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凡卡》教学谈

《凡卡》教学谈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凡卡》教学谈

教学《凡卡》(第十一册)一文,如果通篇串讲,不但使文章特色荡然无存,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其效果也会事倍功半。因为文章篇幅较长,内容纵横交错,它交织着写信、回忆、侧面烘托三条线索,多层次、多角度地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此错综复杂的事件关系,便构成了本文的教学难点。为了实现长文短教、化难为易,我在教学中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从整体入手,直奔中心,扣住学生的情感世界。待学生完成自习预习,了解课文大意后,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初读课文,你对本文有什么总的感受?”目的是让学生悟出文中的情感,使整个身心沉浸在这一氛围中,以缩小教学因时间、空间的差距所造成的困难。同时明确文章之所以感人,是因为作者采用了多层次、多角度的表现手法,来突出同一个中心:沙俄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这样抓住关键,直奔要害,能给学生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

其次,有意识地把文章按线索破为三大块,为突破重点做好准备,我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找出凡卡给爷爷写信的内容,旨在让学生抓住文章的主线。再采用以点带面、发散思维的方法进行引导:“凡卡给爷爷写信的内容,哪一点最让你感动?”这是抓住学生情感世界的一次延伸,所以他们不难得出共识:向爷爷述说悲惨学徒生活一段。接着精读细读:“凡卡受了哪些罪?”“凡卡的叙述使你的眼前展现了一幕幕怎样的画面?”目的之一在于读懂内容;目的之二在于感染情绪,使学生的心始终与凡卡的心紧紧地贴在一起,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进而明确此种描写细腻、逼真的写作手法。再继续抓住情感:“试想一下,凡卡写到这儿是一种什么心情?”发散学生思维,培养想像力,进一步感染学生的情绪。“如果你就是小凡卡,你会怎样诉说?”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提高朗读能力。“凡卡苦苦地哀求爷爷带他回去,这一内容信中多处出现,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凡卡痛苦的心情。”这样一来,原来一封长信,就浓缩在一个重点段上,再放手让学生朗读,从中悟情明理。既节省了时间,又发展了学生的品评鉴赏能力!到此,教学的第一板块结束。

“我们除了凡卡的语言叙述和城乡生活的对比中感受到他悲惨的命运外,你还能从文中哪些内容体会到凡卡生活的悲惨,内心的痛苦?”这一问题使学生的思维自然导向第三板块。而且稍微拔高了难度,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使他们获得探求知识的乐趣。学习好的同学动动脑子可能会想到凡卡写信前后的心情,中下等同学可在老师的提示中得到启示,进而明白:原来文中细致入微地刻画凡卡写信前担心、害怕的神情;写信中多次叹气;写信后还做了一个好梦,也充分地表现了凡卡悲惨的命运。到此,教学第三板块结束。

最后,把三大块有机地结合起来。“同学们,看着板书,联系刚才所讲的内容,说说作者是什么样表达中心,突出凡卡悲惨命运的?”此时,学生的脑海中已有清楚的三条线索:信中诉说悲惨学徒生活,揭示了中心;回忆往事,对比现实,衬托出中心;结尾的美梦,暗示了文章的中心。到此,教学任务全部完成。

这样,抓住情感因素,以朗读法为主,以问题教学法和讨论法为辅,交替使用,使学生不但理清了文章纵横交错的三条线索,感悟到了相互之间的关系,而且提出的问题,由浅入深,击中要害,还使学生在朗读、讨论中深切感悟到语言的精髓,做到了教师教是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给我带来欢乐
《中国•奥运》
硬币为什么可以浮在水面
丰收的秋天
披着羊皮的狼
葡萄
写一封信
红领巾更鲜艳了
第一次打羽毛球
盐是大力士
快乐的一天
记一次劳动——元旦大扫除
书法晋级比赛
语文期中考试
军人入党转正申请书
入党转正
最新入党转正申请书
入党转正报告
08年入党转正申请书
2011年最新入党志愿书
入党转正书
大学生入党转正申请书
2008年入党转正申请
最新党员转正申请书
2011年大学生入党志愿书标准范例
2011入党志愿书参考范例
入党转正程序
高一军训个人心得体会800字范文2021年
入党转正申请书格式
氩弧焊的铝及铝合金焊接工
电气技术教育专业介绍及就业前景
电气设备实习报告
电力系统负荷预测方法
工地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方法与实例
培育公民文化,建设政治文明
电气施工员年终总结
通信工程专业介绍
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介绍
主跨138米预应力砼连续梁桥的施工控制(1)
罗尔斯说了些什么
“新权威主义”在中国
新威权主义与新左派的历史根源
电气专业实习报告
选择与规则
《美丽的小兴安岭》 教学设计三
《掌声》 教学设计二
《美丽的小兴安岭》 教学设计二
《美丽的小兴安岭》 教学设计一
《掌声》 教学设计一
《陶罐和铁罐》 教学设计一
《富饶的西沙群岛》 教学设计一
《富饶的西沙群岛》 教学设计二
《陶罐和铁罐》 教学设计二
《科利亚的木匣》 教学设计
《好汉查理》 教学设计
《狮子和鹿》 教学设计一
《掌声》 教学设计三
《富饶的西沙群岛》 教学设计三
《狮子和鹿》 教学设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