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7
《木兰诗》写作特色
《文心雕龙·熔裁篇》说:“句有所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文学作品的语句要繁简得当;既不可贪多务深,也不能一味求简。细读》木兰诗》,便可悟出这个道理。
《木兰诗》紧紧围绕着木兰的形象着墨。它有时“惜墨如金”,写得极简;有时又“泼墨如水”,尽力铺排。如“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只有六句三十个字,便概括了木兰
十几年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战斗生涯。显得极为简练!其中写朔风凛冽,刁斗声声;月光映雪,木兰未眠。它通过环境、景物、氛围的描写,渲染出木兰思家的复杂心情和严守岗位的战士气质。尽管边地生活是艰苦的,周围寂静得只听见忽断忽续的刁斗声,木兰和伙伴们却仍然穿着甲胃,随时准备为保卫祖国而战。此情此景,写得有声(北风声、刁斗声)有色(月色、雪色和铁的反光),多么耐人寻味!真可谓字字千金,一字减不得。而“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四句二十个字,仅复述了上文“市鞍马”三字的内容,骤看觉得何等呆板和累赘!但仔细品味,又觉得它十分灵活和简洁。因为这样一渲染,木兰及其一家紧张而又周密地准备戎装气氛便完全烘托出来。……这种东、西、南、北循序铺排的手法,在民歌中固居常见,但是《木兰诗》中用得尤多且话。
如“旦辞爷娘去”以下八句,“爷娘闻女来”以下六句,“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句,或依时间(旦、暮),或依辈份(父母、姊、弟),或依性别(雄、雌),都采用循序铺排的方式。
正是在这种很容易流于程式化的铺叙中,《木兰诗》却写得风趣横生,兴味淋漓,使情事如见,景物若画。从这方面说,它又像是“泼墨如水”了。
全诗着力写木兰出征前、征途中和回家后的心理活动,而很少写她在战斗中的英雄业绩。表面上看似乎刻画儿女之情多而描绘英雄之气少。但从实际效果看,诗中所刻画的种种儿女情状,正多方面地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这一形象有血有肉,真实动人。如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一幅少女思亲图,真是呼之欲出。
木兰以一女身,在多年艰苦的征战生活中,能乔扮男装而不被察觉,已显得异常聪明和机警;在万里关山的殊死争夺中,又能屡建战功而凯旋归来,更显出无比英勇和豪健。在这里,儿女情与英雄气不是相得益彰了么?
由此可见,“惜墨似金”与“泼墨如水”的水法是相辅相成的。这一艺术辩证法启示我们:写文章时该简则简,该繁则繁,一切应依内容的需要来决定。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做果汁
- 夸家乡
- 会“唱歌”的杯子
- 开心的一天
- 一件有趣的事
- 美丽的太行山
- 小花兰兰和小草绿绿
- 假如
- 懂事的好孩子
- 我的书包
- 小乌龟
- 我的老师
- 观看打乒乓球
- 辣椒
- 看电影
- 论H.HO.什维多娃语言系统中人的地位
- 浅谈邓小平理论对当代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启示
- 浅析周恩来可持续发展思想
- 浅谈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建设比较
- 中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 试论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 谈纳比派的绘画艺术
-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男女使用非真实性话语的差异研究
- 包装设计的艺术趣味
- 学堂乐歌
- 舞蹈创造中的内容美与形式美
- 现代汉语量词的评价意义分析
- 探析后现代语境下的中国当代绘画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探析
- 歌词语言刍议
- 《祖父的园子》整体阅读感知
- 《冬阳·童年·骆驼队》考点练兵 基础篇
- 《童年的发现》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 《童年的发现》整体阅读感知
- 《祖父的园子》考点练兵 课外阅读
- 《祖父的园子》考点练兵 基础篇
- 《祖父的园子》随堂练习 巩固篇
- 《祖父的园子》随堂练习 提高篇
- 《童年的发现》随堂练习 巩固篇
- 《童年的发现》重点字词的意思
- 《祖父的园子》重点问题探究
- 《童年趣事》(一)
- 《祖父的园子》趣闻故事
- 《冬阳·童年·骆驼队》重点字词的意思
- 《童年的发现》重点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