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比较阅读在《济南的冬天》教学中的运用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是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要求。阅读应该是探究和创造的过程,充满了质疑、思考、探究和发现。要达到这样的阅读效果,比较阅读是一种行之有效,不可或缺的阅读方法。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比较既是人们认识、鉴别事物的一种有效途径,又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体味文章表达之妙的好方法。
比较阅读,是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作品进行比较,有分析的进行阅读。学生通过阅读、分析、研究,辨析其异同,寻找出比较对象在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以及形成这些异同的原因,从而获得对作品的深入认识。
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比较阅读法,这样有助于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留下深刻持久的印象,并且利于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的一篇经典散文作品,多年来一直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精读课文。作为名家名篇,我在教学中多角度、多层面地运用了比较阅读的方法。
我首先为《济南的冬天》确定合适的比较对象。就题材而言,作为描写冬日景象的文章,可以与夏丏尊的《白马湖之冬》进行比较;就体裁而言,作为写景散文,可以与朱自清的《春》进行比较;就同一作者的作品而言,可以与老舍描写济南景色的的另一名篇《济南的秋天》进行比较。
在学习《济南的冬天》之前,我先印发夏丏尊先生的《白马湖之冬》一文,要求学生将两篇描写冬天的散文对照阅读,思考两文的异同。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分析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归纳总结。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会发现两篇文章在文体(抒情散文)、题材(描写冬天的景色)、描写的景物(风、山、水、暖阳、雪)、抒发感情的方式(寓情于景、情境交融)等方面具有相同点;同时,学生会发现二者众多的不同之处:
1、同为冬季,却一冷一暖相差悬殊;
2、《济南的冬天》以“温晴”统领全文,而《白马湖之冬》以凛冽的寒风贯穿始终;
3、济南“没有风声”,而白马湖的风却“日日有”声如“虎吼”;
4、济南的山是“暖和安适”的“小摇篮”、“秀气”得如同一张“小水墨画”,而白马湖的山却“故意张开了袋口欢迎风来”、“冻得发紫而黯”;
5、济南的水“绿、清、亮”,像块“蓝水晶”,而白马湖“湖波泛着深蓝色”“澎湃”着;
6、老舍先生感觉济南“真的算个宝地”,而夏先生来到白马湖感觉“宛如投身到极带中”;
7、《济南的冬天》抒发的是归国游子对祖国美好山河的赞美之情;而《白马湖之冬》让人感受到的是作者一颗落寞的心和一份浓郁的思乡之情;
8、《济南的冬天》运用了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生动贴切,《白马湖之冬》运用白描手法,朴实深沉。
以上一系列的比较分析过程,正是学生质疑──思考──探究──发现──创造的思维过程,这是一个不断深化的思维过程,体现了主体性、开放性、整合性、创新性、合作性的教学新理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充分感受到济南优美的山水和作者对济南的钟爱之情、感悟到作品情景交融的艺术魅力、体味到作者运用语言的创作技巧,加深了对文章的认识,形成了新见解,获得了美感体验。这些不正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所在吗?同时,通过比较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写景散文的创作基础:从形式上看是写外界环境,而实际上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的感受揣摩才能成文。更重要的是,在比较阅读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知识整合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只要坚持经常,就会逐步实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目标,为以后研究性学习积累经验、打下坚实基础。
我还尝试采用另一种形式进行比较阅读,那就是将比较阅读适当的穿插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之中。如讲到济南的冬天“没有风声时”,可以将《白马湖之冬》中关于“风”的句子拿来对比,使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到济南冬天独有的“温晴”的气候特点,以及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从而引出对济南的山的描绘。在分析《济南的冬天》艺术特色时,可与刚刚学过的《春》比较异同。两篇文章都是写景抒情的散文,表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在表达方式上,《济南的冬天》如絮家常,娓娓道来,《春》则浓墨重彩,激情洋溢;在修辞运用上,《济南的冬天》以比喻、拟人为主,《春》则采用了比喻、拟人、叠词叠句、排比、引用等诸多修辞手法;在文采方面,《济南的冬天》平实含蓄,情恳辞切,《春》则诗意隽永,文采斐然。通过这样的比较,使学生对两种不同风格的散文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学习了《济南的冬天》之后,让学生阅读它的姊妹篇《济南的秋天》,将这两篇文章作比较,看看济南的秋天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描写济南秋天的山和水的?作品传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老舍笔下的济南的秋天和冬天哪一个更美?两篇文章从选材、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修辞手法等方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而且在学习中悟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比较学习法。
在比较阅读的教学实践中,成果是显著的,但同时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又不能“大撒把”,让学生海阔天空盲目的去比较。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引导,及时点拨,调动学生的情绪,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收到触类旁通的效果,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值得一提的是,在比较阅读的同时,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面、知识面,因而比较阅读是连接课堂内外的一座桥梁、一条纽带,它与拓展阅读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走出语文课本的小圈子,迈向更广阔的大语文天地。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Friendship(友谊)
- 你怎么样度过“五一节”的
- May Day Long Holiday, Kept or Cancelled?(五一长假是否应该取消)
- Protect Environment(环境保护)
- My Britihday Gifts(我的生日礼物)
- My labors day(我的五一节)
- Protect Environment(保护环境)
- 母亲节由来和发展
- My Home Village(我的家乡)
- 五一见闻
- My Father(我的爸爸)
- 祝父亲节快乐
- 关于父亲节(Father"s Day)
- 看图作文
- 看图作文
- 高层办公建筑电气设计——某机关办公大楼设计实践
- 大城市交通规划理念的更新
- 物流全球化促进船公司运输链整合
- 照明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高层民用建筑供电系统的设计
- 剖析日本桥梁抗风设计基准之我见
- 变频器常见的十大故障现象和故障分析
- 浅谈AIS在海事管理中的应用
- 10kV 线路无功补偿容量的确定
-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新发展
- 装饰工程电气系统防火及质量控制
- 高层住宅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体系的施工实践
- 变频器基础讲座(三)
- 公路几何设计与交通安全
- PHC管桩在温福铁路软土地基加固中的应用
- 《北京亮起来了》重点字词梳理
- 《日月潭》 重难点分析
- 《日月潭》随堂练习 提高篇
- 《日月潭》 教师语录
- 《难忘的泼水节》 教案讲义1
- 《难忘的泼水节》随堂练习 提高篇
- 《日月潭》 范文习作
- 《日月潭》 教案讲义2
- 《难忘的泼水节》 趣闻故事
- 《难忘的泼水节》随堂练习 巩固篇
- 《日月潭》 训练素材
- 《日月潭》随堂练习 巩固篇
- 《难忘的泼水节》 教案讲义2
- 《日月潭》 写作指导
- 《日月潭》 教案讲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