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12-13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并运用正确的朗读方法,诵读课文。

2、能理解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的“雄健的精神”。

3、分析比喻的含义,体味比喻说理的生动形象性和说服力。

4、联系生活实际,正确的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

【重点难点】

1、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味作者的豪壮情怀。

2、揣摩本文比喻中蕴含的哲理及洋溢的情感。

【教学设想】

1、自行查阅有关本文的背景资料、作者的情况资料。

2、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1、投放《国歌》:

同学们,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首歌正如歌词中所说的那样,是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创作的。她如战鼓震撼了中国人的心,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保卫和建设自己的家园,克服重重困难,执著向前。伟大的革命家李大钊曾在20年代,也是在我国处在艰难的时候,创作了一篇震撼人心的文章,她同样也激励着中国人努力冲破一切困难,奋勇向前。这文章的题目是《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

2、背景资料:

本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有一部分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走到了十字路口。他们有一腔爱国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希望,不知所措地叹息、彷徨。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者则已找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已经全身心地投入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之中。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告诉人们,不要为面前的困难吓倒,有困难,但更有希望;与困难作斗争,趣味无穷。企望动员更多的人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使救国的事业变成全民的事业。

3、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传播,宣传反帝爱国思想,成为五四运动的领袖之一。1920年3月,在北京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

二、感悟内容

1、解题:

⑴ 如果别人要你向他们介绍我国的困难处境、我国的国民雄健的两种情况时,那么你会怎么读标题?

(“艰难的国运”“雄健的国民”都重读)

⑵ 如果要鼓励你的同胞挺起胸来战胜困难,那么你又怎么读标题呢?

(“雄健的国民”重读)

2、“艰难的国运”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崎岖:本义是“高低不平貌”,这里借用了它的引申义“坎坷险恶”。

境界:本是指事物达到的程度,如理想境界,此指国运艰难程度。

“艰难的国运”有两个方面,一是时代性,“现在”“目前”──1923年,是作者所处的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环境。军阀混战,帝国主义列强入侵,内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疯狂镇压进步革命力量,国家和民族到了非常时期,前途茫茫。二是艰难国运的严重性──“崎岖险阻”、“艰难境界”。

3、“雄健的精神”,也就是民族的精神。“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雄健的精神”也就是这种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4、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

文中,“一种冒险的美趣”,“奇趣横生”,“一种壮美的趣味”,“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这种种趣味,其实都是经历艰难险阻以后的趣味,是一种快乐、一种幸福。高尔基在《海燕》中叫做“战斗的欢乐”,毛泽东则说“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这“欢乐”、这“乐”,就是本文中的“趣味”。

5、“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之间有什么联系?

只有雄健的国民才能扭转艰难的国运;惟有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才更能锻炼、造就国民的雄健精神。

换一种提问“假如有人以为,课题中的两个短语的次序更换一下,并不改变题意,你以为如何?

答:是艰难国运造就了一大批真正的猛士,真正的革命者,倘若把“雄健的国民“放到前面,因果关系就颠倒了。

6、内容感知:

第一段,说明人类历史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只有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冲过艰难险阻的境界。

第二段,以长江大河比喻民族生命的进程。

第三段,以旅途征人以冒险为美趣比喻“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

第四段,从上文泛论“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和“民族生命的进程”,谈到“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

一层是说,中华民族现在正逢崎岖险阻,它让奋斗者有机会领略奇绝壮绝的景致,“感到一种壮美的趣味”;

二层是说,这种“壮美的趣味”,“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够感觉到的”。

第五段,照应第二段,以扬子江、黄河比喻我们的民族精神。

7、比喻来说理:

用长江大河比民族生命进程;用扬子江黄河比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用“浩浩荡荡”比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用“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比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用“曲折回环”“崎岖险阻”比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用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比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用“浊流滚滚,一泻万里” 比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这些比喻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

三、课堂小结

1、同学们,从李大钊先生的文章中感受到他的信念、忠诚、追求、勇气、执著、热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伟大的灵魂,总是把自己的身家命运和民族命运国家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给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人民,把它作为终身的幸福。每一个有民族责任感的人都应该对自己说:让共和国的明天因为有我而更加强大和美丽!

2、“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体验过这样的美趣吗?

3、模仿课文,用比喻手法写一段话,说一个道理。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有趣的“桌上拔河”
我与滑冰
与外国人共同进餐
学游泳
一束花,一片情
一双灵巧的手
鱼塘旧事
希望
汕头城区的新貌
叮叮当当
游泳
残酷的选择
秘密
庆“元旦”
一元钱旅行记
谈中小企业如何进行人力资源管理(1)论文
谈我国企业家人力资本供给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论文
浅析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理论(1)论文
谈军事人力资源价值的可计量因素(1)论文
浅探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1)论文
论IT项目的人力资源管理(1)论文
谈武汉酒店业在校生人力资源的开发(1)论文
谈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性化管理(1)论文
谈人力资源的激励机制在民营企业中作用(1)论文
论“职业锚”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1)论文
探析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概念界定与决定因素(1)论文
谈人力资源管理的应对对策(1)论文
谈人力资源会计的基本假设(1)论文
探析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控制(1)论文
谈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1)论文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案例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实录及反思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实录
创新思维训练──多角度理解课文主旨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案例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心得
《走一步,再走一步》案例及分析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实录
新课程标准下,作文教学的新尝试──《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实录与反思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案例
挑战逆境 铸造人格──《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手记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后记
生命教育──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备从学生 教以特色──《走一步,再走一步》之教学设想
巧设主问题,激活课堂阅读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