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施耐庵和《水浒传》

施耐庵和《水浒传》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15

施耐庵和《水浒传》

深深扎根在生活的土壤里,以胸中丘壑、笔底烟云为人民英雄树碑立传,成为中国小说创作的第一座高峰!

元末明初之际,中国小说创作的第一座高峰悄然耸立。它最初叫《江湖豪客传》,后来通称《水浒传》。

《水浒传》是中世纪的文化结晶,也是农耕社会中华智慧的百科全书。其结构之庞大,立意之深沉,描绘之逼真,构思之巧妙,语言之精辟,影响之深远,都史无前例。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施耐庵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热烈赞扬被压迫阶级的反抗斗争,更为世界文学史所罕见。

一、初上梁山

水泊梁山地区险要的地势,复杂的地形,孕育了无数英雄豪杰,成为历代藏龙卧虎之地。

自然的、人文的景观深深地感染了施耐庵,他许下宏愿,要根据书会才人说书、梁山民间传说,写一部《水浒传》。

施耐庵在山东郓城县期间,或者徒步,或者乘船到乡野渔村访问,一去就是三五天,有时长达十天半月,所到之处或住学馆,或住儒生家,更多的时候是住在村舍、渔船上。船家仔出身的施耐庵能吃苦耐劳,与父老乡亲有着鱼水感情,不管走到哪里,他都能和那里的耆老妇孺促膝谈心打成一片,白天的时间不够用,夜晚月光下照样长谈。

在一两年中,施耐庵搜集了若干梁山英雄故事,至于梁山地区一带的风土民情、饮食衣着、方言土语,也在他广泛采集的范围之内。他到当年英雄们生活过、斗争过的地方进行实地考察,像武松打虎的阳谷县景阳冈;晁盖、三阮智取生辰纲的郓城县黄泥岗;宋江三打祝家庄的原址祝口镇;宋江的老家水堡镇……他都去作过细致的调查。至于当年梁山寨上一百单八将排座次的聚义厅,林冲火并王伦的断金亭,李逵把守的黑风口,通往后寨的宋江马道……施耐庵不仅多次去追思凭吊,而且绘制成图藏于行囊。

最终,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塑造的水泊梁山,变成了英雄好汉乃至一般民众心中的圣地:三关雄壮、四面高山,有忠义堂、断金亭、宛子城、蓼儿洼、金沙滩、鸭嘴滩,六关八寨,藏龙卧虎,威震四方。

二、谒林冲墓

在民间讲述的梁山泊故事中,施耐庵最爱听林冲的故事。因为他是一位仗义为人的盖世英雄。

有一天,施耐庵听说林冲手提单刀,在钱塘县与方腊展开血战,因年老体弱,跌入陷马坑,被乱刀砍死。当地居民将他葬在附近大柳树下。

第二天,他便到大柳树附近去打听。一老者指着一丘黄土说:“这就是林教头埋骨之处。”只见黄土一g,野草莽莽,既无墓碑,也不成坟。他摆下随带祭品,恭恭敬敬施上一礼。老者向他进一言道:“林教头虽死,但英雄事迹尚流传民间,先生既爱英雄,何不将他的事迹搜集整理成篇,以留传世人。”

施耐庵点头称是。他花了几个月的工夫,一鼓作气从“林冲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大闹野猪林”、“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一直写到“夜奔梁山”,编写了十回书。施耐庵写《水浒》一百零八将,最早就是从林冲十回开始的。

三、深山观虎

施耐庵为了在小说中突出梁山英雄的神威,计划在作品中多次描写打虎场面。但他本人从未见过老虎,感到很难写出老虎的凶猛,更难描绘出李逵、武松等打虎英雄的勇敢和威风。

于是,他搁下笔,翻山越岭在深山老林中走访了众多猎户,向他们请教老虎外貌、动作、神态、捕食情况及猎手们和老虎搏斗情形,获得了大量第二手资料。而下笔之后,仍感到仅靠第二手资料来描写老虎还是难以传神。

这一天,施耐庵来到老虎经常出没的山林,选择了一棵大树爬了上去,坐在树枝上等候老虎出现。林中静悄悄地没有一丝声音,忽然一只小鹿“嗖”地从眼前窜过,紧接着一声雷鸣般虎啸,从树丛中跃出一只斑斓猛虎,如箭一般向小鹿扑去,未等施耐庵缓过神来,老虎已将小鹿生吞活剥地吃下肚去。直到老虎去后多时,施耐庵才从树上溜下来跑回家中,详细地记下了老虎扑食动作和神态,又根据记忆中老虎特征,用纸扎了老虎扑食模型,放在书案前揣摩,并且喂养了一只猫,细细观察猫与老虎相似和不同之处,反复描绘它们的形象。

