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08-21
怎样看待孩子,就怎样做教师
孩子在我们眼中是什么形象?天真、可爱、任性、贪玩、爱幻想、聪明、好奇心重、易受伤害、缺乏安全感……这些都是孩子在教师眼中的形象,而这直接决定了幼儿教师的工作职责和对待孩子的态度。
如果追溯童年的美好,会发现现在的孩子被圈在越来越小的活动范围中,被淹没在电子产品的洪流中,失去了很多自然的童趣。作为教师,我们多么希望孩子们能有比我们更色彩缤纷、精彩无限的生活体验,在自然环境中寻求创造性,感知自己的天赋以弥补自己的不足,成为内心丰盛、人格健全的独立个体,这本就是学前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以及教师的工作内容。
但很多教师俨然一副传统教育专家的形象出现在孩子面前,而忘却了那个曾经小小的自己――会为小蚂蚁搬家困惑,想问“它们要去哪里”;小蜗牛为什么要背着壳等等,也忘却了自己的经验就是等待开发的宝贵教育资源。
教师在回忆童年游戏,挖掘自我教育潜力时,就是让孩子们在独立自主游戏中实现自我教育的出发点。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遵循场景法的理论原则:
探察,即分析生活场景,找出具有教学意义的幼儿教育关键场景。决策,即关键场景+教学目的=教学方案。在幼儿教育关键场景法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白学前教育阶段应以孩子自我教育为主,教师是孩子自我教育的支持者,应当和孩子共同约定规则,再在日常生活中有意地解释价值和标准,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想象力和创造性。
幼儿教育关键场景法区别于当前流行的情景教学法的教学思想,它注重的是教师深度挖掘教育资源,形成大量涵盖幼儿教育关键场景的教学方案,通过关键场景使幼儿好奇心与幼儿教育形成联结,学前教育便水到渠成。
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由教师的专业特质决定,教师形象的形成源于我们眼中孩子的形象。教师专业特质类型包括“专业利他主义者”“社会工程师”“阐释生活者”。“专业利他主义者”眼中孩子是天真可爱、易受伤害的,全心全意热爱孩子几乎是一种自发行为,也是一种天赋,和孩子相处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比起教育方法、技巧和知识而言,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对孩子的信任更加重要。“社会工程师”眼中的孩子是任性、顽皮,认为教育的合理规划是工作的中心,提供高效的服务需把教育目的、教学方法、教育管理三者有机结合。“阐释生活者”眼中的孩子是爱幻想的天才,所以尊重孩子的另类想法,观察孩子的行为并与孩子共同分析、阐释观察的结果。教育目的不是一成不变,教育过程是教师与孩子共同改变的过程,给孩子留出很多尝试与犯错的余地。不同的教师专业特质外化为不同的教学风格,形成不同的教师形象,从而在与幼儿的日常接触中,影响幼儿最初的情感培养。
不管教师拥有何种专业特质,在幼儿教育关键场景教学中,教师同时也是学生。重庆已跻身国际大都市之一,基于当前的发展速度和前景,幼儿教师会面对更多幼儿教育的问题,例如“跨文化交流问题”“传记式学习”,即通过研究“自传(自我经验)”和“他人的生活经历(他人传记)”形成具有普遍性的“主题视角”和“主题框架”,孩子不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不同的群体代表,幼儿教师则要理解具有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孩子的形象,达到自我教育和教育的目的,以这样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难题,促使幼儿教师挖掘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创造潜力。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游云台花园
- 尺子
- 我家的水仙花
- 看焰火
- 春天到了
- 美丽的景色
- 小蝌蚪
- 小小的我
- 森林里的故事
- 逛菜场
- 溜冰
- 可爱的动物
- 家乡宜昌
- 美丽的家乡
- 水杉
- 浅议高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 笛子在民族音乐中的发展与传承
- 我国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的相互关系
- 探讨新课程下高师音乐课堂的师生交流与互动
- 试论音乐欣赏中的中国古典音乐教学
- 试论现行《音乐课程标准》中的音乐本位意识
- 浅谈培养歌唱艺术表现力的科学方法
- 浅谈如何上好非音乐专业大学生音乐赏析课
- 试论提高钢琴练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 浅谈培养学生音乐学习能力 提高高中音乐教学质量
- 试论提高学生音乐审美素质与高校音乐公共课的改革
- 试论贝多芬音乐作品中人文精神与音乐形式的关系
- 钢琴乐器的历史沿革与钢琴音乐的流派更替
- 浅谈苗族民歌《飞歌》及其在非原生态音乐作品中的延展
- 探析消费艺术语境下解读剧场民间歌舞
- 《三个儿子》第二课时
-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之二
- 《丑小鸭》教学设计之七
- 《蜜蜂引路》
- 《丑小鸭》第一课时
- 《丑小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丑小鸭》第二课时
-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之四
- 《我为你骄傲》
- 《蜜蜂引路》片断赏析
-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之二
-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教学设计之二
-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之四
- 《我为你骄傲》教学设计之二
- 《数星星的孩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