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23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江苏省南京市第九中学 陈元芝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及《论语》。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够流畅的朗读课文。

3、掌握实词和一些虚词的意思及用法。

【教学重点】

1、目标2。

2、目标3。

一、导入

以宋代宰相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引入《论语》。(课件1、2)

大家知道,在宋代赵匡胤、赵光义兄弟利用兵变,取得天下,建立了宋代封建政权的时候,第一个著名的宰相便是赵普。

本来赵普读书很少,平素又不喜欢说话,所以人们总以为他没有读书。宋代祖赵匡胤常常劝告他,甚至于很严厉地批评过他。据说有一天,宋太祖“登明德门,指其榜问赵普曰:明德之门,安用之字?普曰:语助。帝曰:之乎者也,助得甚事!普无言”。类似这样的故事,在宋人的笔记中还能找到一些。可见赵普的文化水平确实不高,连拟定一个门楼的榜额都不会,罗里罗嗦地叫做什么“明德之门”。宋太祖看了很不高兴,所以责问他为什么要加个之字。

据《宋史》卷二百五十六《赵普传》载:“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门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但是,深入一步看去,赵普实际上早已知道读书的重要,而且暗地里很努力学习。特别是对于《论语》这一部书,赵普读得烂熟。所以后来在宋太宗赵光义的面前,赵普就敢于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在这里,他说的分明是一部《论语》,想不到人们却把他的话断章取义,变成了“半部论语”,并且历代相传,居然成了典故。

二、《论语》的影响力

三、孔子其人(课件3、4、5)

四、《论语》其书(课件6、7)

五、学习新课

1、读音(课件9)

2、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明确停顿和节奏。(课件10)

3、朗读全文:师范读,生自读,形式多样。

4、理解意思,当堂背诵。(课件11~20)

第一则:掌握 “时”(按时)“说”(通“悦”,愉快)“乐”(快乐)“知”(了解)“愠”(怨恨)“君子”(有道德修养的人)──第一句讲学习方法、第二句讲学习态度、第三句讲个人修养。不断学习,方能牢固,远道而来,切磋促进,自求长进,不怨他人。

第二则:掌握“吾”代我。“三”泛指多数非确指。“为(weì)人谋”介词“替”。──讲品德修养。古代治学人对自身修养的重视。

第三则:掌握“温故(温习旧知识)而知(领悟)新”和“可以”(可以凭)的含义。──讲学习方法:常复旧课,领悟新知。成语“温故知新”。

第四则:掌握“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疲倦而无所得)的意义;──讲学习方法:学思结合,方有所得。

第五则:掌握 “诲”(教导)“女”(通“汝”,你)“知”(明白,懂得)“是”(这)的意思。──讲学习态度:要老实谦虚,不要不懂装懂。

第六则:掌握“也”在句尾的作用。──讲学习态度,要向一切人学习,不但学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无类似缺点。

第七则:掌握“三”(虚数,几个)“从”(顺从,学习)“善者”(好的方面,优点──讲学习方法: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

第八则:掌握“士”的含义,“已”的含义,作为孔子思想的核心的“仁”。──讲品德修养,鼓励人们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成语“任重道远、死而后已”

第九则:讲品德修养,用松柏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能经受严峻的考验。

第十则:掌握“恕”的含义。──讲品德修养,阐述“恕道”—修己要求推己及人,乐为他人着想,体谅他人。成语“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每则意思理解参考:

第一则:先生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第二则: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第三则:先生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

第四则:先生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第五则: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

第六则: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第七则: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第八则: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吗?”

第九则: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第十则: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大概就是‘恕’了!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5、总结内容三方面:(课件22、23)

求知态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修身做人: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6、虚词归纳。(课件24、25)

7、语气词归纳。(课件26)

8、其他归纳。

9、成语解释。

六、总结

七、作业布置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妈妈,请你原谅我
一次失败的尝试
买肉夹馍
一道有趣的错中求解题
大笑中懂得
我们的“秘密基地”
丢三落四
家庭趣事
爱,就在我们身旁
打羽毛球
环保垃圾筒
到处都有爱
我在“抽烟”
撕日历
全国故事大王比赛
关于启发式教育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从中国实际出发推进教育的比较研究
浅论学校德育活动方式
论民办高校师资与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浅谈教书育人
浅论教师对学生道德品质生成的影响
浅谈在思想品德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探讨 兴趣 写作
试论道德教育的道德属性
浅论学生的个性差异与外语能力的培养
浅谈高校青年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社区体育资源的开发与优化配置
简述加强听说教学提高听说质量
初中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模式探析
关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专职教师的配置误区及思考
《开国大典》课后反思
《青山处处埋忠骨》词语解释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实录
《青山处处埋忠骨》写片断
《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文题解
《青山处处埋忠骨》相关链接
《青山处处埋忠骨》中心思想
上甘岭战役简介
永远的丰碑之毛岸英
《青山处处埋忠骨》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组词
《青山处处埋忠骨》主要内容
《青山处处埋忠骨》好词好句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杂谈
《青山处处埋忠骨》近义词反义词
《青山处处埋忠骨》句段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