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14
《社戏》时代背景
《社戏》是鲁迅先生用第一人称写的短篇小说,收在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里,作品里的“我”,是鲁迅先生把自传性的材料加以艺术提炼塑造出来的人物。“我──迅哥儿,虽然不能说就是作者,但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反映了鲁迅先生的思想面貌和身世经历。
这篇作品跟鲁迅早期的其它作品一样,也反映了他的改革社会,必须先清除封建统治阶级加在人民身上的精神枷锁,改造国民性的观点,充满了反对封建的战斗精神。
《社戏》写于一九二二年十月。作品写到在北京看戏的时候,说那是“倒数上去二十年中”的事。从作品发表时算起,倒数上去二十年,便是辛亥革命前十年左右。当时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例如刚刚经过了一八九四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一八九八年的戊戌变法一九○○年的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战争……清王朝的反动统治者正在“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和帝国主义勾结起来,加紧奴役和盘剥中国人民。鲁迅先生于一九○二年怀着救国救民的思想,留学于日本,一九○九年至一九一一年年底先后任教于杭州、绍兴。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专制主义的清王朝,于一九一二年一日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对此,鲁迅先生非常兴奋,热情地欢迎和支持,并应当时教育总长蔡元培的邀请,赴南京教育部任部员,后随教育部迁北京。此后接连发生了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他说“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终于使他认识到,经过辛亥革命,中国的社会现状“招牌虽换,货色照旧”,没有什么改变。
十月革命给正在沉思,探索的鲁迅以强烈的震动,使他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和人民革命的希望。“五四”爱国运动暴发,使鲁迅的革命精神更加振奋,于是用笔起来无情地揭露封建制度和孔孟之道的吃人本质,发出“救救孩子”和推翻封建“铁屋子”的号召。他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以彻底的反封建的思想向敌人接连投去匕首和机枪,表现了鲜明的革命者的立场。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发表了小说《社戏》。《社戏》通过写“我”看戏过程的耳闻目睹,说明如果不能把人民从封建的思想文化的束缚当中解救出来,人民仍旧处于麻木状态,那么一切革新都将是空读。然而希望究竟在哪里呢?在“乐土”上生活的童年伙伴们的身上,因为他们有着美好的精神世界,他们不受封建思想文化的束缚。为了使我们的后代不再过“辛苦展转的生活”,或者“辛苦麻木的生活”……而过上“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那就必须战斗。如果不是这样,“一味姑息下去,则现在似的混沌状态,是可以无穷无尽的。”这就是本篇作品写作的意图。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童年“傻”事
- 找缺点
- 考试我想对你说声谢谢
- 我想……
- 《一夜的工作》读后感
- 我心中的乐园
- 我们与周围的世界
- 蜻蜓
- 数学日记5则
- 难忘老城小巷
- 森林运动会
- 假如我是环境卫士
- 感谢您,老师
- 减肥的辅导老师
- 瞧我们这一“家”
- 试论女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对其职业选择的影响
- 关于高校师生隐性作弊的行为特征与法律性质
- 试析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措施研究
- 简析建立健全交换生管理制度,推动交换生项目的发展
- 试析用周恩来精神加强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教育的思考
- 试论辽宁区域经济发展对本科教育职业化要求的探讨
- 简析军事理论课堂
- 浅论学校文化视野下的农民工子女教育
- 试析大学新生的军事教育
- 简析新时期创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考
- 试论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分析
- 试论我国研究生教育不公平问题思考
- 反思与超越:析审视跨文化背景下理工科文学教育
- 浅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教学
- 试论电控发动机实训教学实验台的开发与应用
- 《满井游记》课文背景知识
- 《满井游记》解词
- 钱塘湖春行
- 《满井游记》写作特色
- 《西湖游记二则》之晚游六桥待月记
- 《满井游记》课文题解
- 《满井游记》课文翻译
- 《满井游记》结构分析
- 《满井游记》写作特点
- 《满井游记》文言知识
- 虎丘记
- 游满井记
- 《满井游记》同步练习
- 《满井游记》写作借鉴
- 《满井游记》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