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2
《土地的誓言》探究活动
一、写作活动设计
1、正像教科书上本单元提示中说的那样,“‘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词。她意味着大地、江河、语言、文化、民族、同胞等等。爱祖国,就是爱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家乡也一样,爱家乡正是爱祖国的基础。家乡不止意味着你的父母、亲人、朋友,还有家乡的山、水、土地、空气、一草一林。请以“故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故乡的爱。不少于 500字。
2、学写一首诗,以《土地的誓言》为诗题,抒发自己对土地的感情。
3、以“九一八真的成为历史了吗?”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以上文题任选一题完成)
二、课外阅读
阅读秦牧的《土地》、艾青《我爱这一片土地》,感受作者对土地深沉的爱。
三、开放探究
阅读歌词《松花江上》,回答文后题目。
松花江上
张寒晖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家乡?
哪年,哪月,
才能够收回我那无穷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
什么时候,
才能欢聚在一堂?
1、用“||”将诗歌分为三层,并概括层意。
2、反复是这首歌词运用的主要修辞手法,试分析下列词句反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我的家乡在松花江上”______________
“流浪!”______________
“哪年,哪月”_____________
“爹娘啊,爹娘啊。”_______________
3、下面两段文字都是选择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画面来展现家乡的丰饶美丽的。试比较散文语言和诗歌语言的特点。
(A)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
(B)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散文语言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
诗歌语言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
4、谁不爱自己的家乡,一提起家乡,总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尽的情,请仿照这首诗歌的开头写一段,写家乡的景、事和人,抒发对家乡的挚爱之情。
我的家乡有__________________,
这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家乡在__________________,
这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家乡在__________________,
这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我的家乡在东北……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欢聚在一堂?‖
第一层:忆家乡;第二层:离家乡;第三层:思家乡。
2、反复的作用主要是起强调思想感情的作用。具体分析略。
3、散文的语言一般较形象、生动、详尽,诗歌的语言则显得凝练、跳跃、简洁。
4、略。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在我成长过程中的母爱
- 笑和哭
- 百变女侠
- 我
- 鲁莽的男生
- 我
- 躲避磨叽爱玩电脑妈妈的三大招
- 我们家的“牛”
- 我最熟悉的人
- 我的伙伴
- 不寻常的我
- 我的好朋友――高王莹雪
- 校园往事
- 我的表姐
- 弟弟
- 其它医药学论文:关于防范医疗纠纷的理性思考
- 心脏停搏液的研究现状有那些?
- 喜炎平联合阿昔洛韦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 其它医药学论文:论诊疗义务与诊疗过错的推定
- 重组结核分枝杆菌Mr 38 000蛋白的表达、纯化和鉴定
- 松滋市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现状与探讨
- 低血压患者维持血液透析的护理
- 癫痫病人的护理与营养浅析
- 羊只药浴可防病等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不稳定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 西安市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HIV/梅毒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 两种术式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疗效观察
- 广州市越秀区2008~2011年围产儿死亡分析
- 其它医药学论文:浅谈医疗活动中患者的知情同意权
- 其它医药学论文: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的实践模式及其启示
- 《烛之武退秦师》的结构美
- 人教课标《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教案
- 装在套子里的人
- 杜甫律诗五首
- 赤壁赋2
- 《祝福》
- 兰亭集序
- 荆轲刺秦王
- 我教《荷塘月色》
- 再别康桥
- 兰亭集序2
- 李镇西:再别康桥
- 香菱学诗
- 赤壁赋
- 荆轲刺秦王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