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社会学视野中的研究生就业困境分析及专家化解决机制

社会学视野中的研究生就业困境分析及专家化解决机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22

社会学视野中的研究生就业困境分析及专家化解决机制

社会学视野中的研究生就业困境分析及专家化解决机制

一、影响研究生就业的制度因素:半市场化的就业环境

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历史上,研究生教育曾经是一个较为特殊的领域。相较本专科教育而言,上世纪后期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曾表现出明显的封闭性特征。在学生培养环节,各高校和科研单位重视的是学生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和考评,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不关心;而在学生就业环节,由于研究生培养规模非常小,研究生就业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研究生不但就业无忧,且大多流向教育和科研部门。因此,当时的研究生教育与社会基本隔绝,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在当时的教育环境里,研究生就业完全依赖政府计划,尚无市场调节的必要。

然而,进入21世纪后,市场经济的大潮汹涌澎湃,高等教育的各领域陆续以市场化为改革导向,在这种大环境中,研究生教育亦不能独善其身,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改变单一的行政管理模式,逐步向市场化迈进。由此带来的变化是,一方面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扩大,另一方面研究生就业更多面向市场,就业形势空前严峻。

在当前对研究生就业困境的原因分析中,研究者们大多以矛盾分析法为研究方法,致力于从内因和外因两个层面展开讨论。总结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影响研究生就业的外因一般表现为国际经济形势的恶化、我国就业结构的调整、用人单位观念的转变和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无序扩张等;影响研究生就业的内因则表现为研究生教育质量下降、研究生就业心理扭曲和高校就业指导不力等。通过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社会学分析可以发现,这些因素基本表现为两个方面:一为制度层面,一为观念层面。

从系统论角度出发,研究生就业问题主要受两个系统的制约,即外部控制系统和自我调节系统。就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体制而言,外部控制系统表现为教育主管部门的统筹管理;自我调节系统则表现为就业市场的自发调节。以下对这两个既互相独立又紧密联系的两个系统分别予以论证。

(一)外部控制系统

前已述及,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表现出明显的封闭性特征,研究生教育的招生、培养、管理和就业等各环节无不处于教育主管部门的计划管理之下,这使得研究生教育几乎成为一个与世无争的封闭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作为高等教育实施者的学校基本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工作重心,对研究生的就业问题则无需挂心;而作为高等教育参加者的研究生而言,他们关心的是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学术水平的提升,至于毕业后的工作则完全听命于国家计划,对日益复杂和严峻的就业形势则缺乏关心。但是,在物理学的视角中,任何封闭的系统都蕴含着巨大的风险,由于缺乏与外界环境的有效交流和沟通,这个封闭系统很难吸收外界有益的物质、资源和信息,长此以往,这个系统必将因为推动力的缺乏而呈现无序和低效的状态,其最终结果必然是系统因严重不适应社会发展而崩塌。

发端于上世纪末期的高等教育市场化运动已经打破了传统的研究生就业系统,以教育主管部门统筹管理为特征的就业系统被迫向就业市场开放,单一的计划体制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受制于高等教育改革的现状,我国的研究生就业体制仍带有计划模式的深深烙印,教育主管部门在研究生就业系统中仍发挥着现实的管理职能,尽管这种管理因效率低下而受到广泛诟病。

(二)自我调节系统

研究生就业自我调节系统的建立有赖于高等教育真正实现市场化。所谓高等教育市场化是指将高等教育置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竞争来分配教育资源,使高等教育各环节不断提升效率,最终实现与社会发展的协调一致。我国的高等教育市场化已经起步,其给高等教育带来的影响有目共睹。但是,时至今日仍有很多人对高等教育市场化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他们往往倾心于早年那种封闭的高等教育体制,对市场化所引发的各种变化十分不满,更常用市场化初期所呈现的一些问题作为论据去否定市场化本身。例如,认为市场化导致了近年来各高校招生规模的过度膨胀;认为市场化导致了高等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等;认为市场化导致了教育质量的下降和学生素质的退步等等。

必须指出,高等教育市场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市场化初期出现一些问题是在所难免的,这些问题在本质上并非根源于市场化,实则是传统的封闭式教育模式所固有的缺陷,而市场化只是使这些缺陷得以显现出来。只要坚持市场化导向,这些问题必将不断消解直至最终得以解决。

