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3
《土地的誓言》问题探究
1、怎样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分析:只要读了全文后,便不难回答这一问题。此题旨在检测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参考答案:这一标题是比较独特的,其要点在于“誓言”。从文章来看,这誓言是作者对着土地发出的。作者在文章末尾壮怀激越的发誓:“我要回到她的身旁……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这种掷地有声的誓言,读者自可强烈的感受到。因此,这一标题应该理解成“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2、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后面却改叫“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思考一下作者前后为什么要变换人称?
分析:理解人称变化的原因,要从情感表达的需要这一角度来思考。
参考答案: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变化的结果。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一步步的激动,作者就不满足于使用向第三者介绍的人称代词“她”了,于是抛开读者直接与自己所叙述对象进行对话交流,对土地以“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这在修辞上叫做“呼告”,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
3、怎样理解课文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的“泛滥”与“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这两个词语的确切含义?
分析:这两个词的运用都逾越了常规,理解其确切含义可从两方面求解:一、明确该词的本意;二、分析该词所处的语境。最后在本意和语境间发现词语的具体确切的含义。
参考答案:“泛滥”原意是“江河水溢出,淹没土地”,又引申为“思想、事物到处扩散”。细细品味这一词语会觉得作者使用十分贴切:作者的心情正如决堤之水不可遏抑地向四下泛滥奔流,形象生动地表达出作者激愤狂放的心情。“埋葬”只用于已经死去的事物,作者昔日在田垄间留下的快乐欢笑随着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只是无尽的凄苦、满腹的愁怨和悲愤。作者的“欢笑”确实“死了”,它被埋葬在故乡的田垄间。作者的欢乐只属于失去的故园。“埋葬”使句子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
4、怎样理解“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里喷涌着血液一样”等语句?
提示:这几句确实较为费解,因为它包含了好几个层面的意思。从表层看,这是写实。在任何一块大地的深层,都涌动着沸腾的岩浆,这些岩浆就是文中所说的“红熟的浆液”。这一表层含义必须理解。那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一种联想呢?因为他的内心也正如地下沸腾的岩浆一样在燃烧在沸腾在奔突,似乎正要喷涌而出!这时,充满激情的作者就进入了写意的层面:他用诗一般的语言塑造了两个颤栗着、愤怒着并且不可阻挡地将要爆发出来的意象──一个是大地之心,一个是作者之心。这块广大的“关东大地”因为这些拟人化的描写而有了生命有了情感,于是可以像人一样召唤着我、激励着我为之奋斗为之牺牲!
5、有人认为课文中有些词语排列过多,可以删除,你的看法如何呢?
提示: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不删的理由:作者倾诉式的语言,景物叠印画面的意境,体现作者华丽、浓郁的抒情风格。可删去的理由:复杂、累赘,让人阅读时应接不暇,跳跃性强,不适宜一般读者阅读。
6、课文从哪些方面体现了作者浓郁的抒情风格与独特的抒情方式?
提示:要点如下:运用呼告的手法,直接对土地倾诉自己的热爱,怀想,眷念,并且将倾诉对象拟人化,以“她”而不是“它”相称,隐含将土地比做“母亲”的意思。选择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展示了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
大量运用排比,造成连贯的、逐渐增强的气势。有忧伤、舒缓的回忆,有强烈急切近乎呐喊的誓愿,叙述方式和内在感情的起伏表里相应,形成文章的波澜与节奏。
7、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要选取“白桦林”“蒙古驹”“奔马群”“红高粱”“黑土地“作为描写对象吗?其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提示:因为这些景物都是东北所特有的,展现了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思念故乡,热爱故乡的感情。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百变“姥姥
- 我的“债主们”
- 班级"三霸女“
- 我家之最
- “反面派”妈妈
- 我的同学
- 可恶的老爸
- 我的同学“刘亦菲”
- 爱画画的我
- 妈妈的泪
- 父与子
- 哦?老妈变了
-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 父爱伟大
- 同桌啊,你到底喜欢吃什么?
- 考量对会计课程教学
- 分析对职称之考试鉴定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
- 思考对构建我国海外投资保险制度
- 研究农村社会保障问题
- 浅论学历在图书资料系列职称评定中的地位
- 研究高职学生的网络人际交往行为分析及引导对策
- 分析困难企业职称工作
- 研究成都市骑行运动的发展现状
- 研究对于公估公司在保险市场中的作用
- 对英语课外辅导班的思考
- 收割机电气系统的故障与排除
- 研究高职教学改革
- 现代保险企业的经营目标
- 应用型普通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 国际贸易中的绿色贸易壁垒应对策略
- 外国诗两首
- 看云识天气
- 五柳先生传
- 我的信念
- 小石潭记
- 我的信念
- 诗五首
- 一面
- 观潮
- 诗词五首
- 猫
- 中国石拱桥
- 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
- 寓言四则
- 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