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血泪和仇恨谱写的歌──《松花江上》
翻新时间:2023-06-07
用血泪和仇恨谱写的歌──《松花江上》
《松花江上》是一首在抗日战争期间广为流传的歌。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奋起抵抗,从而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东北沦亡后,东北人民离乡背井,到处流浪,而此时,《松花江上》这首歌曲,就唱出了他们的思乡之情: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
这首歌曲的作者是作曲家张寒晖。在“九·一八”事变前后,他随东北流亡学生到了西安当教员。在那段漫长岁月里,他忍受着疾病和贫困的折磨,运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为抗日救亡运动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当时与东北军朝夕相处的张寒晖,深切地感受到他们这种怀念故乡的情绪,于是编写了一个宣传抗日的街头剧,《松花江上》就是这个街头剧里的一首插曲。这首歌唱出了3000万东北同胞的悲惨遭遇和思乡之情,尤其是唱到“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时,更是让人心酸不已。同时,这首歌也愤怒地控诉了蒋介石丧权辱国的“不抵抗”政策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这首歌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传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成为了亿万人高唱的战歌,鼓舞了人民抗击日寇收复失地的战斗热情。
时过30余年,《松花江上》仍在国内外流传。1979年9月,美籍知名作家聂华苓和她的丈夫在美国衣阿华州举办“中国周末”聚会,邀请大陆、台湾、香港、新加坡和旅美的中国作家到一起团聚。会议结束时,大家一齐合唱了这首至今难以忘怀的《松花江上》,流露出炎黄子孙强烈的乡土观念和民族感情。
《松花江上》具有感人的魅力与顽强的艺术生命,它是一首用血泪和仇恨谱写的歌。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这就是我
- 无题
- 丁丁是负责任的值日生
- 五彩的秋天
- 小黄山
- 鱼到哪儿去了
- 诚实的小丽
- 扶小树
- 小玲进步了
- 看猴
- 独木桥上
- 英语课上的趣事
- 学骑车
- 小兔掉进坑里啦
- 秋天的枣树
- 分析“中西合璧”要用中国文化底蕴作为自己的根基
- 浅谈自首制度的有关问题(1)论文
-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常见误区及对策研究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
- 谈安妮宝贝的小说创作
- 政治参与机制建设与和谐社会
- 探寻威尼斯艺术瑰宝
- 地方装饰艺术的本土化释解
- 鱼玄机之得失研究
- 浅谈我国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1)论文
-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
- 企业网络营销中的SEO
- 浅论“法治”与“德治”的治国方略(1)论文
- 法治的本土资源之探寻(1)论文
- 谈设计示范在艺术设作用
- 《桃花心木》老师语录
- 《桃花心木》之美文欣赏1 百合花开
- 《桃花心木》同步作文 在挫折中成长
- 《桃花心木》 重点问题探究
- 《桂林山水》同步参考范文-校园中的奇松
- 《桃花心木》 随堂练习巩固篇
- 《桃花心木》趣闻故事
- 《桃花心木》之美文欣赏 阳光的香味
- 《桃花心木》 教案1
- 《桃花心木》 随堂练习提高篇
- 《匆匆》同步作文 审题指导
- 《桃花心木》重难点分析
- 《桂林山水》同步参考范文-可爱的校园
- 《桃花心木》小升初考点衔接2
- 《桃花心木》 教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