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4-01-28
论外语教学中的“美育”
论外语教学中的“美育”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不同学科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跨学科教学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英语教学怎样和“美育”相结合,怎样加强英语教学的美感建设,以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这是语言专家和追求高质量外语教学的教师们相当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国内外关于“美育”的研究
语言不仅是交际工具,其中还蕴藏着许多审美因素。美育是审美和教育结合的产物,是一个历史的课题。西方早在古希腊时期,在城邦保卫者的教育中就有许多关于艺术教育的内容,中国古代春秋时期更是十分重视“诗教”和“乐教”。德国美学家席勒于18世纪末首先提出并建立了美育理论。席勒在他的《美育书简》中提出: “为了在经验中解决政治问题,就必须通过美育的途径,因为正是通过美,人们才可以达到自由。”“有促进健康的教育,有促进认识的教育,有促进道德的教育,还有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这最后一种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我们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和谐。”席勒不仅首次提出了“美育”的概念,而且首次将美育界定为“情感教育”。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在《大教学论》中说:“人的教育是艺术中的艺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曾提出美学现实主义教学理念的一位美国教授Eli Siegel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受教育者热爱这个世界。我国语言学家钱冠连先生在《美学语言学——语言美和言语美》一书中提出:“美学语言学是继各种语言学,如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功能语言学等学科而发展起来的又一门新兴学科;是研究语言的审美属性,研究日常语言活动和言语行为既作为交际活动又作为审美活动时的特点和规律的学科。”所有这些论述都表明,教育和“美育”是密切相关的。缺乏“美育”的教育不是完美的教育。在外语教学当中,教育者自然也不应该忽视“美育”的建设。
二、为什么要在外语教学中贯彻“美育”思想
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正在逐渐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坦率地说,在中国教育这个大环境中,这是我们早就应该追求的,这种目标的实现无疑越早越好。在外语课堂上融入美学教育思想,可以说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美学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语言的审美属性。将“美育”融入外语教学,学生对语言中的“美”会更多地关注和欣赏,同时也会受到语言中高尚的审美情操的熏陶。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日积月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必然会发生质的变化。“美育”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言,还可以提高其情商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知识观,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此外,在英语教学中融入“美育”,还可以大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气氛更加活跃,增加教学趣味性,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把人类知识文化加以浓缩,以“美育”的方式,将许多精华的东西展示给学生,传授给学生,这是一项多么神圣的事业!如果说书本知识是“鱼”,那么“美育”,或者说充满“美育”的教学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渔”。将“美育”和外语教学结合起来,无疑可以使广大学生收获更多,这样的课堂会更受学生的欢迎。
三、引入“美育”对外语教师的要求
教学本身就是一门高超的艺术,这在语言教学的课堂上会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达到了艺术境地的教学,无论其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还是教学过程,都应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让学生有美的情感体验。这不是一句空话。对热衷于教育事业,志存高远,不懈地努力追求的教师来说,取得这样的教学效果,难道不是最大的快乐吗?
在英语教学中融入“美育”,以美求真、以美育人,以美来唤起学生多方面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感受到语言的美,从而使学生对外语学习投入更多的热情,这是现代教育对外语教师提出的一个新的要求,也是一个新的挑战。那么,将“美育”和外语教学相结合,教师具体可以怎么做呢?
