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1-02
《习近平用典》选读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解读:
学界素有“建安风骨”“盛唐气象”之说,正说明文艺作品代表着一个时代的风貌。古今中外,也只有那些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的文艺作品,才能成为传世之作。在文艺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以《文心雕龙》中的这句话,深刻的提出了文艺作品如何反映人民的心声、引领时代前进的问题。今天的中国,正日臻“伟大”,这既给了文艺工作更多养分、更大的舞台,也对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时代聚精神。“举精神之旗、立精神之柱、建精神家园”,成为时代精神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这是文艺工作者理应承担的责任和使命。如果不能创造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怎么能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伟大的民族?
释义:
本句诗出自刘勰所作的《文心雕龙 时序》:“自中朝贵玄,江左称盛, 因谈馀气,流成文体,是以世极,而辞意夷泰。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故知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原始以要终,虽百世可知也。”刘勰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中国历史上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他认为文学会随着政治的兴衰而发生变化。如唐尧时代,教化普及,所以百姓作《击壤歌》,儿童们唱《康衢谣》。虞舜时代,政治清明,百姓安闲,于是舜唱出了《南风歌》,群臣也和他同唱《卿云歌》。
成汤圣哲英明,因而出现了《诗经・商颂・那》中的颂词。周文王恩德隆盛,这时《周南》中的民歌,便反映了人们勤劳而无怨言的精神。但周厉王、周幽王时期政治黑暗,因而《诗经・大雅》里的《板》《荡》等诗便充满了愤怒的情绪;平王东迁后,周室衰微,于是出现了亡国哀痛的《王风・黍离》。可见,“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文学作品的倾向,就是政治生态的形象反映。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小龙虾
- 知错就改
- 吹泡泡
- 可爱的小草鱼
- 我的家乡
- 吃樱桃
- 喝喜酒
- 婚礼
- 乌鸦喝水
- 春晓
- 看错时间
- 春天的色彩
- 吃西瓜
- 我的家乡
- 野草莓
- 浅论清代语言学发展略说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进步发展的伟大旗帜
- 浅析广州本田的营销模式
- 浅谈《高僧传》中的“始”
- 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研究
- 方言与方言词
- 声乐教学中的感觉与知觉
- “微博”里的营销算盘
- 浅谈汽车营销的体验式营销
- 文艺理论的中国化实践诌议
- 谈产品设计中的人性之美
- 浅谈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社会主义法治
- 让作文生花的途径研究
- 谈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的转变
- 关于从《变形金刚》看汽车营销战略的创新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一
- 《司马光》教学设计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 《古诗两首》教案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二
- 《司马光》教学二
- 《司马光》教学一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1
- 《古诗两首》二
- 《乌鸦喝水》教学
- 《乌鸦喝水》教案一
- 《古诗两首》 一
- 《司马光》教学设计1
- 《司马光》教学设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