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工业园区建设带动城镇化发展的作用机理分析

工业园区建设带动城镇化发展的作用机理分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10

工业园区建设带动城镇化发展的作用机理分析

摘 要 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工业化的重要载体是工业园区,工业园区在产业集群效应和规模效应下,实现了人口集聚、产业集聚、空间集聚,带动了城镇的建设以及城镇化发展。本文梳理了工业化――工业园区――城镇化之间的逻辑关系,着重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空间结构这三个方面对工业园区建设带动城镇化发展的作用机理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工业园区 城镇化 作用机理

工业园区是推动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最佳结合点,工业园区通过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和规模效应,初步实现了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空间结构的转变,带动了人口集聚、产业集聚、空间集聚。因此,分析工业园区建设带动城镇化发展的作用机理,有利于人们正确认识工业园区在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运用好这条新思路,对于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产业和经济结构转型,统筹城乡发展,加速推进城镇化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工业园区、城镇化的内涵

(一)工业园区

对工业园区的概念,目前理论界尚未形成统一和权威的定义。在本文中,将工业园区定义为:政府通过行政或市场化等多种手段,人为的选择一片区域,为该区域制定发展规划,并将此区域建设为适于工业企业进驻和发展的聚集地,聚集具有相关性或互补性的企业进驻,使该区域成为产业集约化程度高、产业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空间结构布局合理的现代化产业分工协作区。包括各类产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技术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园区、特色工业小区等,是实施工业化的有效载体。

(二)城镇化

从不同学科领域看城镇化的内涵有以下几种理解。本文中的城镇化,是指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乡到城不断转化的过程,第一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第

二、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并逐渐趋于合理,与这种产业结构变动相适应,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集中,就业结构得到调整,基础设施等物质表象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向城镇型转化并稳定的过程。

二、工业化、工业园区、城镇化三者关系概述

本文研究的是工业园区与城镇化的关系,实质上是通过工业化――工业园区――城镇化之间的内在逻辑进行衔接的。因此,在研究工业园区建设带动城镇化发展作用机理之前,先对工业化、工业园区、城镇化三者的关系进行梳理。

(一)工业化与城镇化互相依存、互相促进

城镇化与工业化两者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致性,根据钱纳里、赛尔昆的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发展模型,由于工业化过程中的经济活动更为集中,生产要素不断向某一区域集聚,为城镇的形成提供了必要条件,同时,城镇的发展为工业企业提供外部经济,加速工业化的发展。[1]

第一,工业化在经济上给予城镇化有力支撑。一方面,工业化的发展引起劳动力、资本、资源等生产要素向某一个区域集中,这种集聚效应促进了当地第二产业的发展,并带动了第三产业,使当地产业结构由农业为主导变化为以

二、三产业为主导,为城镇化的发展提供了原动力;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吸引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转入到工业以及服务业,使得当地就业结构发生变化。通过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转变,实现了工业化对城镇化的促进。

第二,城镇化对工业化具有支撑效应。一方面,城镇化为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场所,作为城镇化发展主要空间形态的开发区、新城具备地理位置、基础设施等优势,是工业化建设的首选地。另一方面,城镇化为工业化成果提供需求支持。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消费和投资需求逐渐扩大,城镇化蕴含的内需空间有利于消化工业产品。

(二)工业园区是工业化的有效载体

工业化是以系统的专业化分工及其形成的产业集群为基础和支撑,[2]产业集群的主要载体是工业园区,因此工业园区是工业化的有效载体。工业园区是工业企业发展的聚集地,使得具有相关性或互补性的企业集聚在某一区域,产生集聚效应与规模效应。这两种效应使得工业园区产业集约化程度高,产业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空间结构布局合理,是现代化产业分工协作的有效平台。

(三)工业园区是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发展的桥梁

工业园区作为特定区域推进工业化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最主要的作用是推进区域工业发展,由于在此过程中工业园区发挥的产业集群效应和规模效应,促进城镇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空间结构的转变,实现了产业集聚、人口集聚、空间集聚,使工业化和城镇化有效衔接,带动了城镇的建设以及城镇化发展。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三者的关系: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工业化的重要载体是工业园区,工业园区在产业集群效应和规模效应下从各个方面不断带动城镇化发展。

三、工业园区建设带动城镇化发展的作用机理

本文将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空间结构三个方面,分析工业园区建设带动贵州省城镇化发展的作用机理(见图

