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8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节选自英国作家笛福的小说《鲁滨孙漂流记》。课文重点介绍了鲁滨孙遭遇海难后上岸初期的心理变化过程,突出鲁滨孙敢于冒险、百折不回的精神。我们学习这课,要认识鲁滨孙的人物形象,要学习他的优良品质,要用日记的形式学会心理描写。 教学设计理念 本设计以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为主,以写作训练为辅。在教学过程中力求有目的、创造性地引导学生读与说。希望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调动其生活的积累,挖掘其思维的潜能,为学生提供张扬个性思维的舞台。写作训练以“鲁滨孙日记”的形式进行。 学生情况分析 借班上课,情况不明。
教学内容
荒岛余生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及作家作品情况
2、学习心理描写
过程和方法目标:
1、整体感知全文,理清文章结构
2、熟读课文,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积极、乐观、健康的人生态度
2、理解鲁滨孙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心理描写。
2、熟读课文,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资源选用 对卫星接收的远程教育资源进行修改整合。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资源使用 一、导入 概述《荒岛余生》的故事,看电影片段,配以适当的讲解。 学生观看。 多媒体课件:链接到视频文件。 二、介绍作者 请学生介绍作者及其主要作品。 一两个学生介绍。 多媒体课件:幻灯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大声朗读,标出段落,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朗读课文,小组讨论 多媒体课件:幻灯片 四、细读课文,品读文章 1、让学生归纳鲁滨孙上岸后做了哪几件事。
2、让学生思考鲁滨逊的思考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侧重点是什么?前后联系怎样?
3、提问:
鲁滨逊哪一点最让你感动?
4、假如你像鲁滨逊一样流落荒岛,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5、引导学生创作一则鲁滨逊的日记,教师巡视指导。展示学生创作
6、小结全文
1、学生浏览课文,提取重要信息。
2、学生讨论回答
3、学生讨论自由回答。
4、学生讨论回答如何解决三个问题
5、学生选择日期来写作日记。小组互评,推荐发言。
6、学生欣赏音乐,回味课文。
多媒体课件:幻灯片
多媒体课件:链接到音频文件《阳光总在风雨后》
教学流程图
教学反思 我上了这节课感受是: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的确可以让学生们增长见识。不但有远程教育资源提供的视频音频文件,还有很多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
教学时,我依托课件,又不仅仅停留在课件本身。我努力挖掘学生潜在的素质,引导学生说话,引导学生写作《鲁滨孙日记》,效果较好。但由于是借班上课,所以在师生的亲和度上远远不够。在教学流程上也存在问题。
这节课给我的是思考和遗憾,我相信我们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模式三的资源,运用模式二的教学环境,一定会给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革命性的转变。只要我们努力钻研,一定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大扫除
- 我的爸爸
- 我喜欢花草树木
- 我的家乡
- 第一次独自睡觉
- 爬蒙山
- 我的绝招
- 我爱书法
- 我的爸爸
- 新学期的新目标
- 和同学发生的一件事
- 时间
- 谁是无敌小书虫
- 我的家乡
- 家乡的九重山
- 从清明节看习俗与规矩
- 试论传统文化与青年亚文化接受群体的心理对峙
- 悠悠清明节,绵绵相思情
-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之路
- 借助特色体育教学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 偷税罪新论(3)刑法论文(1)
- 浪漫情人节VS传统元宵节
- 春节文化之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析
- 清明文化品趣
- 浅议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教学
- 也说传统春节习俗文化的传承
- 春节文化下的一月价值溢价与小公司效应
- 清明节登山 健身减脂没商量
- 传统文化对“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作用
- 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
- 《七颗钻石》片断想象
- 《掌声》教学设计一
- 《掌声》公开课教案、说课稿2
- 《掌声》练习
- 《掌声》第二课时教案
- 《掌声》
- 《掌声》(第二教时)教案及反思
- 《七颗钻石》这一课的教学
- 《掌声》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
- 《掌声》教学反思
- 《七颗钻石》观摩示范课
- 《掌声》教学建议
- 《掌声》教学设计三
- 《掌声》教学设计二
- 《荷花》教学片断与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