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基于防范舞弊角度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基于防范舞弊角度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0-02

基于防范舞弊角度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1 舞弊概述

1.1 舞弊定义

我国《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指出,舞弊的法律概念较为宽泛。事实上,关于舞弊的定义,目前我国并没有专业标准。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提出,“舞弊是一系列故意的非法欺骗行为”;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指出,审计单位的治理层、管理层、内部员工或第三方为获取不当利益使用非法手段的故意欺骗行为属于舞弊。本文所述的舞弊,选择了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选用的定义。

舞弊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其一,舞弊行为人的目的与动机不纯;其二,舞弊行为人在舞弊前要经过预谋与策划,舞弊后需想方设法掩盖罪行;其三,舞弊形态具有多样化、隐蔽化与复杂化特点,且危害性较大。舞弊过程通常包括三个步骤:一是行为本身;二是利益转化;三是掩盖舞弊行为。

1.3 舞弊的种类

(1)按舞弊行为与主体的不同,可分为管理层舞弊与员工舞弊。

管理层舞弊是指管理层通过歪曲事实或带有误导性的财务报告对投资者、政府、债权人及社会公众等外部利益团体进行欺骗。该类型舞弊具有三个特点:一是不受内部控制的约束;二是通常以财务报告为手段;三是容易被复杂业务交易掩盖。

员工舞弊是指部分靠近生产一线的非管理层,利用职务之便非法获取企业或其他个人利益的行为。例如采购人员收受供应商的回扣。

(2)按照舞弊目的的不同,可分为财务报告舞弊与侵占资产舞弊。

财务报告舞弊一般是指管理当局欺骗财务报告使用者,主要包括对财务报表进行更改或伪造、忽略或误报财务报表的重要信息等。

侵占资产舞弊一般是指员工欺骗管理当局,目的是为占有企业资产,主要行为包括挪用、贪污、窃取等。

(3)按舞弊性质的不同,可分为职务舞弊与组织舞弊。

职务舞弊指企业员工为谋取个人利益,利用职务之便损害企业利益,一般表现在侵占资产、舞弊性财务报告等。

组织舞弊是指由组织进行的损害外部利益组织的行为,如发布虚假财务信息、虚假广告、偷逃税款等。

按舞弊者与企业关系的不同,可分为内部舞弊与外部舞弊

内部舞弊主要指企业内部管理者或员工进行的舞弊活动,较为常见的有采购人员与供应商相互串通,高价采购低劣原料,使公司负担较多成本。

外部舞弊是指零售商、承包商、供应商等通过重复报账、多开账单等手段欺骗企业的行为。

2 企业舞弊问题现状

2.1 常见手段

舞弊是为了获取不合法私利,对第三方造成损害的行为,具有隐瞒、欺诈及破坏信任等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同利益层受到政绩、荣誉、利益等因素的影响,造成舞弊事件日益增多。大部分企业在进行舞弊行为时,都会结合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将文件进行编造、藏匿、销毁,利用资产重组与关联方舞弊。

2.2 舞弊机理

舞弊机理可以概况为三个方面,即动机或压力、机会、态度。其中,动机或压力主要表现在企业高层对管理层或财务部门施加压力,如完成某些艰巨任务即可得升职机会或巨额奖金等,许多管理人员或财务人员往往为得到利益而甘愿通过舞弊行为完成这些艰巨任务。此外,由于部分企业自身也存在一定压力,为美化财务报表而采取多种手段,以吸引投资者,获得有利的融资条件;机会主要表现在企业内部控制存在漏洞。作为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显赫。然是我国企业普遍存在“有章不循、违章不究”等现象,导致内部控制可操作性不强;态度主要表现在企业相关人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以及对企业的忠诚度。

3 企业舞弊问题的原因

3.1 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部分企业虽然建立了一些内部控制制度,但是总体而言并不健全。许多内控制度都侧重于组织的规划控制,合理划分了各项职责,但是忽视了授权控制。并且,还有部分企业侧重于凭证控制与记账控制,可有效保证账簿资料的真实性,但是却忽视了实物资产控制。例如,存货没有及时入库出现损失等。如此一来,企业内控效果自然无法提升。

3.2 企业行业竞争压力

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盈利能力直接关系到行业竞争、市场需求及经济环境,而企业经营成果同样也受到了各环境因素的制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着各种有形或无形的行业竞争压力。例如,企业的资产状况与资金报酬率决定着银行贷款;企业责任人完成任期目标及企业业绩认定等情况决定着其前途等。由此可见,在企业无力完成相关指标时,舞弊行为人就会为满足利益需要而对某些企业信息进行篡改或伪造。

