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01
无投票当选大增,日本地方选举形式化
日本国家三大选举之一的统一地方选举
在日本,统一地方选举指的是都道府县和市町村举行的地方自治体首长和议会的选举。统一地方选举与众议院选举、参议院选举被统称为日本国家三大选举,日本公民享有的选举权集中体现在这三大选举上。二战后,日本将地方自治正式载入宪法中,并制定了《地方自治法》、《公职选举法》等系列法律。依据宪法和相关法律,日本的都道府县和市町村分别作为自治体(或“地方公共团体”)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自治机关,对本地区的行政事务进行规定范围内的自主管理。自治机关由地方议会和地方首长两部分组成。
统一地方选举是战后日本民主改革的重要成果。在驻日盟军最高司令官总司令部的指导下,日本在1947年4月举行了第一次全国统一地方选举,名副其实地选举了全部各级自治体首长和议会。根据法律,日本统一地方选举每四年举行一次。但第一次统一地方选举后,由于首长任期中途死亡、辞职和议会解散或市町村合并等原因,后来各自治体机关任期届满和改选时间逐渐变得参差不齐。从1963年第五次统一地方选举开始,日本限定3月到5月间任期届满的自治体机关要在统一规定的日期内进行选举,一般在4月左右。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省经费,另一方面也能增强民众对地方自治的关心。
在统一地方选举中,年满20岁且在选举区居住满三个月以上的居民拥有选举权;选举采取相对多数代表制,获得选票最多的候选人当选;选民投票以单记名方式进行,每个选民有一个投票权,选一名候选人;地方行政长官与地方议会议员分开进行选举。尽管统一地方选举与国会选举不尽相同,但其选举结果普遍被认为对政局影响巨大,更重要的是,它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日本整体政治生态环境。
无投票当选增加,多项数据创历史低点
倍受关注的是,此届统一地方选举中无投票当选的比重、次数和范围有所增加,多项数据创下了自1955年甚至是自1947年地方选举以来的历史低点。所谓无投票当选,指的是竞选者不经选民投票即当选。有两种情况,一是自治体机关首长选举中因只有一位竞选者,无需投票自然当选;二是自治体议会选举中因竞选人数没有超过议席定数,无需投票自然当选。这两种情况都牵涉竞选者不足这个问题。
其实,无投票当选现象在日本持续存在,这背后有复杂的原因,而近年来无投票当选趋于严重的倾向则和日本当前政经低迷、自治体衰弱等因素密切相关。
地方政治和文化背离选举,经济问题构成牵制
在当前日本地方选举中,竞选人仍有许多是由以传统地缘、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町内会等居民组织推荐产生。所谓推荐,实际上是由少数实力人物在“密室”决定,普通居民很难参与或与之对抗。一般来说,竞选者只要获得居民组织的推荐,其当选就十拿九稳。这带来两种消极后果:一是未能获得推荐的人很少参加竞选,战后日本町村议员的竞争比率长期停留在1.3∶1左右;二是一般人也不会挑战这种事先已知道结果的选举。 集团主义和村落共同体文化中的不提倡竞争是导致日本地方选举缺乏活力的重要原因。北海道的初山别村已连续11次无投票当选产生村长,对此,该村村民说:“1971年的选举激战,给小小的村子留下了隔阂。此后就统一竞选人,避免竞争。”富山县舟桥村村民对于本村的无投票当选也表示:“在这么个小村子里,大家不想争来争去。而且村里也没有什么大问题值得研究……”
经济因素也牵制着竞选人竞相出马。首先,日本法律规定竞选者要缴纳一定数额的“供托金”,也就是押金。数额不一,知事300万日元、政令市市长240万日元、一般市长100万日元、町村长50万日元、都道府县议员60万日元、市议员30万日元等。如果竞选者的得票率未达到一定比率(一般为有效投票总数的1/10),其缴纳的押金就要被没收。这一规定据说是为了防止有人乱报名,但对普通选民积极参选具有抑制作用。其次,困于经济持续低迷长夜中的日本国民对选举政治的兴趣一直不高,觉得政治话题严肃而遥远,与自己生活无关。《日本经济新闻》就指出,无投票当选增加的背后是人才不足,即缺乏愿意担当地方创生重任的人。
个人因素很重要,政党格局影响大,自治体衰弱是症结
执政党一党独大、反对党势微且一盘散沙的政党格局是本次地方选举高比例地“闹空城”的重要原因。一是当前衰弱的反对党无力反攻或只能勉强维持地方政治现状,于是侧重支持现职的自治体首长或议员。如此次无投票当选的津市市长就由自民党、民主党、维新党、公明党共同推荐。甚至在知事选举中,反对党和执政党支持同一人选的情况也很多,导致本次选举极少出现“更新换代”,同时导致了其他的竞争者因看不到获胜的可能而不参加竞选,选民的投票率也因此降低。二是由于反对党之间建立在对他党衰弱考量基础上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日本《每日新闻》就指出,反对党阵营此次缺乏团结,根本无法合力派出人选出战是出现不少无投票当选的重要原因。
“无风选举”,日本政治基盘面临危机
英国著名的政治学者詹姆斯・布赖斯曾说过,“地方自治是民主政治最好的学校”。也就是说,居民在自己身之所寄的地方参加政治活动,学习民主主义的内涵,会对整个国家的政治走向做出正确的判断。战后民主化以来,让地方自治成为一所传递民主主义的大学一直是日本衷心期望的远景目标。但日趋严重的无投票当选等“无风选举”现象已使日本的地方选举形式化,进而侵蚀日本的政治民主主义基盘。在北海道初山别村,对于村长选举具有投票经历的最年轻的村民都已经64岁了。显然,日本民主政治正面临危机。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春的联想
- 我的梦想
- 《找快乐》
- 新那吒闹海
- 假如我是一只蓝色的小精灵
- 20年后的我
- 我在火星上建立基地
- 二十二世纪之旅
- 我是大海里的一条鱼
- 日记超市
- 黑色星球的秘密
- 假如我是科学家
- 教学有方的孙悟空
- 风、云、雨
- 孙悟空来到我家
- 试析美国行为科学统计教材的特点与启示
- 简析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的认识与思考
- 试析理科生就业问题产生原因及对策建议
- 浅析研究生通开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
- 试析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德育教育平台拓展的应用与思考
- 试论节约型校园建设视阈中的高校领导影响力的培养
-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 试析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 简析独立学院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难点及对策
- 试析和谐校园视野下大学生违纪后教育
- 析构建形成性评估模式 促进大学英语教学
- 浅析大学生职业指导课中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教育的途径
- 浅谈心理学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 浅析运用认知心理学改进高职英语教学
- 试析高校辅导员学生工作管理能力的培养
-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 《少年闰土》课后反思
- 《少年闰土》“读写”结合的教学案例
-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 《少年闰土》课后反思
- 习得何如悟得,形象大于思想──《少年闰土》创新教学案例
-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 《少年闰土》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 《少年闰土》教学案例
-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 《少年闰土》教学案例及反思
- 教《少年闰土》反思
-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 《少年闰土》课后反思
- 《少年闰土》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