由于施耐庵对老虎观察入微,了如指掌,所以把景阳冈打虎写得非常逼真、绘声绘色,突显了武松的英雄本色:“山中猛虎,见时魄散魂离;林下强人,撞着心惊胆裂。正是:说开星月无光彩,道破江山水倒流。”

仅仅停留在自然界的打虎上,施耐庵又嫌不足。一天晚饭后,他正在灯下挥毫,猛听得“冬冬冬冬”的敲门声。夫人开了门,撞进一个头发蓬乱的老妇,一下子跪在施耐庵面前,哭喊着说:“老爷,救命!”

原来,这老妇是白驹场街市东北巷尾烧饼店的老寡妇,只因她的儿子吴大娶了一个老婆,叫胡月莲,生得美貌异常,不想被镇上一个恶霸财主――西门药店的郑凤来看上了。这郑凤来依仗他堂兄在县里做官,硬是登门霸占胡月莲,又用毒药泡在菜汤里,毒死了吴大,那胡月莲水性杨花,与郑凤来亲热得了不得,丈夫一死,即做了郑凤来的小妾,直把个吴家搞得家破人亡。老妇要告郑凤来,可是白驹场场面上有文才的人,都惧怕郑凤来的势力,不敢替她写状纸。

施耐庵听了这位老妇的哭诉,气得浑身发抖,挥笔替老妇写了一张状纸。

送走老妇,他望着刚写好的“武松打虎”一节,猛然想起:“武松啊武松,你能打虎,为何不能为民除害呢?”众人熟知的“武松杀嫂”有关故事就在这个夜晚诞生了。

四、梦写李逵

施耐庵写书快到尾声的时候,想告诫世人一个道理:起义的队伍离开了黎民百姓、招安投降就一定要失败。

因此,他写了宋江征方腊,结果一百单八将只剩下27人,不久也死的死,走的走,最后宋江也被御赐毒酒而死。他颇费苦心地对书中的一些人物都作了安排和交代,但那憨厚、耿直、嫉恶如仇的黑旋风李逵怎么办呢?他反复揣摩,打算在宋江受招安后,手舞双斧再次上梁山,重整旗鼓,东山再起。可又想,李逵为人简单、粗暴,能担得起这副重担吗?

夜深人静了,施耐庵仍然坐在书桌旁为怎样安排李逵而煞费苦心。后来疲倦得直打盹,伏在书桌上慢慢地睡着了。 忽然一阵旋风刮来,施耐庵只觉得浑身毛骨悚然,只见黑旋风李逵腰插双斧,指着施耐庵的鼻子大喊道:

“你打算让我怎么个死法?”

“我什么时候说要你死的?”施耐庵争辩道,“宋江受招安是自寻绝路,我要你再上梁山造反,不是很好吗?”

“先生的好意我晓得,可是你让我骂宋江大哥‘招安、招安,招什么鸟安!’你还借我的手扯了皇帝老儿的诏书,痛打了陈太尉,还叫我放火烧李师师的妓院,把皇帝老儿吓得屁滚尿流。我那宋大哥死心塌地地投靠了皇帝老儿,都被药死了,你想,他们还能让我活下去吗?”

李逵一席话,像重锤敲打在施耐庵的心上:“唔,你的话蛮在理的,照这样说,你是死定了?”

“就是啊,施先生,我死得好惨呀!”李逵舞着板斧、跺着双脚说。

屋内旋风一阵紧似一阵,刮得屋梁柱直摇晃,“咣”的一声,将施耐庵惊出一身冷汗,原来是南柯一梦。这时,窗外雷电交加,狂风怒吼,暴雨即将来临,他连忙起身将窗子关好,转过身来,在闪电的光亮下,只见挂在墙壁上的李逵画像圆睁双眼,怒冲冲地望着自己呢。

施耐庵回想着刚才梦中与李逵对话的情景,心里感到很难受,像这样铁骨铮铮的好汉,怎忍心让他在受招安后死掉呢!那么,如何让铁牛死得合理?“打不死的李逵”如被官兵打死了,就不是英雄好汉了。那么,让他受招安以后被皇帝老儿杀了吧?更不可能!李逵是“敢把皇帝拉下马”的人物呀!施耐庵左思右想,为难极了。

施耐庵终于想到,宋江要是不受招安,李逵就不会死,宋江既然死心塌地地受招安,那么他害怕李逵会重新杀上梁山,坏了他的名声,就骗李逵喝毒酒死去。这样写既符合逻辑,又会让后世的人们吸取受招安血的教训。

夜深了,夫人一觉醒来,只见施耐庵仍端坐在书桌旁泪流满面,问道:“什么事使你这样伤心啊?”

