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回归”不易,融合更难

“回归”不易,融合更难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18

“回归”不易,融合更难

5月初,以色列特拉维夫等城市爆发埃塞俄比亚裔犹太人的示威活动,抗议以色列警察的歧视和暴力行为。示威者与警方发生冲突,导致多人受伤。此次抗议活动缘起一段视频录像。在这段录像中,一名埃塞俄比亚裔的以色列士兵在特拉维夫被警察殴打。事发后,两名涉事警察被停职。随着这一事件的发酵,以色列国内的族裔问题浮出水面。

有争议的起源

埃塞俄比亚犹太人因为黝黑的皮肤而成为当今世界颇为独特的“黑人犹太人”。他们曾长期生活在埃塞俄比亚塔纳湖一带的山区和农村,直到近代才被探险家和传教士们发现。这些犹太人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人始终坚持犹太教信仰,自称“贝塔以色列”,意为“以色列的家园”;当地人则称其为“法拉沙”,意为“外来者”或“陌生人”,这一称谓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歧视色彩。另一部分人则由于社会、经济压力以及近代以来基督教传教士的引导而改信了基督教,但是他们依旧坚持自己是犹太人的后裔,这部分人被称为“法拉什穆拉”。有学者认为这个词来自相近的阿拉伯词汇,也有人认为来自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的旧称)的阿高语,意思是“改宗者”。这似乎和欧洲一些地方把改宗的犹太人称为“马兰内”一样具有一定的歧视色彩。

曲折的“阿里亚”之路

根据作为以色列立国基础之一的《回归法》,以色列是全世界犹太人的“民族家园”,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均拥有移民以色列并获得国籍的权利。埃塞俄比亚犹太人的“犹太性”被约瑟夫大拉比确认之后,他们也就自然而然地获得了移居以色列的权利。1975年4月,以色列政府正式接受“贝塔以色列”为犹太人,并在国际犹太组织和有关国家的帮助下开始接收“法拉沙”移民。在希伯来语中,移民以色列被称为“阿里亚”,意为“上升”,也即犹太人回归圣地。不过,埃塞俄比亚犹太人的“阿里亚”之路绝非一帆风顺。

在1948~1978年,从埃塞俄比亚来到以色列的犹太移民不过数百人,其中大多数是通过旅游签证入境后非法居留在以色列。1979年底,以色列开始了系统的移民工程,通过代号为“摩西行动”和“约书亚行动”的转运计划,把大批埃塞俄比亚犹太人运送到以色列。据统计,1980~1989年间先后有近1.7万名埃塞俄比亚犹太人移民到以色列。1991年5月,由于埃塞俄比亚社会政治形势恶化,以色列又开始实施规模庞大的“所罗门计划”,在36个小时内动用34架飞机将约1.4万名“法拉沙”运出埃塞俄比亚。为了最大限度地装运人员,飞机内部的座位和隔板全部被拆除,据说有一架额定载客400人的波音747客机上竟然装载了1000余人。以色列这一举动在国际社会广为传唱,成为以色列践行其保护全球犹太人这一立国誓言的最好佐证。

永久的“二等公民”?

埃塞俄比亚犹太移民为何会陷入社会底层,有两个因素尤其值得关注。首先,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他们无法融入以色列主流社会。在移民以色列之前,埃塞俄比亚犹太人几乎生活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前现代农业社会,与来自欧美俄等国家的犹太移民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别的不说,光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和语言交流就是很难克服的障碍。尽管以色列通过“乌尔潘”对新移民进行了有效的语言培训,但这只能保证第一代移民的日常生活交流。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美丽的荷塘
美丽的春天
我学会了洗衣服
我们的校园变了
家乡的传统文化
两条小鱼
日 全 食
假如有一支神笔
威海之旅
仙人掌
致灾区小朋友的一封信
有趣的一天
难忘的第一次作假
爱上网的涛哥哥
独自坐公交车
宪法“司法化”的反思与前瞻(4)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论社会主义宪政(18)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论中国传统文化对阎锡山村政思想的影响
老子的“冲气以为和”理论与家庭和谐
略论豫菜的传承和创新
论社会主义宪政(23)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反宪法规则的决定的法律效力(7)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论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历史变迁及当代价值
论社会主义宪政(27)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十六大后现行宪法修改的思考(7)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传统的用途与滥用
宗教文化的特征
侗族丧葬习俗的宗教文化内涵探析
中国古代鬼文化探析
加强书法教学 弘扬我国传统文化
《晏子使楚》第二课时 说课稿
《普罗米修斯》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课堂教学实录
《威尼斯的小艇》课堂实录
《鸟的天堂》的语言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第一教时
《猫》教学设计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月光曲》教学实录
《鸟的天堂》教学建议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太阳》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月光曲》教学设计
《索溪峪的“野”》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