在研究生就业领域,市场化意在强化研究生就业的自我调节,使研究生就业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这个系统由于和社会需求能够流畅沟通,因此就业市场中的有益信息和资源可以很快融入该就业系统,使该系统结构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运行更加有序,并最终取得良好效果。而就业环节的市场化还将对研究生教育的其他环节产生积极影响,使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更具市场敏感性,不但能够满足社会需求,而且能够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市场对研究生就业市场进行调节并非我们首创,这在西方发达国家早已成为成熟的制度。以美国为例,正是因为市场需求的不同导致了研究生教育和就业的多元化,例如美国的工程类研究生有工学硕士、工程硕士和工程师学位等几种形式,这些教育形式分别对应于就业市场对学术型、应用型和技能提高型工程人才的不同需求。我国很多高校近年来不断进行研究生教育类型改革,其教育类型也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这正是市场调节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切实体现。

(三)半市场化的现实状态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国开始推行教育市场化战略,变原来单一的计划管理模式为市场调节模式。在这一背景下,研究生教育也紧随本专科教育步伐而启动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市场化为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注入了巨大的能量,使其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但是必须清醒的看到,市场化并非一蹴而就,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极度扩张和学生考研热情的空前高涨并不代表研究生教育市场的成熟,事实恰恰相反,这些现象实际上是研究生教育在突然挣脱行政管理束缚后的盲目行为,本质上是非市场化的表现。从系统论的角度看,现今的研究生教育系统中只有就业环节被推向了市场,研究生们毕业后不再按照计划进行分配,而必须面对市场的严格筛选。而作为研究生教育系统组成部分的招生和培养环节则仍处于半市场化状态,这直接导致就业环节中所呈现的市场信息难以及时和准确反馈到招生和培养环节中去,高等学校还不能真正按照市场的要求去招收和培养人才,这必然导致了研究生教育和社会需求的严重脱节,并最终导致了研究生就业陷入严重的困境。

当然,市场化并非是一劳永逸的,市场竞争是现实和残酷的,对就业市场的充分认识和把握本身就是非常困难的,研究生就业市场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很多矛盾和摩擦,其所反馈的很多信息也并非能够准确的反应社会需求。但是,只要长期坚持用市场调节研究生教育的各个环节,最终就可以使其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而这正是我们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此外,我国研究生教育半市场化的另一个集中表现是就业管理模式的僵化和落后。在当前各高校的研究生就业管理领域,许多高校还没有真正确立市场化的就业指导和服务理念,仍旧按照旧有的管理模式开展工作。很多高校尽管以市场化为名义成立了诸如“研究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这样的机构,但是又不能充分重视这项工作,不能为这些机构配备真正的就业辅导专家,而这些机构现有的工作人员又不能获得及时的培训和提升,导致了其在工作中难以准确把握市场规律,难以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这成为影响研究生就业效果的因素之一。

二、影响研究生就业的观念因素:市场意识的欠缺

在影响研究生就业的诸因素中,除上述制度因素具有重要作用以外,研究生自身的观念因素也不可忽视。由于长期处于传统的教育环境中,许多研究生仍习惯于对教育过程的被动接受,习惯于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在专业学习和学术水平的提高中,对于已经市场化的就业问题缺乏持续的关注和深刻的理解,并直接导致自己在将来的就业过程中缺乏竞争力。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影响研究生就业的观念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就业市场缺乏完整清晰的认识和判断;一是对自己的人力资本价值难以准确衡量和定位。

(一)对就业市场的认知不足

如前所述,研究生教育各环节中,就业是最早被推向市场的,这就要求研究生们必须用竞争的思维重新认知就业市场,必须认识到就业市场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在我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研究生们的传统就业市场也在发生变化,作为研究生传统就业“对口”单位的各高校和科研院所在人才引进制度上变化巨大,在很大程度上压缩了研究生们的就业空间。但是,传统就业市场的萎缩并不代表研究生们没有了就业市场,恰恰相反,更大更广阔的就业市场之门已经向研究生们敞开,我们姑且可以把其称为“新兴就业市场”。与传统就业市场不同,这一市场直接植根于社会,其所提供的工作岗位更加务实,更强调实用性和竞争性,要求其从业者必须有将自身所学充分运用于工作实践的能力,其所关注的更多是工作实效而非理论价值。

其实,这种所谓“新兴就业市场”并非是什么新鲜事物,其实它早就形成并一直存在,只不过研究生们原先很少涉足而已。由于长期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教育环境,研究生们对于这一市场缺乏清晰的认识,甚至仍有不少研究生对这一市场不予认同,他们基于所谓的“精英”心理,出于对自己就业方向的“偏执”定位,因此对新兴就业市场充满了排斥,而这无异于将自己的就业之路关闭。

(二)对自己人力资本价值的定位不准

基于“等价交换”的市场价值准则,研究生们要想在择业过程中占据主动,就必须对自己的人力资本价值有准确的衡量和判断,而这并非易事。身处半市场化教育环境中的研究生们对于当前市场中人力资本的需求情况和定价准则缺乏了解,对自己所学知识在市场中的“转化价值”难以衡量。这就导致研究生们在校学习期间不知道从哪些方面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在择业过程中也不能为自己的人力资本准确定价,因此经常出现“搞不成,低不就”的局面,甚至导致长期不能就业的奇特现象。

