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2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感悟亲情、友情,学会理解亲情、珍惜友情。
2、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讨论、交流,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理解、感悟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及拓展延伸,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理解亲情,珍惜友情,正确看待友情与财物的关系,正确处理家庭矛盾。
【教学设想】
本文故事情节十分简单,但它所涉及到的关于青少年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话题却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得很近。因此,对于本文的教学,我以“理解亲情,珍惜友情”为主题;以增强学生理解、感悟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为重点。教学中拟通过朗读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人物形象,感悟亲情与友情。拟通过讨论、交流、拓展延伸和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一方面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会理解亲情、珍惜友情,正确看待友情与财物的关系,正确处理家庭矛盾,另一方面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准备】
Flash 课件。
【教法】
谈话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时】
一学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课前休息:播放 Flash 歌曲《友谊地久天长》)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悟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拟采用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学生集体读及分角色朗读等方式,让学生多读课文,整体感悟课文内容。尤其要读出“我”、爸爸、妈妈、万芳等人说话时不同的语气、语调,从而让学生初步理解人物形象。)
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以下问题:
⑴ 注意以下这些生字词的音、形、义:
zuàn 攥 pēng 怦 chà 树杈 ling 羚羊
zhàn 寒颤 chàn 颤动
自作主张 形影不离 仗义
⑵ 小姑娘遇到了什么伤心事?
⑶ 课文涉及到了哪些人物?用横线画出他们所说的话,并读读这些话,尽量读出不同人物说话时的语气、语调,读出人物的个性。例:
“那只羚羊哪儿去了?”妈妈突然问我。(用着急的语气来读)
“爸爸不是说给我了吗?”我小声地说。(用害怕的语气来读,声调较低)
2、复述故事内容。(可引导学生采用“昨天,……;今天,……”的方式复述。)
3、分角色朗读课文。(采用师生合作的方式完成,即学生扮演文中所涉及到的六个人物,教师朗读开场白并串读课文的部分内容。)
三、提出问题,探讨学习
1、你觉得文章中哪些词语用得好?哪些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
2、你如何评价文中的父母?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说出理由。
3、“我”已经把羚羊送给万芳了,假如你是“我”的父母,你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既拿回羚羊木雕,又不伤害“我”和万芳的友谊。(可引导学生按“作为父母,我……;作为儿女,我……”的方式说话。)
四、自由辩论,展现风采
辩论话题:亲情和友情,你更看重哪一样?
正方:更看重亲情。
反方:更看重友情。
(辩论要求:语言简明;要言之成理、以理服人,掌握好说话分寸;善于倾听、尊重对方意见,要有礼貌。)
五、拓展延伸,内化理解
你有过和“我”类似的经历吗?你和父母、亲人、老师、同学之间曾经因为某事而闹过别扭,发生过冲突吗?你们当时是如何解决的?
六、课外作业
以“我说我家”为话题,说说家中的矛盾冲突或者家中的温馨。如时间允许,可写下来。
【点评】
阅读课是语文教学中最常见的课型。阅读课的基本理念是增强言语实践、关注人文精神。新课改背景下阅读课教学的基本策略是重视整体感知、注重语感训练、加强联系生活,让学生亲近文本、触摸语言,去感知、体验、感悟文章的内容和情感,去理解、习得、运用语言和表达。而我们常见的阅读课教学,却是学生的阅读太少,而教师关于阅读的谈话太多。金圣叹说的“我最恨人家子弟读书只观大意而不去理会文字”,不幸成了今天阅读教学的通病。王位敏老师设计的这节课,以“理解亲情、珍惜友情”为主题,以语言训练和口语交际为重点,我认为是恰当的。课程改革是一场观念、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变革。但我认为新课改倡导师生关系的平等是指人格的平等而不是学识的平等,人格的平等是对话的条件,学识的不平等是对话的动力;新课改倡导的课堂讨论、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联系生活要注重实效而不要仅仅成为一种点缀,更不要成为一种表演。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下雪的一天
- 有趣的英语课
- 红包计划
- 除夕之夜
- 雪趣
- 成长的足迹
- 兄弟大战蚊子
- 不诚实的小店
- 第一次炒菜
- 一个有趣的游戏——闯三关
- 学骑自行车
- 国庆庆祝会
- 扑蝴蝶
- 微笑
- 恶有恶报
- 浅谈如何发挥教师在教改中的主体性作用
- 试论以德治校
- 关于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辩证思考
- 浅析语文教师主体性的自我建构例说
- 浅谈教师主体的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 关于汉俄俗语差异探究
- 关于价值领导力与教师队伍价值观建设
- 关于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改革中的主体地位
- 浅论高师《教师口语》主体性教学
- 简述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 关于教师应重视幼儿主体性的培养
- 浅谈教师人格的价值论辩
- 关于幼儿教师情感投入的价值与必要性
- 谈如何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性
- 浅谈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体性问题
- 抓“只好”教《晏子使楚》
- 读《半截蜡烛》有感
- 《打电话》好词好句
- 《晏子使楚》中的“笑”
- 《打电话》片段教学
- 《打电话》教学杂谈
- 《半截蜡烛》写作特色
- 《半截蜡烛》结构分析
- 鸳鸯绣取凭君看,“更”把金针度与人──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晏子使楚》教学撷英
- 赔茶壶
- 《半截蜡烛》语意理解
- 《半截蜡烛》续篇
- 《半截蜡烛》课文题解
- 《再见了,亲人》教学展示 参考图片
- 读《半截蜡烛》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