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9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2、运用小组互动探究的学习方式。
3、联系生活,学会与父母、与他人沟通的方法。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把握人物个性化语言。
【课前准备】
课前自读课文,查字典疏通文字,了解文章的大意。
【教学方法和手段】
小组互动探究,投影。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升人中学的你,在悄悄地长大,对许多事情有了自己的主见,我们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对学习,对友情。你可能与父母有不同的看法,它也许让你无奈、伤心,甚至落泪。这节课学习的《羚羊木雕》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1、检查预习的字词。
2、文中写了一只什么样的木雕?
围绕它发生了什么事?
涉及到哪些人物?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对文章的初步感受。教师鼓励学生对课文有主动的、独特的感受,随时加以肯定。
三、角色朗读,体会情感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分角色朗读。
安排好角色:我 万芳 妈妈 爸爸 万芳的妈妈 奶奶 故事叙述者
教师要引导学生朗读时抓住人物的神态、语气。
妈妈的神态:紧紧地盯着 孩子的神态:低着头不敢看
十分严历 一动不动
语气: 咄咄逼人 语气: 声音有些发抖
坚定 哭着喊了起来
四、小组探究,精读揣摩
1、读──读喜爱的语段。
2、说──说探究的内容。
3、问──问不懂的问题。
4、帮──帮助解决疑难。
5、选──选探究优胜者。
先进行小组探究,再进行集体研讨。
教师强化:
1、记叙的顺序。
2、表达方式。
3、描写人物的方法。
五、小组辩论,深化主题
四人学习小组,甲方代表父母,乙方代表“我”,丙方代表万方,丁做主持人。
就这一场家庭矛盾冲突的是非展开辩论。注意各自代表的人物身份,把握说话的分寸。
六、课文小结,反馈延伸
投影出示问题:
1、如果你遇到类似“我”那样的伤心事,会怎样处理?
2、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小结:学生处理矛盾的方法有差异:有的学生非常冲动,甚至以离家出走解决问题;有的则非常理智地考虑如何避免这样的矛盾出现。羚羊木雕就像一架天平,衡量了在不同人心中金钱和友谊的分量。如果在生活中,学会沟通,让父母、他人理解自己,自己也努力去理解父母、他人,这样就能尽量避免出现文中的矛盾冲突。
七、课外作业
与父母一起读这篇课文并讨论。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快乐生活。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姐姐
- 我的妈妈
- 我的爸爸
- 自我介绍
- 我的好姐姐
- 感恩的心
- 我熟悉的一个人
- 我的自画像
- 我的爸爸
- 勤快诚实的表姐
- 刁蛮“小白猪”
- 淘气的表弟,偏心的奶奶
- 这就是我
- 我的家
- 妈妈的爱
- 未竞的白话文:围绕着“音”而展开的汉语新诗史(1)
- [莫泊桑普法战争作品浅析] 隐藏的艺术
- 内部控制相关审计程序和方法(1)
- 内部审计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治理的作用(1)
- 浅析《红楼梦》中妙玉的性格与爱情(1)
- 中国语料库研究的历史与现状(1)
- 试论《西厢记》的语言艺术(1)
- 诗,给万物以生命--浅论诗“拟人化”之手法
- 现代汉语“形+动态助词”考察
- 汉语中结构话题的语用解释和关系化
- 论二十世纪汉语诗歌的艺术转变(1)
- “本地化”还是“处境化”:汉语语境中的基督教诠释
- 文学语言论(1)
- 新环境下的企业风险管理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1)
- 企业物资采购内部审计初探(1)
- 三棵樱桃树
- 《中彩那天》写作特点
- 《中彩那天》读后感
- 《中彩那天》文章结构
- 《中彩那天》中心思想
- 《中彩那天》近义词反义词
- 丢失的东西
- 《中彩那天》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组词
- 《中彩那天》句段赏析
- 五毛钱的故事
- 《中彩那天》好词好句
- 《中彩那天》重点语段点评
- 《中彩那天》文本链接
- 《中彩那天》读后感
- 《三次逃票》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