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1-26
《走一步,再走一步》阅读三得
阅读过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后,感觉有三得(即三点感受),现写出来,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关于命名题目。全文写“我”爬上悬崖却恐惧得不敢爬下来,后来是在父亲指点鼓励下才战胜恐惧顺利爬下了悬崖,再得出日后人生经验,拥有自信,胜利前进。根据这个课文内容,我们还可以再拟出《上悬崖》、《下悬崖》、《下一步,再下一步》。不妨将这些题目与《走一步,再走一步》试着作个比较。倘拟《上悬崖》作题目,让人觉得仅写“我”恐惧,不是作者要表现的中心,最不行;倘拟《下悬崖》为题,抓是算抓住了重点,但全文在末段还写到了“我”的很多其它事情,故此题目也不能统摄全文内容,做标题不确切;倘拟《下一步,再下一步》做题与《下悬崖》一样,仍然太拘泥于具体活动,也还不太行;而《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个题目中的“走”可以理解为“下悬崖”中的“下”,也可以理解为战胜人生困难中走出一步的“走”,且还写出了下悬崖的“渐变”过程,因此用这个命题作为标题,较为妥当。
关于人生经验。全文末段中,作者以“下悬崖”为触发点得出人生经验,它是“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小小一步,走了这一步后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要到达的地方为止”。本书中这个人生经验“下悬崖”痕迹尚过深,我们把它向生活迁移,能将其转化成我们学习的人生经验,就是“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不要被困难所吓倒,要有信心和勇气去战胜它,并将困难分成若干块,逐步克服之,直到完全取得目的”。《教参》点明的经验则是“在困难面前不应该畏难怯步;而要冷静地分析困难,化解困难,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坚持到底。这样,就能积小胜为大胜,促使困难得以克服”。这又适合于对付所有困难。如果说通过本文的学习,能让我们明确战胜学习困难及战胜任何干大事业途中困难的方法,那么文章还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关于分段。全文写事、写理谁重要呢?在我看来,事与理旗鼓相当,半斤八两。虽然理只占全文末段,写事文字多而又多,但是我们还是要说秤砣虽小压千斤。因此,全文按叙一事得一理写法来分,可以分成两部分。即前面写事为第一部分,末段得出人生经验为第二部分。如果我们按文章一般有“三段式论”观点去看,上述第一部分可以分成“为何去爬悬崖的原因”和“爬悬崖的经过”两大部分,也即上述得理的第二部分降格为第三部分。还有,我们从给文章拟定题目的讨论中知道,“上悬崖”实在跟人生经验不很吻合,它只不过是“下悬崖”的一个先期过程。也即写人生经验的一块内容跟“下悬崖”相对应,所以我们认为倘将全文分为四个部分也不错。它们是:第一部分交代玩厌其它游戏才去寻找刺激爬悬崖这个起因;第二部分写“我”在攀爬悬崖过程中陷入困境;第三部分写“我”在父亲指点下爬下悬崖,摆脱了困境;第四部分写以仿“下悬崖”经历为人生经验去在人生道路上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给了我们以启示。我看上面三种分段情况,都是相当不错的。能整体把握,能领会作者意图及布局结构精思妙想,对分出的段落层次能条分缕析地自圆其说,就算很好啦。这又恰恰是我们初中同学必须拥有的阅读能力。所以我们还是应该下苦功夫去培养这种能力。当然,第三种分段法还是更被《教参》(即广大学者及专家)所认同。其中“为什么是这样的原因”就留给我们同学去作一思。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放风筝
- 假如我有神棒……
- 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观《飘扬的红领巾》有感
- 武松打虎新传
- 一场考试
- 日记五则
- 石榴
- 铅笔和粉笔
- 我的好朋友—黄莹莹
- 做饭
- 我第一次当“彩带”
- 巧克力城市
- 小树
- 苹果
- 宇宙激战
- 试析新型城镇化视角下高职院校的内涵发展
- 简论普通高校会计实验室建设问题与建议
- 浅析中职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心理及应对机制
- 试析完善高职院校艺术类动画专业学生职业发展的思考
- 简析高职院外语系人才培养目标及其路径选择
- 试析五年制高职学生学风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 试论CI理论指导下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
- 试论构建现代农民职业教育制度的新思考
- 试析高职院校深度校企合作发展的研究
- 试析连云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的适应性分析
- 试论高职学生的创业教育新探
- 浅论职业教育中设计素描教学理念的创新
- 试析中职数学教育现状及其改革建议
- 简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论职业教育科研的应然探讨与实然分析
- 《短新闻两篇》点将过关
- 《短新闻两篇》写作借鉴
- 《短新闻两篇》文体知识介绍
- 《短新闻两篇》思想方法与典型例题
- 《短新闻两篇》精彩句段
- 《短新闻两篇》词语解释
- 《短新闻两篇》作者简介
- 《短新闻两篇》问题探究
- 《短新闻两篇》内容简介
- 《短新闻两篇》词义辨析
- 《短新闻两篇》朗读提示
- 《短新闻两篇》课后测试卷
- 《短新闻两篇》语言特色
- 《短新闻两篇》释疑解难
- 《短新闻两篇》中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