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1-09
《我多想去看看》片断赏析
片断1: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吗?
生:去过。
生:没去过。
师:北京是什么样的呢?一首歌中是这样告诉我们的。(播放课件“我爱北京天安门”的歌曲,同时老师用优美的动作打节奏。)
师:天安门是首都北京的象征,它又雄伟,又壮丽,有个妈妈给她的孩子讲北京的样子,她是这样说的……(播放录像片)。
评析:
[从谈论,到优美的音乐,利用课件,把北京城淋漓尽致地展示在孩子们面前,同时也激发孩子的联想和求知的欲望,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片断2:
师:你们想去看看吗?
生:想。
师:请大家把书翻到61页,听听老师读,看看老师读的好不好?师范读(配音乐)。
师:你们认为我读的怎么样?
生:好。
生:棒极了。
师:你想读吗?那么你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你喜欢的方法学习它。借助拼音读几遍。
评析:
[教师用亲切动听的话语,标准的朗读,体现了老师的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较强的朗读功底,教师的示范作用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片断3:
师:你们想读课文吗?那么你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吧。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你喜欢的方法学习它。
师:在小组内把生字划出来,小组内多读几遍,想出好办法记住它,看谁记的最多。
生:小组内学习生字。
师:你以前认识哪些字?在哪里学的?
生:我以前认识“路”字,在幼儿园学的。
生:我还看见过“马路”。
生:还有姥姥家的“山路”。
生:我还认识“北京”两个字,妈妈教我的。
师:这些同学真了不起,老师敬佩你们。那么你们又记住了哪些字呢?
生:我记住了“想”,上边两个“水,目”,下边是“心”字,用“心”去想。
生:我记住了“升”,这样就“升旗”。(师生做升旗的动作)
评析:
[学生识记生字,是这堂课的重点,为了使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教师采用了放手,让学生自主识记字形的做法。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愿意识记的字,自主地选择不同方法记住字形,同时,采取小组学习的方式,加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还及时地恰到好处地加以点拨。]
片断4:
师:老师想如果没有拼音,你们也能认识这些字,对吗?(逐个出示)。
生:读。
师:哪里的火车开起来。
生:这里的火车开起来。
生:读卡片。
师:双轨火车开起来。
生:呜、呜、呜(两个学生站起来读)。
师:台阶台阶走下去。
生:读(带动作,蹲一下)。
师:我的朋友在哪里?(出示卡片)我的朋友在这里。
生:读。
师:看谁能快速、准确地拿出手中的卡片。
师:我说“长城”的“城”。
生:快速找出手中卡片中的“城”字。
师:看看老师手中拿着什么?(小红旗)。
生:拿出“红旗”卡片。
师:一口咬掉中尾巴,什么字……
评析:
[生动的语言,巧妙的游戏,把孩子们带到了玩的乐园,乐的天堂,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牢牢记住了这些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位教师始终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孩子的玩的天性出发,帮助他们架设并构建知识的平台。]
本节课教师的语言亲切,尤其是肢体语言,特别让我深受启发,这位教师始终面带笑容,手在不停地做出各种夸奖或鼓励的动作,走近孩子,让人感觉亲切自然。
总之,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以人为本,终身发展的师生生命力,突破了识字和朗读两大特点,激发了学生内在的潜能,体现了教学目标三围的整合。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玫瑰花
- 我进步了
- 成语大比拼
- 忙干事儿
- 赶鸡
- 夏令营日记
- 雾娃娃
- 骑自行车的故事
- 有人敲门怎么办
- 妈妈生病了
- 割麦子
- 上海看病
- 拾鸡蛋
- 武昌江滩
- 吹泡泡
- 浅析劳动合同试用期制度和实务策略
- 隐私权与新闻自由(中)
- 试析法律行为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 论时效利益放弃方式中的“债务承认”
- 从归责原则角度论知识产权保护
- 试论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著作权侵权责任
- 浅析民事诉讼再审程序
- 银行卡资金被盗案民事责任分析
- 我国永佃权融资制度的历史考察及其当代启示
- 中国民事诉讼立案程序的功能与结构
- 论民事诉讼自认制度
- 论民事赔偿与死刑的限制适用
- 试论物权行为理论的几个问题
- 当代侵权法比较研究(四)
- 浅析民事法律行为的一种新分类-兼论与物权行为理论的关系
-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片断
- 为什么说像利剑一样
- 《美丽的小兴安岭》多音字组词
- 《美丽的小兴安岭》形近字组词
- 一堂公开课引发的思考
-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
- 《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一课时教学片段
- 《美丽的小兴安岭》近反义词
- 在读中放飞激情
-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思路
- 《美丽的小兴安岭》听课记录
-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
-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案例及反思
- 欣赏美、理解情
- 《美丽的小兴安岭》同音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