3.1 利用视觉艺术强化学生对语言的记忆和理解
视觉艺术可以产生一种直接的甚至有震撼力的视觉冲击效果,能呈现许多富有美感的画面,加深学生对语言的记忆。当今社会,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各高校已经非常普及,这为教师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视觉冲击效果提供了客观条件。毫无疑问,通过视觉情景教学,教师完全可以为学生营造更好的语言学习情境。许多常用的教学手段,如PPT展示、图片展示、实物展示等等,都可以为学生呈现出真实、生动的画面或情景,增强色彩冲击效果,多方面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语言的记忆和理解。
3.2 利用听觉艺术使学生陶醉在课堂教学的音韵美当中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讲的话常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它不仅开发情绪记忆,而且可以深入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的确,教师在课堂上要高度重视自己的教学语言,至少从师生关系的角度来说,“爱语”的使用就像“爱心”那么重要。
教师授课语言的艺术性还可以从语言的韵律、强弱、节奏、悬念感、幽默感和思想深度等方面体现出来。像韵律强、美感强的一首首英文小诗、一篇篇脍炙人口的英语美文、一些饶有趣味的英文绕口令、一些易学易唱的英文歌曲等等,无论在“-up”环节当中,还是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这些都是极好的“美育”材料,犹如一颗颗明珠,可以照亮课堂,可以给教学增加亮点,经验丰富的教师对此不可能弃之不用。教师若经常以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教学材料引领学生体会语言的美感,学生自然会陶醉在课堂教学的音韵美当中。
3.3 利用触觉艺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在英语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物或模型,将某些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领会一些词语的含义。在情景教学中,利用直观教具创设出更为真实的情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这也可以说是触觉艺术的一个表现形式。让学生在触觉体验的基础上展开语言操练,可以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使他们清晰地感知和理解语言的意义,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4 利用嗅觉艺术帮助学生掌握优美的语言表达方式
说到嗅觉艺术,也许有人会问:课堂英语教学和嗅觉有何相干呢?其实,如果我们细心揣摩的话,会发现英语中的嗅觉词汇有很强的隐喻含义,例如:① elled trouble ahead.② Don't nose into other people's affair. 这两个句子都很形象地运用了嗅觉词汇,以此来表达某种抽象的含义。像这样的例子也可以说有很多。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英语中“名词变动词”这类现象多加注意,从而使他们更好地领悟句子的深层含义,掌握这些优美而又奇特的表达方式。
3.5 利用味觉艺术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语言的意味和深层含义
味觉艺术与英语课堂教学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英语中的酸、甜(spetition. ② He looks bitter, angry and beent, shining, gloing, , rustling, singing等;触觉词:rocks, black fur, tearing streaming, damp uscles of his empty stomach, bones, skull, liquid, chill, skin等;嗅觉词:fresh acid smell;味觉词:acid。对这个典型的例子,教师若能抓住机会,及时整理分类,引导学生感受这些词汇的内含,则肯定会有助于学生在理解这篇课文时脑海中形成生动、形象、真实的画面,他们会更加深入地领会文章主旨,更好地掌握作者要传达的语言信息。
四、结语
爱迪生说过:“最能直接打动心灵的还是美。”的确,教师要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美,这样的教学才算是真正的教学艺术,才会出神入化,达到语言和意境的统一。仅有语言知识而没有美学意境的课堂恐怕还不能说已经达到了教学的艺术境界。
在美学范畴里,审美需要调动多种感官功能,英语课堂教学亦不例外。在英语教学中,重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富有“美育”色彩的感官刺激,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打动学生的心灵,开启学生求知的欲望,师生可以共同把英语学习变成一种美的享受。充分调动多种感官艺术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力,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内化语言知识,使教学和育人做到齐头并进。
在当代外语教学领域,注重课堂教学美感建设,将“美育”和语言教学相结合,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新的挑战,是对教师经验和实力的考验。要想使外语教学达到高水平、高质量,达到一个新的境界,教师对课堂教学中的“美育”就不可忽视,对课堂教学的投入和付出也一定会更多。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理想
- 学会生存
- 在逆境中不要悲观失望
- 让希望栖息在灵魂里
- 梦想
- 我的理想
- 书籍·理想·人生
- 理想之路
- 《我的理想》演讲稿
- 理想是生命中神圣的向往
- 保护自己
- 我的理想
- 我的理想
- 我的理想
- 珍爱生命,学会生存
- 慢起慢落时磁浮车辆与钢轨道框架耦合共振分析
- 城市轻轨高架桥连续箱梁时效变形试验
-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整孔箱梁架设施工技术
- 基于交通分配算法的城市客运方式划分研究
- 大跨度箱涵桥顶推施工技术
- 浅议轨道交通屏蔽门系统区间活塞通风
- 对国内音乐研讨的思考
- 直线电机系统在重庆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初探
- 析王建中钢琴作品的和声手法
- 轨道交通换乘站自动化系统方案
- 地铁天津站交通枢纽工程地下结构新型防水材料应用技术
- 华盛顿轨道交通的建设历程
- 关于BRT和轨道交通的理性思考
- 羌笛音乐文化
- 北京地铁黄庄车站施工期衬砌结构可靠性分析
- 《小鹿的玫瑰花》教案一
- 《小鹿的玫瑰花》重难点分析
- 《小鹿的玫瑰花》同步写作范文
- 《笋芽儿》趣闻故事
- 《一粒种子》
- 《小鹿的玫瑰花》随堂练习-----提高篇
- 《小鹿的玫瑰花》教案二
- 《小鹿的玫瑰花》整体阅读感知
- 《戏答元珍》
- 《小鹿的玫瑰花》随堂练习-----巩固篇
- 《笋芽儿》教学目标
- 《小鹿的玫瑰花》之老师语录
- 《小鹿的玫瑰花》习作指导
- 《小鹿的玫瑰花》同步写作训练素材
- 《笋芽儿》课前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