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读出文章的气势。
2、体会文中蕴含的生命的力量和激情。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感受文章的气势和激情。
【课型】
诵读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古老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风沙满天。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她是一片贫瘠落后的土地,然而在那里却产生了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安塞腰鼓。安塞腰鼓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表演起来动作豪迈粗犷,舞姿刚劲奔放,体现了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它那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誉为“天下第一鼓”。
今天,就让我们在刘成章生花妙笔的引领下,去感受安塞腰鼓那撼人心魄的魅力吧。
二、朗读,感知
1、读一读:
⑴ 用心体会,大声朗读。
⑵ 说说你觉得课文写的好吗?好在哪里?
(学生分散朗读,大声有感情的。师巡视。学生读完后,议一议。明确我们可以从课文中学习什么。教师用心听记学生的发言,默默的加以归纳。在下面的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落实。)
2、预先考虑:
⑴ 诗意的语言(抒情的,形象的,有节奏和韵律的)。
⑵ 语言的气势:短句、排比、反复等。快节奏。
⑶ 联想和想象。
⑷ 写动作、声音很传神。
⑸ 思想感情:对生命、力量的赞颂;对家乡的热爱;表现挣脱束缚的渴望;表现阳刚之气;独特的民俗的表现。
三、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在朗读和评价过程中,落实教学目标。请学生推荐朗读好的男女生各一名,交替朗读。同学们用心听:
⑴ 听他们读出课文的气势了吗?
⑵ 在听读时展开联想和想象,考虑一下怎样读得更好?
2、学生读,师注意听,在书上做点记号。
3、学生评价,老师适时与学生交流,着意落实先前明确的目标。
4、要点: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表现生命力量的勃发,接下来一连串的比喻排比反复,写出了生命的沸腾,力量的势不可挡。
“使人想起”鼓声敲开了人们思想情感的大门,联想到“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这些都是很有大气磅礴的景物,让人深受感染。联想拓宽了文章的境界,让人感到天地间只有生命的力量在呼啸、奔突!
自然界中,还有什么事物让你感受到生命和力量之强盛?破土的小草,傲雪的梅花,喷薄的红日,喷涌的火山,决堤的洪水……是自然的原始的伟力,追究生命的本质,不也是这样朴实无华粗犷豪放吗?现代文明,促进了人类的发展,也不可避免的给人们带来种种束缚,太多的诱惑,太多的欲望,是生命失去了应有的本色。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表现鼓声的巨大感染力,震慑力。鼓声在山崖间回荡,在观众的心上回响,荡涤着人们心中的一切杂念。“阵痛的发生和排解”,预示着一个新生命的降临,预示着心灵的重生。期待的,神圣的。读时先快后慢。
“后生们的胳膊……”尽情表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怀着敬畏赞叹的感情读。“震撼着你, 烧灼着你,威逼着你”读得急促,读出生命的力量的霸道,使人不可忽视,无从回避。
“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对故土的热爱,这么厚的土层,承载了黄土高原悠久的历史,承载着中华几千年的文明,承载着高原人热切的期盼与搏击!
“多水的江南……”对比,突出黄土高原造就的安塞腰鼓的阳刚之气,好比是一孔武有力的汉子;江南则像一位温柔秀美的女子,柔情似水,含蓄灵秀,令人陶醉。腰鼓则是给人鼓舞和震撼。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与前面几句一起,在反复咏叹之中带有变化,每段又翻出新意,把感情推向高峰,增强了文章的诗意美。使文章具有形式的回环和音乐美。
“愈捶愈烈……”读时先轻后重,先快后慢。表现出听众被腰鼓声淹没的情景,人们在不知不觉间,陶醉在鼓声里。(想象看球赛或劲歌劲舞表演的体会)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缓慢的,抒情的读,带着神往和陶醉。“出奇”重读,“渺远”重读。
四、思考探究
1、学习了课文,你能体会到课文蕴含的文化价值和生命价值吗?
明确:
文化价值:安塞腰鼓和西北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浑然一体,它粗犷雄浑,动感十足。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它的文化、历史古朴、深厚、悠远,曾有的辉煌在世界文明史上熠熠生辉。今天的西北人,渴望重振雄风,再造辉煌。中华民族也同样如此,经历了无数的苦难,经受无数的束缚,但总能神奇般的重新崛起。
生命意识:劲舞中,生命的力量纵情的发挥宣泄,使人无可回避生命的存在,是种子就要发芽,是蓓蕾就要开花,是太阳就要冲破云层,是集万物之精华而生于天地之间的人,就要活得潇洒自在,活出生命的风采和价值!
2、你能说说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是怎样和谐的融合起来的吗?
明确:
为了表现生命和力量的勃发,采用大量的短句,营造激越的气氛。“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简洁的表现年轻生命的热情奔放;“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有力的表现了生命的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隆隆,隆隆”“愈捶愈烈”等无不铿锵激昂。
大量运用排比,犹如江河一泻千里,排山倒海般的让人透不过气来。
运用反复,不断使情感得到强化。排比反复综合运用“容不得”一句。
文章自始至终保持着快速的节奏。一个排比接一个排比,如波涛般一浪高过一浪,不给人半分喘息的机会。这种快节奏,使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比喻,绘形绘色,精彩传神。 (议论过程中,适当朗读)
五、结语
一篇安塞腰鼓,一曲生命和力量的颂歌。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有没有新的发现,新的惊喜?
请把他们写下来,我们下堂课再交流。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新成员“旺旺”
- 快乐的抽奖活动
- 爱动脑筋的我
- 我是一片秋叶
- 我的 鹦 鹉
- 中国,加油!
- 调皮可爱的小狗
- 我真的很棒
- 我喜欢的一个人
- “虎头”“蛇尾”
- 无往不胜的童话
- 我喜爱的一本书
- 我和妈妈的争吵
- 我的好朋友魏佳慧
- 读《滴水穿石的启示》有感
- 商业广告负面道德评价辨析(1)
- 翻译审美移情论对商业广告翻译的启示(1)
- 浅谈网络广告信息传递认知模式(1)
- 解读意识形态广告的视觉美学(1)
- 从农产品市场看品牌经营(1)
- 试论广告文化说服(1)
- 论现代广告与传统民族文化的融合(1)
- 网络广告投放原则浅议(1)
- 小企业形象宣传三策略(1)
- 广告用语中哲理思维对消费者的影响(1)
- 广告创意定位理论及应用策略(1)
- 中小企业深度国际化经营的制度约束及路径优化(1)
- 广告设计的定位策略(1)
- 广告在经济发展中的功能(1)
- 医药产品的品牌定位策略(1)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案设计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 《地震中的父与子》快乐练习:同步训练
- 《慈母情怀》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一)第一课时
- 《慈母情怀》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二)
- 《慈母情怀》案例评析
- 《慈母情怀》快乐练习:同步训练
- 《慈母情怀》快乐练习:达标训练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设计2
- 《地震中的父与子》快乐练习:达标训练
- 《慈母情怀》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一)第二课时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26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