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4-01-28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美育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美育
语文世界是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我们能感受到美的温馨,寻觅到美的倩影。语文本身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因素,闪现着无穷的魅力,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历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形成美的情感、美的情操、美的人性,让学生学会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语文课才能上出语文味。”那么,如何让“美”闪动在语文课堂的每个环节之中呢?我也一直在努力追寻着。最近,刚执教完《美丽的小兴安 岭》,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选编本课的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在感受小兴安岭美丽富饶的同时,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下面就以这篇课文为例,谈谈我的教学。
一、情境激趣,发现美
好的导入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钥匙,它能带领学生打开阅读的大门。这节课我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河壮美,我们曾随着课文的学习游览过风景优美的黄山,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另一处美景,让我们走进那美丽的小兴安岭,去欣赏它的美景,去感受大自然那美的点点滴滴,好吗?首先,谁愿意用美的声音和美的感情来读一读这篇课文?老师这里有一首优美的音乐配合。”通过如此情境创设,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语文课堂之中了,乐曲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随着音乐的跌宕起伏,能够引领我们的心灵徜徉在作品特定的意境中。学生在优美而缓慢的音乐中初步了解和发现课文中的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寻美的欲望,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地融入文本之中。
二、初读课文,感受美
学生自由朗读初识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边读边圈出生字词,同桌合作自学生字、新词。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识字。接下来让学生“开火车”练读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读一读,并用四字词语造句。这一环节,学生通过初读课文,结合教材中的插图及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图片,了解小兴安岭的美丽,并且,使学生感知了语言美和文字美。
三、品读词句,理解美
理解美,就应该深刻理解语言文字,就应该推敲作者遣词的独特匠心。这个环节我首先让学生小组内自由朗读2~5自然段,边读课文边画出喜欢的句子和词语,与小组成员说一说喜欢的理由,分享一下通过读课文,你心中的小兴安
岭美在哪里,然后,集体交流,讨论小兴安岭的春、夏、秋、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在品读时,通过换词训练,让学生理解作者用词的准确。特别是关于“雾”的一句,通过播放雾的画面,让学生谈自己在雾中的感觉,来让学生体会置身其中的美妙与神奇。
四、总结升华,创造美
通过学习,学生感悟到小兴安岭的美,心中自然而然地涌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此时,我引导学生:“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吗?”有的学生说:“老师,我知道了小兴安岭的一年四季都是什么样子的,真美呀!”有的学生说:“老师,现在,我真想画一画美丽的小兴安岭!”还有的学生说:“看到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后,我的心情真好,真想唱一支歌赞扬一下她的美丽!”在这里,我及时总结课文后,让学生自豪地齐读最后一段,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
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要使学生从教材中获得深切的美感体验,从审美的角度去研究教材,潜心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教师首先要为教材中所蕴涵的美所感动,并细心品味,反复推敲,调动自己的审美经验,将教材中美的因素融化到教案中去,再到课堂上去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分享这种美,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提高审美能力。让课堂“美”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力求把语文学习变成美的享受。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童年的往事
- 跳绳比赛
- 坐反了
- 我爱秋天
- 小小董事长
- 有趣的课
- 我和水果
- 妈妈的生日
- 捉螃蟹
- 春天来了
- 有趣的课
- 今年第一次回老家
- 我的姐姐
- 当你看到一个圆时
- 种豆
- 合并报表中盈余公积的合并(1)
- 应加强对国有企业产权审计(1)
- 审计工作质量初探(1)
- 金融风险防范与金融审计.(1)
- 防范审计风险之我见(1)
- 浅析网络会计发展的弊端(1)
- 强化管理会计职能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1)
- 关于会计准则及相关问题的探讨(1)
- 略论我国金融会计风险防范体系的完善(1)
- 计算机处理环境对审计的影响及建议(1)
- 城市维护建设税会计核算举例(1)
- 我国运用公允价值应注意的问题(1)
- 不同代销方式下确认收入的会计处理(1)
-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中的作用(1)
- 中国会计法规定的计账方法(1)
- 《自己去吧》教学片断及反思
- 《假如》第二课时教案
- 《画》
- 《小小的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四季》
- 《荷叶圆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兰兰过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
- 《自己去吧》教学片断及反思
- 《小白兔和小灰兔》教案
- 《影子》教学设计
- 《我多想去看看》
- 《雨点儿》第二课时
-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
- 《小壁虎借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