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称象》教学设计之五
教学目标:
1、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以及这个方法的由来。
2、启发学生遇到问题要注意观察,善于思考,比较、联想,并灵活运用。
3、理解“议论”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能按提示找出有关小节,懂得一小节中的句子前后不能颠倒。
教具准具:多媒体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进入
1、揭题,读题。
2、读准“称”的翘舌音、后鼻音。(个——齐)
3、象是动物界的庞然大物,谁能读出题目的意思?(个——齐)
4、这样大的象怎么称呢?
自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直接写象大的句子,试着读好。
5、指名分节朗读课文,适时正音
6、谁能读出象又高又大又重的感觉来?(个——跟老师一起读)
出示:
这头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二、引导感悟
1、引读:要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称出一头象的重量,这可就难了,你听,曹操手下的官员们议论开了,有的说——,有的说——,也有的说——
2、请同学们四人一组,去掉旁白,也试着议论一番。
指名小组上台演示。
3、通过同学们的议论,我们了解了两种称象方法
自由读第一节,交流,板书:
官员们
砍树
(造称)
(宰象)
称肉
4、七岁的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边听边思考,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想出一个好办法。
引读:他站出来说——
5、我们知道,曹冲称象有四步,(出示四幅图)
在理清顺序前,我们先来了解每一幅图的意思。(先共同交流第一幅图。)
出示:赶象(上船),沿水(画线)
6、自读课文,看看图上填上适当的词,再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自由读,填词交流。
逐步出示:卸下(石头),称出(重量);
装石入(船),齐(线)停(装);
赶象(上岸),准备(装石)
7、按曹冲称象方法,给四幅图排一下顺序。
交流排序,逐图读小标题。
8、曹冲称象用了哪两样东西?
交流,出示:船、石
9、这种方法与官员们的方法是有联系的,他从官员的议论中得到了启发,而他的方法巧妙在——
出示:
官员们
曹冲
砍树造称
以船代(称)
宰象称肉
以石代(象)
10、以什么代人呢?让我们一起看实验。(看多媒体演示)
出示:以()代人
11、讲浮力原理
出示:
水对船有向上托起的力,科学上我们把它叫作浮力。相同重量的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相等的。
以(水)代人
三、加深感悟
1、由此可见,曹冲的方法是——交流,出示:聪明、可行
相对而言,官员们的办法是——交流,出示:愚蠢、不可行
2、让我们带着对曹冲的钦佩之情,有感情地读好课文。
3、你从曹冲称象中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
注意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把学到的知识进行比较,联想,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你还能想出哪些“以()代象”的称象方法?
仔细看图,利用图上的条件,请你设计一个称象的方法,说说看。
出示:
我称象的办法是:先……,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四、写话训练
把你设计出的称象方法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这头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官员们
曹冲
砍树(造称)
以船代(称)
(宰象)称肉
以石代(象)
水对船有向上托起的力,科学上我们把它叫作浮力。相同重量的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相等的。
以(水)代人
注意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把学到的知识进行比较,联想,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我称象的办法是:先……,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赶象(上船),沿水(画线)
卸下(石头),称出(重量);
装石入(船),齐(线)停(装);
赶象(上岸),准备(装石)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捉蟹乐
- 倡议书
- 我的校园
- 工人伯伯真辛苦
- 我的妈妈
- 苹果的心情
- 打飞蛾
- 小蝴蝶哭了
- 在奋斗中前进
- 妈妈笑了
- 春游
- 我的妹妹
- 小狮子变好了
- 假如我是
- 我眼中的月亮
- 略论我国农用运输车产品技术发展趋势
- 关于湿度测量的讨论
- 施工阶段质量的事前控制
- 关于SF6开关位置继电器的接线对防跳回路的影响
- 防雷接地及电涌保护的方案和问题
- 浅析河北南部电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 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采用砼接地体降阻的实例
- 理想COP电耗比例法
- 35kV无人值班箱式变电所的应用
- 实施21世纪公路交通发展战略的对策和措施
- 涡旋压缩机通用几何模型研究
- 新型无功发生器中光耦合器电路参数的选择
- 智能建筑的弱电工程
- 桑拿浴室场所电气设计的探讨
- 提高农网可靠性及安全性的措施
- 《我有两个月亮》
-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教案讲义1
- 《找春天》扩展练习
- 《找春天》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 《找春天》读书笔记
- 《找春天》课外延伸 春的赞歌
- 《找春天》教学设计及建议
- 《找春天》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 《找春天》教材简说
- 《找春天》课堂重点:背景描述 春的序曲
- 《找春天》课堂重点:拓展交流,强化感受
- 《找春天》课堂重点:文章问题分析
- 《找春天》课堂重点:课堂回放 春的追寻
- 《找春天》课堂重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
- 《找春天》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