能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范畴。价值是功能的基础,功能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两者是统一的。批评价值实现的过程,也就是批评发挥功能并产生相应结果的过程。”科学翻译批评的功能反映的则是它对社会和个人究竟产生了什么样的实际效果,并说明了这种效果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正向的还是负向的、显性的还是隐性的”(文军,2006:54)。
翻译的本质是实现跨文化的交际(范东生,2000)。语言作为文化结构中的一个重要成分,承载了一个文化的信息。交流时语言和语言之间并不直接相通,必须借助翻译。两种语言的交际实际上就是两种文化的交际,交际不仅仅是口头上的,也要通过书面的,通过一些翻译作品,让读者间接与另外一种文化进行交际,这就需要翻译。所以翻译批评在于使这些用来进行跨文化交际的作品更加的优秀,对于文化的传播也起到了一个监督和促进的作用。翻译批评的根本性任务就是检视翻译实践的跨文化交际效果。这就是翻译批评的社会功能。
五、总结
翻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部译作的产生可能涉及翻译的目的、原则、标准、方法、译者的因素、读者的因素、社会历史的因素等多个方面,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作为对翻译活动进行理性思考的翻译批评,必然要关照翻译过程中的诸多环节和可变因素,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多元的、综合的分析和考察。这就需要更多的人重视翻译批评的各种功能和作用,丰富和发展翻译批评理论,并且充分的利用这些功能,更好的为翻译事业的各个方面服务,为译者服务,为读者服务,为社会服务。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小狗
- 任旭快乐的暑假
- 我闯祸了
- 小乌龟
- 小狗
- 太空遨游
- 秋姑娘
- 画画
- 小花猫
- 可怕的意外事件
- 洗衣服
- 秋天的梦
- 我的爸爸
- 母爱无边
- 捉蝴蝶
- 探析青少年音乐美感的建立
- 浅谈高校音乐欣赏课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点
- 怎样借鉴外国音乐教学法
- 试谈全体主义音乐的发展
- 试论六五式铁路军用桥墩模拟拼装系统研制与开发
- 关于交通安全设施工程施工技术的探讨
- 谈范唱在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 浅论影响歌唱的非技术性因素
- 《音乐教育原理》课程大纲
- 浅探音乐教育之路
- 音乐教育观念实践课《聆听与创造》C单元测验
- 浅析国内音乐剧之接受群体
- 浅谈声乐教学中美感意识的培养
- 试论主体性音乐教学模式设计
- 浅论铁路客车整备库排烟系统的现状和改进
-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三
- 《葡萄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六
-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一
-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六
- 《葡萄沟》第二课时说课设计二
-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三
-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四
-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四
- 《葡萄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五
-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一
-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一
- 《北京亮起来了》综合资料一
- 《葡萄沟》说课设计二
- 《北京亮起来了》综合资料二
- 《葡萄沟》第二课时说课设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