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02
生还是不生,这是个问题
过去30年,社会科学领域,除了经济学,最活跃的或许就是人口学了。仅对生育意愿这个主题,学者们就做了数百次大范围的调查研究。这些研究得出了许多有趣但又经常悖逆的结论,例如有的研究认为,高收入群体的生育意愿会高一些,有的研究却认为随着经济发展生育意愿一路下降。还有的研究认为,现在还不到全面放开计划生育政策的时候,人口增长的压力依然存在,另外一些研究则针锋相对,认为目前低迷的生育意愿已经使中国面临生育危机,生育已经不足以维持正常的人口更替水平。争论的问题还包括,生育意愿和实际的生育水平是不是相符的,有学者认为实际生育水平要高于生育意愿,而反对意见则认为生育意愿高于实际的生育水平。
调查研究的结果有时候并不太“靠谱”,不同的调查对象和不同的调查技术,得出结论差距很大。例如上世纪80年代有的调查显示,中国人平均只愿意生一个半孩子,而有的调查则显示多数中国人愿意生两个以上孩子。人口学的研究将直接影响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重则关系国计民生,轻则关系到个人的生育权利和生活规划,因此得出“靠谱”的结论很重要。去年,中央财经大学的3位学者侯佳伟、黄四林和辛自强在社科类的权威学术期刊《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将中国过去所有有关生育意愿的实证调查结果进行统合,综合“调查”了各种调查,全面展现了中国人口生育意愿的变迁史。
研究发现,中国人的生育意愿在过去30年间,有升有降,但总体趋势在下降。最大的变化是,80年代大部分调查显示,多数中国人想生两个及以上孩子,到了90年代,这个结构就逆转了,六成以上调查显示,国人只想生两个以下孩子。直到21世纪的头10年,这个趋势更加明显,七成以上调查都显示,中国人的生育意愿低于两孩。另外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不同人群之间的生育意愿有趋同的趋势。改革开放早期,可能一部分人群有非常强烈的生育意愿,另外一些人则倾向于少生,但到了新世纪,这两类人都减少了,大多数人的生育意愿更加接近。
有人认为,女性的生育意愿是依附于男性的,认为计划生育政策可以避免女性沦为“生育机器”。3学者统计了各项单独针对男性和女性的调查,发现男女之间的生育意愿不存在显著差异,两性的生育意愿都逐年显著降低。现在一些未婚年轻人可能会向往“丁克家庭”,也就是只有一夫一妻而没有小孩的简单家庭,但是研究显示,生育意愿在婚前婚后会发生显著变化,婚前不想要小孩的人,很可能结婚后便向往孩童绕膝的幸福日子了。
目前已经实施的“单独二孩”政策不在此研究的范围内,但是根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者石智雷和杨云彦近期的研究,调查的1万多户符合单独二孩政策的家庭中,只有略高于两成左右的家庭明确表示要生二孩,而六成左右则明确表示不生二孩。实际生育水平远远低于生育意愿,而政策放开也无法有效提高生育意愿,这或许说明,计划生育政策的重点应该从早期的压抑生育意愿调整为帮助人们实现生育意愿,乃至提振生育意愿。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种丝瓜
- 种丝瓜
- 水井
- 我帮妈妈大扫除
- 有趣的游戏
- 窑红薯
- 种丝瓜
- 我最喜欢的游戏
- 压岁钱怎么花
- 种丝瓜
- 难忘的一节课
- 打乒乓
- 一件难忘的事
- 找春天
- 小狗看电视
- 通行费征收管理工作守则
- 餐饮行业公约
- 煤矿废旧物资处理办法
- 公司合同管理制度
- 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收费系列标兵评选办法
- 法院宣传工作奖励办法
- 办公楼卫生管理制度
- 县“困难职工援助中心”管理办法
-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管理标准
- 局宣传报道奖惩暂行办法
- 信访接待制度
- 市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协调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
- 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 法院信息工作考核办法
- 公司车辆管理办法
- 非裔女司法部长,难解美国种族问题
- 好莱坞众神诞生记
- 幸运在西南联大,遗憾也在西南联大
- 左小青,不想再演贤妻良母
- 王野,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平衡车
- 大唐高人裴,写出聂隐娘
- 雪莱之妻,科幻之母
- 班超,带着36人闯西域
- 股市可以疯,人不能疯
- 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刑事证据开示制度
- 爷爷是个“土八路”
- 《大停滞?》作者泰勒·考恩接受本刊专访
- 吴海,向总理吐槽之后
- 哈西娜,从“第一女儿”到三任总理
- 大地之爱,滋养心灵的诗歌盛宴
- 《柳树醒了》的课后思考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设计三
- 《柳树醒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三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设计一
- 《春雨的色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五
- 《邓小平爷爷植树》
-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四
- 《古诗两首》(春晓、村居)教学设计二
- 《邓小平爷爷植树》综合资料
- 《春雨的色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一
- 《古诗两首》(春晓、村居)教学设计一
- 《柳树醒了》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设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