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21
《观沧海》简案
一、导入(3分钟)
1、当冰山带着眩目的荣耀,渐渐融化,/你开阔的前额便从无边的浩淼中升起。/在这个漂泊的世界里,心像铁锚一样下沉,思考却升上浪巅,额际的皱纹,与海平线震颤,起伏。/我看见曾经雕塑过你风暴和巨浪的指纹,读海的语言,风的语言,水鸟的语言。/大海以幽深和苦涩日夜洗涤,摇撼。/生命逐渐冷却,旋涡陡然转动,雄鹰守侯崖岸,/听,大海的呢喃!(音乐:海浪声音起)
2、1800年前,一位53的老人站在了渤海岸边,凝神静想,回忆往事如烟;心潮澎湃,敢问前程坦然。1800年后的今天,我们用文字和他交谈,一起走进他的密语心田。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曹操的《观沧海》。
4、谁能说说你所知道的曹操?
二、通读(11分钟)
5、通读:
⑴ 读读诗题,读读诗。(齐读、自读)
⑵ 背背诗。(自背、查背、背给同桌听、查背3~4人、齐备)
⑶ 看看字怎样写。写诗。(黑板上8个竖线,7个人一人一句)(订正)
⑷ 吟诵。
一起读,带着感情。(在背景音乐下朗读,3~5个人)
说说读诗后的感受:印象,感觉,评价,体会,感悟都可以。(3~4个人)
6、小结:叙事、写景、感慨。
在作者的笔下,海水是多么的美呀!它摇曳不定,波浪滔天,苍苍茫茫,一片浑然。
三、解疑(20分钟)
7、学生们有不会或不懂的吗?(在前面作好标记)
(重点解决的问题:生词。翻译。)
8、连起来读,自己说说意思。(同桌互动)
9、小结:鲁迅称曹操是改造文章的祖师。在中国古典文学发展历史上,这是第一首山水诗。大海是没有生命、没有感情的,但作者却把它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情。全篇从大处着墨,通过秋风、洪波、日月、星辰等雄伟恢弘的景象,着力渲染大海苍茫雄浑的气势,赋予大海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寄予着作者很深的感慨。(穿插背景)
提问:谁能说说作者的感慨?或者感受?
总结:作者宏观纵览,所见者大。海水、川岛、树木、百草、日月、星汉。(板书)
视野宽阔、粗线勾勒。
真可谓:巨眼睥睨万物,胸中自有天下。
总结:“澹澹”蕴涵了动荡不息的力。
“耸峙”蕴涵了挺立不摇的力。
“丛生”蕴涵了竞争不伏的力。
“丰茂”蕴涵了旺盛不息的力。
“日月之行,星汉灿烂”更蕴涵着宇宙造化的热烈奋发的伟力。
这一切,都仿佛跃动迸发于浩淼无涯的沧海之中。不,是跃动迸发于作者广阔的胸怀之中。
四、体悟(10分钟)
10、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方式来谈谈感受、收获。比如:可以画简笔画、写解说词、翻译、说说作者的观察角度和顺序、或者是怎样展开描写的、改写成散文、朗读、写一段评价的文字、给曹操写一封信、给渤海风光影片写文字脚本、表演、等等。(画──翻译──朗诵──信……等等)
五、结论(1分钟)
作者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也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更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大海寄托了一种胸怀,高山也许是一种象征吧!
真可谓:
水天一色,登高景现心亦远;风月无边,望海神明气不凡。(板书)
同学们可以可后思考:作者是在一天中什么具体的时间来观沧海的呢?(下课)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小鸡过河
- 给爸爸妈妈的留言
- 画家乡
- 要开奥运会了
- 我长大了
- 给小红的留言
- 收压岁钱
- 日记
- 去菜场
- 肥皂泡泡
- 嵊州大桥
- 我喜爱的玩具
- 我家的院子
- 小闹钟
- 我真的傻吗
- “综合创新”,共创人类文化的新世纪
- 宗教与邪教的本质区别
- 把握“实事求是”的理论精髓和时代内涵
- 人文全球现代化创新纲要
- 性别是什么
- “和合学”辨正——与张立文先生商榷
- 未来世界
- 制订一部开放型的民法典
- 人文哲学·导论
- 五至·养气·心斋
-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文主义
- 理由、表达与哲学事业
- 贺麟年谱新编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创造精神的培养
- 论自我的诞生
- 《风筝》词语解释
- 《风筝》好词好句
- 风筝的起源
- 现代风筝
- 《风筝》教学杂谈
- 二月东风放纸鸢
- 放风筝
- 放飞风筝 放牧心情
- 《风筝》教学反思
- 欠黥
- 风筝分类
- 《风筝》教学反思
- 《风筝》学法指导
- 《风筝》近义词反义词
- 《风筝》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