“唉,铁牛死了!”

“什么牛?我家可没有牛呀!”

“不,我书上写的一个造反好汉死了。”

说完,施耐庵仍然坐在那里,看着墙壁上李逵的画像泪流不止。

五、重返梁山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施耐庵重返梁山,已是明朝洪武初年。转眼间时光过去了30载,施耐庵已到了垂暮之年。

那年夏秋之交,梁山脚下朱家客店来了个清瘦的老者,因为他是从江南来的,人们就称他为“江南先生”。这人便是施耐庵。

施耐庵除了几件换洗衣服,随身没带多少行李,只有一顶旧草帽,一个半旧的竹篮子,篮子里放着笔墨纸砚。他向朱店主说明了到梁山的意图,说他带的路费半路被盗分文不存。朱店主是个讲义气的人,听说施耐庵是来写梁山好汉故事的,不但免去他食宿费用,还关照店中伙计好好招待,临走时又赠送了10两银子作盘缠。小说中《朱贵开店》的故事,就是施耐庵从梁山回家后补写进去的。

《水浒传》是施耐庵以话本《梁山泊聚义本末》为提纲,以城市艺人说书、城乡民间传说为素材,提炼加工再创作而成的长篇巨著。单凭年轻时在郓城那两三年实际生活,写作中难免有捉襟见肘之感。

施耐庵此次去梁山时,《水浒传》实际已经写出。去梁山的目的是再作一番考察,对小说作最后的修订、补充。

从英雄背景上看,《梁山泊聚义本末》记载梁山英雄为36人,小说中扩大为36天罡、72地煞,一百单八将。对于这些来自各行各业,通过不同的命运和遭遇,不同的道路终被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汉,每个人的来龙去脉要安排得合情合理,有条不紊;对于出自梁山本乡本土的英雄好汉宋江、晁盖、吴用、三阮等,要让他们入籍归宗,家世、出身都要写得有根有据,没有疏漏。

从地理位置上看,水泊梁山是义军的大本营,水泊的自然风光、山寨的雄关险隘、周围的城镇位置、来往的通衢要道……施耐庵都力求真实无误地与义军的活动呼应吻合,既要情景交融又要不出差错。记忆中已经模糊褪色的印象需要重新考察清楚。

从风俗人情上看,施耐庵重视人物形象塑造,而风土民情、生活习俗又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小说中诸如“阮小七头戴一顶遮日黑箬笠,身穿个棋子布背心,腰上系着一条蓝布裙”;“阮小五斜戴着一顶破头巾……披着一领旧布衫……里面匾扎起裤子,上面围着一道棋子布手巾”……这些并非施耐庵信笔所写,而是有根有据。阮氏兄弟的衣着打扮,一直沿袭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几百年来在郓城民间几乎没有多大变化。这都是为增添小说的地方色彩,从梁山地区实地采风加进去的。

《水浒传》之所以成为不朽名著,源于作者施耐庵深深扎根在生活的土壤里,以胸中丘壑、笔底烟云为人民英雄树碑立传!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家乡的春天
野炊
我的梦
夏游灵谷峰
甜雨
一个让我尊敬的人
“打败仗”之后
做一条鱼,真好
谢谢您,老师!
我的飞碟迷宫
我的语文学习故事
上海野生动物园见闻
节约用电从我做起
雨中漫步
吹蛋比赛
"浅析日本企业财务管理的特征"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与防范
中小学财务管理问题浅谈 林舒
关于煤炭企业并购中财务整合分析
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高速公路经营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设定与实现
浅谈国资监管绩效评价的应用
论科学发展观下的财务管理目标
增强政府现金管理能力的路径分析
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浅析
完善某电信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的策略(一)
本量利分析的实践应用
参与式财政预算理论与实践(1)
探析数字化医院财务规范化管理对策
浅谈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改进
《开国大典》拓展阅读教学设计2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
《开国大典》快乐练习:达标训练
《开国大典》快乐练习:同步训练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2第二课时
《开国大典》拓展阅读教学设计3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2第二课时
《开国大典》拓展阅读教学设计1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8第二课时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实录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8第一课时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7
《开国大典》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一)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1
《开国大典》拓展阅读教学设计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