三、研究生就业的专家化服务机制

如前所述,影响研究生就业的因素来源于制度和观念两个层面,这也决定了研究生就业难题的化解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我们这里是以研究生就业工作人员为视角,探讨如何加强对研究生就业观念的引导,使其强化对就业市场认知的主动性和有效性,这要求建立研究生专家化就业服务体系。

(一)专家化就业服务制度的建立

在当前的研究生教育体制中,要想建立研究生专家化就业服务体系,首先要求在高校中建立研究生专家化就业服务制度。这一制度应当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包括了就业指导人事聘用制度、就业指导人才激励制度和就业制度基础保障制度等。近些年,一些高校成立专门的研究生就业指导机构,聘任专职的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等举措即是这一制度的体现。必须指出的是,在高等院校建立专家化就业服务制度并非易事,这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毕竟我国的高等教育总体上仍然呈现出半市场化的状态,高等教育体制内的其他制度并非都应经按照市场规则进行改革,市场化的就业服务制度和这些制度仍难免存在冲突和矛盾。不过,我们仍然应对建立专家化就业指导制度充满信心,因为这毕竟是由高等教育市场化战略所决定,其自身也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二)专家化就业服务人员的培养

正如马克思·韦伯所言,现代社会注定也只能是一个专家社会。高等院校只建立专家化就业服务制度是不够的,因为再好的制度都需要专业人员去实施方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为研究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所配备的往往是“体制旧人”,他们尽管可能有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经历,但很难说是就业服务领域的专家,而要使他们能够实现成功转型,首先即是一个身份认同问题。

在原有的计划型就业体制中,需要的是研究生就业工作的管理者,他们受学校委派,从事的往往是和就业市场没有联系的事务性工作。但在当今的市场型就业体制中,需要的是研究生就业工作的服务者,他们虽然不是就业关系的当事人,但可以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研究生们提供就业咨询和指导,从而成为研究生就业工作的专家。当然,这种身份的转型非常困难,它一方面需要学校为就业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其工作价值可以得到充分的认可,另一方面需要就业服务人员能够转变身份观念,逐渐习惯用专家来定位自己的身份,学会用市场化思维来推进自己的工作。

四、结语

当前,我国研究生就业面临困境是不争的事实,而引发这一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不能将研究生就业难简单归咎于高等教育市场化战略,也不能过分指责各高校在研究生就业工作中的无序和低效。相反,我们必须认识到市场化是高等教育必须面对的课题,而市场化并非必然导致研究生就业困难,市场化实际上是要求研究生转变就业观念,以市场意识来确定自己的择业规划;市场化还要求高校转变就业管理体制,变“管理就业”为“服务就业”,通过建立成熟的研究生专家化就业服务体系,来追求研究生就业工作的更好效果。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小花伞
我是环保小卫士
我的宇宙游乐园
小灰兔-续写
我的小金鱼
大象大
好吃的野火饭
可怕的沙尘暴
旅行
我爱我的家
热闹的健身广场
我的好朋友
我的新书包
金鱼变成五环了
我家的小金鱼
国家粮食储备库安全工作管理责任书
关于加强工程建设监理管理的若干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个人标准
档案保密制度
党支部党员管理监督制度
镇领导述职述廉报告
组织部相关工作制度
待岗人员管理暂行规定
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四项制度
下仓镇机关车辆管理规定
共产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
党支部民主评议党员制度
党支部“创先争优”活动制度
党支部选举工作制度
关于对学习动员阶段工作进行检查验收的通知
浅析宪法财产权的性质
探讨物理教学应注重审美观念的培养
浅谈利用脑神经兴奋规律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浅论统计学中的统计思想
建构理论统计课堂教学方法初探
论 惯 性
试论高等教育行政纠纷解决机制探究
惯性大小的另一种理解
OECD主要国家软件业发展概况 
简论交强险理赔范围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论村官腐败问题探析
试论加强公共政策分析构建和谐社会
试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难点探析
论危险状态下公民生命权的保护——“超级玛丽”案的启示
浅议如何选择合适的审计统计抽样方法
《雪孩子》
《小熊住山洞》教学设计之四
《小熊住山洞》教学设计之八
《小熊住山洞》教学设计之七
《借生日》教学设计之二
《小熊住山洞》教学设计之六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之八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之六
《小熊住山洞》教学设计之三
《小熊住山洞》教学设计之五
《小熊住山洞》教学设计之九
《雪孩子》片断赏析
《小熊住山洞》教学设计之十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之九
《借生日》教学设计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