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14
基于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的探讨
基于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的探讨
误区一:盲目使用效率低下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采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引进多媒体教学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种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但有的老师不从教学实际出发,不注重实效,认为运用多媒体手段就是运用了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就越能显示教学水平,一味盲目使用,从而忽视了传统教学手段。对于那些传统手段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也牵强地使用多媒体,结果反而破坏了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效果无明显增强。例如有的教师喜欢将大量的历史知识的板书和逻辑推导写入课件,在课堂上展示。而这样使学生对其印象反而不深,不易吸收,有的学生连笔记都来不及记。我觉得到不如老师在黑板上一边讲解分析一边板书,学生也能边听边想边记。
多媒体手段有着自身突出的优点,但它并不排斥传统教学媒体和手段。而传统教学媒体和手段也有自身的长处,而且至今仍是确有实效且普遍使用的教学手段。因此要改变盲目使用多媒体的现象,我认为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克服传统教学媒体和手段的缺点,将传统教学媒体与手段和多媒体有机结合起来。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如果能用别的手段达到预想的效果就用别的手段,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就是要表达其他教学手段难以或无法表达的教学内容。
误区二:从接受者到观赏者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形成和谐、融洽、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要做到这一点既要看老师的教,也要看学生的学,归根结底 要看学生的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学习初中历史时往往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但有的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后,不注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原先传统手段的师生交流、讨论都在光、声、图像的展示中湮灭了,学生不是课堂的主人,而是成为仿佛置身课堂之外的观赏者,学生常常停留在对精彩画面的欣赏上,而对实质性的历史内容不去留意,时间一长就不自觉地游离于学习活动之外。例如在讲授《郑和下西洋》小节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把郑和下西洋的基本史实用地图的形式展示,应该说出发点很好,但色彩艳丽的画面让学生看得眼花缭乱,再加上没有适当的提问、讨论等形式的交流,结果台上热热闹闹,台下冷冷清清,把一堂历史课变成观赏课,时间一长有的学生就开小差了。
事实证明,我们在运用多媒体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时,应从历史课的授课类型和历史教材内容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同时还要从初中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心理生理特点出发,科学地运用多媒体使多种教学方法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误区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课件是多媒体教学的核心部分,它的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课件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不能肤浅地停留在表面。但有的老师不注意教学目的,只是让书本搬家,把屏幕当成电子黑板,而没有真正的实质内容。另外历史的多样性常常导致大量的图片和视频被牵扯进课件中来,但有的教师往往热衷于追求多媒体显示效果,学生对显示画面印象很深,但仅仅而已,不能掌握历史知识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教学目标无法实现,这样的课件给人以喧宾夺主的感觉。还有的教师在设计课件时不注重教材的整体优化结构,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很难有所体现,整堂课下来感觉平淡无奇,轻重难辩,缺少一个"拎起来一条线,撒下去铺满地"的教学主旨,这样的课件真是“绣花枕头稻草芯”。
诚然,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展示功能,它使学生对历史现象、过程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刻。但光有好看的课件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要讲究实际,课件设计要体现历史教材的教学目标,要忠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符合科学性和客观实际,同时要围绕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突出重点,详略得当,不哗众取宠,堆砌素材,也不面面俱到,平铺直叙。在图象的处理上要简洁,大量的讲解和分析应让老师去完成,另外还要注意课件设计的艺术性,色彩搭配要与教学内容相一致,布局要合理。总之,课件的设计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外表,要有鲜明的目的和实质的内容。
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确实有其它教学手段无法代替的优势,但这并不是意味着它能包办一切,它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之一,而不是唯一的手段,更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要从历史教学的实际出发,当用则用,不当用则不用。使用时要注重科学性,要使多媒体的运用做到“适时、适度、适当”恰到好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你知道这些是什么花吗?
- 谁不说俺家乡好
- 送“神五”升空的长二F型火箭
- 家乡的龙眼
- 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 家乡变了
- 四季家乡
- 乡水悠悠让我陶醉
-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梅花形象
- 端午节的起源
- 一条沙丁鱼的独白
- 诗中春夏秋冬
- 独上高楼
- 写动物的作文400字四年级 描写动物的作文精选5篇
- 在记忆深处消逝
- 国内音乐研讨的思考
- 普高声乐教学能力提升方法探析
- 谈古典诗词歌曲演唱的意境
- 漫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1)
- 会计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方法论视角(1)
- 谈声乐艺术中的文学语言
- 审计报告的完善过程与运用研究
- 浅谈盖挖法在上海软土基坑中的应用
- 沿海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穿越跨河流桥梁处理方案分析
- 城市公共交通枢纽选址与商业潜能开发
- 浅析土压平衡盾构机滚刀损耗形式
-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技术在地铁信号系统中的应用
- 管理会计在测定纳税人营业额的应用(1)
-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融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探析(1)
- 防范应收账款风险的三道“防火墙”(1)
- 《燕子专列》随堂练习 巩固篇
- 《珍珠泉》美文欣赏 一碗水
- 《珍珠泉》随堂练习 巩固篇
- 《珍珠泉》 整体阅读感知
- 《珍珠泉》同步作文 训练素材
- 《翠鸟》教学重点
- 《燕子专列》 教师语录
- 《珍珠泉》 重点语句探究
- 《珍珠泉》 重难点分析
- 《珍珠泉》随堂练习 提高篇
- 《珍珠泉》 教案讲义2
- 《燕子专列》 课后习题答案
- 《珍珠泉》同步作文 写作指导
- 《珍珠泉》 教案讲义1
- 《翠鸟》教学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