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浅析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
浅析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
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做到用发展性评价去激励学生成长、将过程性评价与结论性评价相统一。
一、设计教学“多元智能”评价方案等方法多层面、多维度地构建教育评价体系
用发展性评价去激励学生成长;发展性评价是通过考查学生发展水平,去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注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既要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对学习的热情,又要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与爱护,使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正常的努力,实 现自身的价值。比如在讲世界历史《世界经济的发展》一课时,学生针对“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一目时,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我都给予及时的肯定的评价,这样不仅保护了学生的自信心,又及时地保护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其中有一位学生的问题引起了我的注意,他说:“老师,我们学过了三次科技革命,它们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和社会文明,但也给社会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我们怎样去理解二者的关系?人类是否为了保护环境,再次回到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呢?”针对这种有高层次需求的学生,我一方面对他提出的问题给予肯定,另一方面我引导他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全面地去看待问题,记得当时我引用了恩格斯的一段话:“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目前人类已经真正认识到了这一点,树立起环保意识,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的社会要协调发展,既要保护环境,又要繁荣经济。我相信人类的明天会更好。此时的他紧锁的眉头渐渐地舒展开来,嘴角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所以我认为发展性评价不仅仅只局限于“好”、“你做得很对”这样简单性评价,而要不断地关注学生在成长的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教师要不断地唤醒学生潜在的求知欲,激励他们通过自主探究不断地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实现自我的超越。
二、过程性评价和结论性评价相统一,过程性评价旨在收集有关过程实施的信息,为改进计划和工作服务
知识和社会问题的课题研究报告10分,再加上期末考试成绩便是这个学生这个学期的总成绩了。通过过程性评价和结论性评价的结合,改变了过去以一次考试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现状。通过实验我发现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的表现更加主动积极,课堂气氛也变得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课堂真的变成了人性化的课堂,学生探究问题和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水平和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对学生的课内外表现做了客观,全面、公正的评价。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达到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三、设计教学“多元智能”评价方案.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不是少数人拥有的,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智能,并表现为生活中各个方面的能力
能够在特定情景中解决问题,并有所创造,这就是智能。人类至少有八种智能,而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了挥着巨大的作用。所以我们在每科教学中都可结合自己学科的特点,把促进学生各种智能的发展作为教学目的,设计出相应的评价方案。如在历史学科教学中,通过对课本中有关段落的理解与分析,评价学生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的发展;通过描绘某一战争画面,评价学生空间智能的发展;通过角色扮演,并配以适当乐曲,评价学生身体运动智能和音乐智能;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自我认识和人际关系智能的发展;通过在现实中寻找历史遗迹,评价学生探索自然的智能等。通过这些评价,了解学生智能发展的特点,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优势智能,促进学生劣势智能的发展。
通过教学中对学生多元化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会使我们教师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更多地关注学生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其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使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的价值,达到师生情感的沟通和师生共同成长的目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成长烦恼
- 一件快乐的事
- 让妈妈感动的事情
- 美丽的春天
- 与诗同行
- 以感动为话题的——感动
- 淄博——我的家乡
- 下象棋
- 哈哈镜
- 日记
- 我的家
- 给妈妈的一封信
- 春天美
- 定格的爱
- 春天来了
- 漏电保护开关在道路照明设计中的应用
- 浅论电气控制与保护
-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初探
- 论如何加强电力工程造价管理
- 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及电气故障排除
- 电力工程造价的合理控制
- 现代建筑电气的设计
- 智能照明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 耐火电缆与耐火封闭母线的选用分析
- 吸气式火灾探测器系统在工程中的应用
-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常见问题的思考
- 探析发电企业防止电气误操作的措施及对策
- 安装漏电火灾报警系统的必要性
- 电子监控常见问题解决方案
- 漏电报警系统对电气火灾的作用
- 《乌鸦喝水》
- 《棉花姑娘》教学设计之四
- 《要下雨了》
- 《火车的故事》教学设计之三
- 《古诗两首》
- 《王二小》教学设计之五
-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之二
- 《兰兰过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 《王二小》教学设计之三
- 《棉花姑娘》第一课时
- 《地球爷爷的手》
-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乌鸦喝水》
- 《画》
- 《王二小》教学设计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