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23
《人生寓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一则寓言的主题词就是“得失之患”。首先必须把握的是这种“得”,并非一般的“得”,不配拥有而拥有就会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这样的拥有,看起来是好事,又何尝不是坏事?物的主人,其实也是物的奴隶,为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所奴役。白兔和月亮处于两种不同的关系,决定了白兔呈现两种不同的心态,拥有月亮反而不是好事。
【设计思路】
1、看导语默读课文。
2、借助注释、词典识字识词。
3、朗读。
4、内容研讨。
5、语言运用。
6、反复朗读,在朗读中增加理解。
7、作业。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寓言的含义。
2、正确把握对人生的态度,对待人生的际遇。
3、感受优美的语言,模仿文章美的表达。
【课时】
二课时。
【教具运用】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人们的生命历程中,得与失始终伴随我们一生。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比有得。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以乱心迷,生身受累。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态度?寓言《白兔和月亮》就是一面透明的镜子。
二、简介寓言
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
三、整体感知
1、这则寓言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2、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3、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后,为什么会有得失之患?
4、这则寓言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四、体味感知
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你认为哪个词语你最有感触,认为用的最好?请找出来,并谈出自己的感受。
五、探讨研究
1、本文有两次转折,请你找出来,并分析这样的写法有何好处?
2、白兔最终要求诸神之王撤销这个决定,说明了什么?
3、这则寓言提到人类有怎样的讽刺意义?
六、拓展延伸
1、拥有财产就一定会有得失之患吗?
2、我们可以从白兔身上学到些什么?
3、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会有得失之患?原因是什么?
4、我们应该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航标?
第二课时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坦然面对人生的得与失,正确把握好人生的得与失。不仅如此,我国有句俗语“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与困难同行的,甚至要与挫折和灾难打交道。因此,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另一则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我相信同学们会有一种别样的收获。
二、整体感知
这则寓言故事写得很深沉,不仅在主题思想上令人发省,而且在情节安排上也值得我们学习,具有普遍的意义。通读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三、思考品味
1、“我”在情节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2、“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到我的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四、问题探究
1、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王子是怎样落难的?作者这样便偏故事情节有何用意?王子落难你认为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
3、“我”是王子落难的见证人,然而,当厄运也落到了“我”的头上,这说明了什么?
4、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
5、只有落难后才会变得坚强,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
五、拓展延伸
与《白兔和月亮》进行比较阅读:
1、在主题上,两片语言都是些人生态度的。但是角度是不同的,前则主要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后则写人受难后的状态。
2、在情节上,都采用了寓言的形式。然而前则寓言味道比较浓些;后则更像是事实。
3、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是叙事为主。而前则更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写;后则重在叙事。
六、体验反思
1、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我们应怎样对待?
2、从自己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你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来?
3、实际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悲大喜的事情也不是很多,我们应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坚强的意志?
七、教师小结
同学们,学习了两则寓言,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很多人生启示。我们知道了不计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还要告诉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
八、巩固训练
1、完成“研讨与练习”。
2、作文训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逆境中成长》。
【备课卡片】
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寄于简单的故事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惯于运用拟人的手法,语言简洁锋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充满智慧哲理。素材多来源于民间传说。
欧洲文学中著名的寓言作品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寓言盛行,《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有不少寓言,如《郑人买履》(《韩非子》)、《鹬蚌相争》(《战国策》)、《刻舟求剑》(《吕氏春秋》)。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麻雀之死
- 请不要玷污了纯真的童心
- 雕刻心中的天使
- 第一次发言
- 小径见真情
- 我想拥有快乐的童年
- 新学期
- 春雨
- 校园的早晨
- 老人的一天
- 车,还是车
- 爱的旋律
- 感动
- 失去自由和被他人背叛?
- 美丽的风信子
- 探析新形势下高等学校人力资源管理
- 浅谈《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 试析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
- 浅谈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对多元文化教育的启示
- 关于高等教育人才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 试论社区建立高校预备党员义工服务站的探索与实践
- 关于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
- 关于高校第二课堂课程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 简析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法的改革
- 关于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式选择与分析
- 试论如何实现校园网络的德育功能
- 浅论网络多媒体环境下英语专业阅读教学的改革思考
- 关于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大学生价值观的几点思考
- 关于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 关于科学发展观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关系研究
- 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培根
- 读书不妨“不求甚解”
- 邓拓简介
- 邓拓自杀的前前后后
- 怎样写读后感
- 读书──健康成长的阳光和雨露
- “好读书,不求甚解”
- “强作解人”与“不求甚解”
- 培根小传
- 感慨与敬仰──读张帆著邓拓评传
- 弗兰西斯·培根谈读书
- 魂断燕山巨星落──记邓拓最后的岁月
- 《不求甚解》备课资料
- 《短文两篇》课文赏析
- 关于《燕山夜话》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