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1-02
《习近平用典》选读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解读:
学界素有“建安风骨”“盛唐气象”之说,正说明文艺作品代表着一个时代的风貌。古今中外,也只有那些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的文艺作品,才能成为传世之作。在文艺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以《文心雕龙》中的这句话,深刻的提出了文艺作品如何反映人民的心声、引领时代前进的问题。今天的中国,正日臻“伟大”,这既给了文艺工作更多养分、更大的舞台,也对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时代聚精神。“举精神之旗、立精神之柱、建精神家园”,成为时代精神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这是文艺工作者理应承担的责任和使命。如果不能创造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怎么能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伟大的民族?
释义:
本句诗出自刘勰所作的《文心雕龙 时序》:“自中朝贵玄,江左称盛, 因谈馀气,流成文体,是以世极,而辞意夷泰。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故知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原始以要终,虽百世可知也。”刘勰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中国历史上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他认为文学会随着政治的兴衰而发生变化。如唐尧时代,教化普及,所以百姓作《击壤歌》,儿童们唱《康衢谣》。虞舜时代,政治清明,百姓安闲,于是舜唱出了《南风歌》,群臣也和他同唱《卿云歌》。
成汤圣哲英明,因而出现了《诗经・商颂・那》中的颂词。周文王恩德隆盛,这时《周南》中的民歌,便反映了人们勤劳而无怨言的精神。但周厉王、周幽王时期政治黑暗,因而《诗经・大雅》里的《板》《荡》等诗便充满了愤怒的情绪;平王东迁后,周室衰微,于是出现了亡国哀痛的《王风・黍离》。可见,“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文学作品的倾向,就是政治生态的形象反映。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任旭快乐的暑假
- 画画
- 母爱无边
- 太空遨游
- 秋姑娘
- 小狗
- 秋天的梦
- 我的小狗
- 小乌龟
- 可怕的意外事件
- 我闯祸了
- 捉蝴蝶
- 小花猫
- 我的爸爸
- 洗衣服
- 试论六五式铁路军用桥墩模拟拼装系统研制与开发
- 试论主体性音乐教学模式设计
- 关于交通安全设施工程施工技术的探讨
- 浅论铁路客车整备库排烟系统的现状和改进
- 浅析国内音乐剧之接受群体
- 《音乐教育原理》课程大纲
- 浅谈声乐教学中美感意识的培养
- 探析青少年音乐美感的建立
- 试谈全体主义音乐的发展
- 浅探音乐教育之路
- 浅谈高校音乐欣赏课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点
- 音乐教育观念实践课《聆听与创造》C单元测验
- 谈范唱在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 浅论影响歌唱的非技术性因素
- 怎样借鉴外国音乐教学法
-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三
-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四
-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六
-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四
- 《葡萄沟》说课设计二
- 《葡萄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五
- 《葡萄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六
-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一
-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三
- 《葡萄沟》第二课时说课设计一
-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一
- 《葡萄沟》第二课时说课设计二
- 《北京亮起来了》综合资料二
-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一
- 《北京亮起来了》综合资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