3.3 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 企业的治理与内部控制是不可分离的,两者相互促进,也相互制约。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才能使企业的内部控制得到有效运行。但是现阶段,我国企业的控制股东或内部人的控制现象较为严重,企业的执行权、控制权与监督权集中于关键人身上,关键人的任意权力较大。“内部人控制”是指企业在将经营权和所有权区分开、管理层和所有者的利益关系不同这一背景下,企业由管理人员单方面控制和管理各项事务,这一现象促使企业管理者过于测重对潜在风险的管理,忽视了企业规章制度的作用。而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企业当前利益,就极容易出现造假舞弊的现象。

3.4 内部控制文化建设不足

内控制度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而言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许多企业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重视程度不够已经成为了当前企业领导者的普遍现象,尤其缺乏内部控制文化的建设。即使许多员工的综合素质较高,但是由于内部控制的企业文化不足,员工也难以对内控制度进行有效地执行。

4 解决舞弊问题的对策

4.1 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在企业防范舞弊的各项措施中,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最基本的措施。虽然内部控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即使企业将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得再完善都有可能因为管理当局的越权或员工之间串通舞弊等失去应有作用。但是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内部控制制度仍然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防范措施。对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方各面,特别是经常发生的交易行为、经济业务等方面都应该建立相应的内控制度,进行有效地制约、监督与控制。在内控制度中,不仅要包括生产、经营等活动的各种方式与方法,也要包括核算、审核、分析信息资料及报告的步骤、程序与流程等。

4.2 明确风险评估目标

评估风险是指对内部控制目标的相关风险进行识别与分析,并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应对策略。这一过程主要包括设定目标、识别风险、分析风险与应对风险。企业对自身存在的内部风险与外部风险进行评估过后,应当制定相关的风险防范措施,判断、分析企业在实际经营中遇到的风险,并将其纳入到企业的风险数据库中保存。由于缺乏具体的风险评估目标,对风险定位不准确都会造成企业多方位的损伤,因此企业在进行风险评估时,必须明确其风险评估目标,应将管理工作于财务报告具体细化,对症下药。

4.3 完善内部治理结构

在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各个岗位的不同职能与性质,进一步明确各部门人员应当承担的责任,并在此基础上,赋予其相应权力;严格规定相关办事流程与操作规程,确定相应的追究责任制度,包括责任查处措施与奖惩方法,将责任、权力与利益相结合,从真正意义上做到权有所属、责有所归与利有所得,从而有效激发企业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4.4 实施重要岗位轮换制度

将重要的工作岗位进行轮换,这不仅有利于部分员工的全面发展,还能促使后任该职务人员揭露前任该职务人员在工作中的错弊,从而对在职人员产生较强威慑力,减少该岗位上的舞弊行为。并且,轮换制度有利于考查不同工作人员在同一岗位上的工作业绩,以此评价不同员工的工作能力,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

4.5 强化企业文化建设

作为企业信奉并将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企业文化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助于减轻或缓解竞争带来的压力,让管理层与员工积极、正确的对待竞争压力。企业管理层应当将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并让每一位员工自觉融入到这种氛围当中,切身体会到内部控制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自觉遵守内控制度。要营造内部控制文化氛围,企业需加强员工的上岗培训及上岗后再教育工作,在进一步提高员工整体素质与道德水平的同时,促使员工全面理解并遵守内控制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舞弊现象的发生。

此外,企业还应当重视离任审计工作,采用经济责任审计法,将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加强对企业管理层的监督力度,可有效降低企业管理层舞弊的可能性;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与激励制度,可有效减少员工的舞弊动机。

5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各要素对防范舞弊事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管理人员应积极完善治理结构,努力营造优质的企业氛围,从自身做起,加强化企业监事会、董事会、经理层之间的互相制衡,进而加大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力度,推动企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可爱的照片
小鸡过河
猫儿脸花
我的同学
我的小房间
我爱秋天
送温暖
争当环保小卫士
神奇的大树
肯德基储蓄罐
天上一家人
给刘翔的一封信
香蕉
洗抹布
证券内幕交易的民事责任_经济法论文(1)
债权侵权行为法律问题探究_经济法论文(1)
浅谈商品房预售的立法完善_经济法论文(1)
我国票据制度的相关规定及其完善_经济法论文(1)
后“物权法草案”时代的争议_经济法论文(1)
信息不完全下的知识产权利益平衡_经济法论文(1)
隐名股东法律问题研究_经济法论文(1)
试论上市公司同业竞争与关联交易问题_经济法论文(1)
关于股权(份)质押若干法律问题的分析_经济法论文(1)
网络搜索引擎与帮助侵权_经济法论文(1)
当前劳动争议案件的特点、原因及解决对策_经济法论文(1)
试论中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问题 _经济法论文(1)
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_经济法论文(1)
试论票据抗辩及其限制_经济法论文(1)
掠夺性定价的经济学分析和竞争法对策_经济法论文(1)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二
《数星星的孩子》说课设计1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案)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2
《数星星的孩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一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1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实录(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二册教案)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2
《数星星的孩子》说课设计2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
《数星星的孩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