1)。

(一)工业园区通过转变产业结构带动城镇化发展

城镇化的发展过程就是产业结构的演化过程。根据产业结构演化规律,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最终呈现“

三、

二、一”的趋势。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关键是将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高效率、集约化的经济增长方式。集约化是以产业集群发展为基础,以产业之间的专业化分工和合作为途径的产业发展方式。

(二)工业园区通过转变就业结构带动城镇化发展

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也是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

二、三产业转移的过程。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规律来看,就业结构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劳动力不断由第一产业向第

二、三产业转移,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最终第三产业劳动力数量所占份额最高。工业园区发展过程中,引起了当地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农业向非农产业的转变过程,使得劳动力在短时间内从第一产业投入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生产中去,从而推动就业结构转变,带动城镇化发展。

工业园区带来的就业结构的转变将促进人口集聚。第一,在园区建成之后,园区的生产和运营需要依靠大量劳动力,劳动密集型行业会吸引大量人口向工业园区及周边城镇集聚,技术密集型行业会引进省内外技术人才。第二,人们的衣食住行间接拉动了小城镇的服务业发展,吸引人们在园区附近从事第三产业。因此,园区的建设加速了城镇人口集聚的速度及数量,提高了地区城镇化率。

(三)工业园区通过转变空间结构带动城镇化发展

第一,转变土地用途,提高土地利用率。工业园区改变了以前粗放式的农业发展和无组织的工业发展情况,采用集中、集约、有组织、高效率的土地利用方式。在保护耕地的前提下,农业用地等直接转变为工业用地,工业生产活动集中,用地集约高效,主要依靠机器设备和科学技术,产品生产的周期短,生产的效率高,相同的土地由往年的农业产出直接转变为工业产出,土地产值提高。同时,工业园区有合理布局空间的功能。相比于以前工业企业分散的布置,工业园区的组团状结构,将分散的、同类型或互补性的工业企业集中到一个区域,集约化的发展模式更注重空间复合化,提高了土地单位产值,土地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

第二,促进城镇空间结构重组。小城镇在初始发展阶段,城建成区面积比较小,工业园区建设阶段要占用未曾开发建设的城市建设用地,同时也会合理征用农业用地,这就扩大了小城镇城市建设用地的范围和镇区建成区的面积。同时,工业园区的建设为城镇空间调整提供了机会,随着分散的企业、产业的转移,将有大量的用地得以释放,小城镇可以借助规划的指导,配合工业园区的需求和城镇发展方向,依据科学规划、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的原则,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对原有的功能布局进行重组,划分合理的功能分区。

四、总结

依托工业园区建设带动城镇化发展是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新思路,是带动城镇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各地可以结合实际,科学规划,发挥产业聚集优势,通过工业园区建设带动当地城镇化发展。

(作者单位为贵州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2] 徐维祥.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机制及运作模式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3] 蒋雪梅,黄婧婧.依托工业园区建设带动城镇化的路径浅析[J].开发研究,2012(0

5):67-70.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清风
环保诗歌
飞越天际的微笑
当,樱花飞舞的时候……
奥运之梦
如果……微笑
失败
渴望
秋水
美丽的梦
献给我的老师
爱的乞丐
给我……
财务会计和内部审计对企业的意义和作用
从民生的视角看《审计法实施条例》
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监督浅析
政府债务审计的几点思考
浅析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审计预警系统
审计意见与债务期限约束
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和作用
地方政府审计职能软化问题研究
公务员绩效考核论文(1)
如何使投资审计充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浅议内部审计在企业财务控制中的作用
浅谈地方审计机关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动态表分区技术在网络安全审计系统中的应用
上市公司审计问题相关研究
上市公司独立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关系实证研究
初读 品读 美读──《四个太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壁虎“借”尾巴——《小壁虎借尾巴》理解
《胖乎乎的小手》教学设计之六
《两只鸟蛋》教学设计之二
《胖乎乎的小手》教学设计之七
改写《乌鸦喝水》
《胖乎乎的小手》教学设计之八
《荷叶圆圆》教学导入
《胖乎乎的小手》教学设计之五
《乌鸦喝水》教学个案
《要下雨了》识字教学
让每一个学生成为主角——《美丽的小路》教学片断及评析
图文结合理解内容──《乌鸦喝水》教材特点及教学建议
《胖乎乎的小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随课文识字——以《乌鸦喝水》的字词教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