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2-04
浅谈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历史教学中运用
【摘要】多媒体教学把过去抽象的历史事实,通过多种形式呈现给学生,教师利用电脑辅助手段,采用音、视频、图像、动画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起历史的空间、动态概念,激活其思维,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取信息,运用多种感官来感知信息,这样就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 教学手段 历史教学 直观材料
历史学科是一门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及其规律性的学科。它研究对象甚为广泛,举凡人类社会发展史和世界各国个民族的历史,都可作综合、分期、分类的研究,并涉及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领域。而传统教学方法传授这些知识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已不能满足现代历史教学的需要。在实施新课程标准之后,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把过去抽象的历史事实,通过多种形式呈现给学生,教师利用电脑辅助手段,采用音、视频、图像、动画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起历史的空间、动态概念,激活其思维,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取信息,运用多种感官来感知信息,这样就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成为新课程改革中必不可少的手段。下面对新课标中的历史多媒体教学的作用作简单的阐述。
一、运用音像图画等直观材料,事实再现式教学
历史课讲授的内容都是过去发生的事物,它不肯能再现,重演。那么,我们学习它、研究它只能通过历史遗迹、遗物、各种文物、文字及音像资料,而以往的历史教学中,往往忽视这一方面的展现,把生动有趣的历史变成了干巴巴的讲述,使学生逐渐失去了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而运用多媒体信息手段,就可以改变这一现状,事实再现式教学。通过动态的文字,动感的画面以及优美的音乐,生动的解说,一幅幅历史画面生动地呈现在眼前,可以很容易地将学生带入到历史的氛围当中。让学生在其中认识历史,感悟历史,成为直接的观察者和参与者。而现在各个音像出版社出版的各种历史资料片、历史题材的电影,如《南京大屠杀》、《血战台儿庄》等抗日战争资料,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只要认真地加以收集、整理,桥党的运用,就可以变枯燥的历史“一言堂”为生动的历史“大观园”。
二、让历史课成为直观教学课,历史不再久远
历史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它把中国五千年的悠久的文明史,浩瀚无比的世界历史包罗其中,可谓史籍浩如烟海,史迹星罗棋布,史家群星灿烂。它无所不包,博大精深,曾被马克思看作“唯一的一门学科”,为后人研究过去,改革今天开创未来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历史学科具有滞后性、过去性的特点,如何经过去的抽象的变成真实的直观的展现给学生,就成了历史教学工作者梦寐以求的事。尽管教学中有许多插图可以运用,但也只能是纸上谈兵,缺乏立体感、动感;文物古迹又远水解不了近渴,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多媒体教学将可以把这一梦想变成了现实。在课堂教学中历史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构思,可以利用自己制作的课件和网络资源共享优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改变历史过去性和唯一性的特点,使某些抽象的、难以表现的教学过程得以实现,以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历史,达到声画同步、图文并茂、情感共鸣,使许多教学设想变为现实,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三、教学的组织形式更加灵活化、开放化
过去历史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大多数是按“复习提问、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归纳小结、巩固练习、布置作业”的流程组织教学的。这种方式对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还是比较有效的,但其弊端是过于封闭,严重束缚和限制了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课改新理念下的教学组织形式时间和空间上应该是开放的,如利用多媒体或图书馆等教学资源在课上和课下研究历史问题,将教室座位重排或把教室简单布置成某个历史场景,由学生扮演历史人物等。在教学组织上还可以采用小组分工合作方式,真正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交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根据不同的课型,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灵活设计,设计出较为理想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多媒体教学的开展,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不但具有高度的不可预测性和复杂性,而且越来越找不到一套放之四海皆准的应变通则。因此教师要具有高尚的人格、良好的修养、渊博的知识、善于研究、不断提炼、通过工作与学习的结合,不断地对自身在教育教学进行研究,认真总结经验,纠正自己的缺点与不足,解决自身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家
- 我的“方程”生活
- 为自己喝彩
- 我喜欢绘画
- 要知荣辱
- “虫虫”一家
- 快乐五人帮
- 秋天里的健忘症
- 只是讨厌
- 我家的鬼
- 最爱喝的伯父
- 奶奶的手
- 一位老奶奶饿死了
- 草莓狂
- “大侦探”――方老师
- 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兴趣
- 大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与思路浅析
-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 新课程改革下的地理教学艺术初探
- 乡村喇叭讲“大道理”基层声音传“正能量”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新方式
- 浅述红河哈尼族形成的地理基础
- 当好村里的“媳妇”
- 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 浅谈化学教师的教学魅力与教案设置
- 贵安新区:大健康医药产业在京签约9个项目
-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 新课程初中物理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小学体育课堂常规
-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8
-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6
-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6
- 《口技》教例简述
- 《竹影》教学设计6
- 《荒岛余生》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5
- 《竹影》教学设计7
- 高效背诵——《口技》教例评析
-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7
- 《口技》教学设计6
-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5
- 《观舞记》导学
- 《观舞记》教学设计5
-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