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8
杜牧的生平与评价
1、生平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杜佑的孙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曾多年在地方官署中当幕僚,开成四年(839年)回朝任左补阙、膳部及比部员外郎,后出任黄州、池州、睦州、湖州等地刺史,官终中书舍人。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他祖父留下的樊川别墅中,因号为“杜樊川”。
2、作品
杜牧的文学创作以诗歌最为突出,他的古诗受杜甫影响,多写社会政治题材,如《感怀诗》、《郡斋独酌》等。他还善于用绝句的形式讽咏史事,寄托怀抱,如《赤壁》、《过华清宫绝句三首》等。
杜牧的文章在晚唐也自成一家。《阿房宫赋》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一篇,它以秦朝的奢逸亡国为戒,给唐代统治者敲响了警钟。大和年间任幕僚时,写了《罪言》等重要的论文。他还注重研究军事,曾为古代兵书《孙子》十三篇重新作注,还写了《战论》、《守论》、《原十六卫》等军事论文,对唐代兵制的沿革、唐王朝与藩镇斗争的军事形势及有关战例,作了较为透辟的分析。
著有《樊川文集》。清人冯浩有《樊川诗集注》。
3、评价
杜牧继承唐代文学中的优良传统,主张文章“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他诗歌中的成功之作,实践了这一理论。他愤慨统治者的荒淫误国,斥责大官僚将帅的昏懦苟安,反对藩镇拥兵自固,反对吐蕃、回纥统治者的掠夺骚扰。后人把他称为“小杜”,以别于杜甫。与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李商隐比他小十岁,很欣赏他的为人和诗篇,曾在给他的一首诗中写道:“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刻意伤春复份别,人间惟有杜司勋。”
杜牧的古诗,大都写政治、社会题材,往往豪健跌宕,流丽之中骨气遒劲,这是由他政治上的识见和抱负决定的。近体诗却情致俊爽,风调轻丽。他那些抒怀写景的绝句,创造出富有情韵的深远意境,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尤其是咏史绝句,或再现历史事件的某些情景,寄寓自己的感慨和评价;或以咏叹的语调,融入较多的史论成分。例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等。杜牧的咏史作品中,在晚唐是有代表性的。在艺术上,杜牧诗自称追求“高绝”,不学“奇丽”,不满“习俗”,所谓“不今不古”,正是力图在晚唐肤浅轻靡的诗风之外自具面目。但他的风格不像李贺的奇特,也不似元、白的平易,和李商隐比较也能独树一帜。在散文方面,他绝少抒写闲情逸兴的小品,大多是现实性较强的政论,寓意精警,笔锋犀利,条分缕析,明白晓畅。坚持运用散体,在晚唐四六骈文风行的情况下,捍卫了韩柳古文运动的成果。他还把散文的笔法、句式引进赋里,写出像《阿房宫赋》那样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炉并带有散文化倾向的新作风的赋,突破六朝、唐初以来赋作骈偶化、声律化的趋势,对宋以后的赋体的新发展有重要影响。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逛庙会
- 读《绿野仙踪》有感
- 滑冰车
- 过年
- 爱玩玩具的弟弟
- 过年
- 除夕之夜
- 上学了
- ”0“的故事
- 工地奇景
- 雪趣
- 中心广场
- 我们的校园
- 第一次买东西
- 九龙公园的春天
- 涉外债务安慰函的性质及其效力民法论文(1)
- 浅谈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城镇居民”的认定民法论文(1)
- 中国基层财政体制改革中的政府级次问题
- 对现当代翻译对我国文化的影响研究
- 加入WTO对黑龙江省财政税收的影响及对策
-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 论科技英语翻译中词义的选择与确定
- 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元功能思想
- 推行风险代理,挖掘清欠潜力
- 编制地方财政预算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对关于口译中的文化信息传递研究
- 绿色财税政策研究
- 论“社会法”及其实施机制民法论文(1)
- 翻译研究与翻译教学的新理念
- 文学翻译中的文化传达与读者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设计一
- 《古诗两首》(春晓、村居)教学设计四
- 《柳树醒了》的课后思考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设计三
- 《古诗两首》(春晓、村居)教学设计一
-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五
-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一
- 《春雨的色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 《春雨的色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 《古诗两首》(春晓、村居)教学设计二
- 《柳树醒了》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设计四
- 《邓小平爷爷植树》综合资料
-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二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设计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