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斑羚飞渡》细节失误指瑕
《斑羚飞渡》入选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第三册,文中出现较多的细节失误,试指瑕如下。
1、关于“伤心崖”。课文第2节有这样一段文字:“伤心崖是戛洛山的一座山峰。像被一把利斧从中间剖开,从山底下的流沙河抬头往上看,宛如一线天。隔河对峙的两座山峰相距约六米左右,两座山都是笔直的绝壁。”这段文字应当改成:“伤心崖是戛洛山的一座山峰,它与隔河对峙的一座山峰相距六米左右,像被一把利斧从中间劈开,两座山峰都是笔直的绝壁,从山底下的流沙河抬头往上看,宛如一线天。”因为一座山峰怎么会被一把利斧剖开呢?“剖”字不用“劈”字准确。原文“相距约六米左右”是典型的病句,应当删去“约”或“左右”。
文章第9节有“一老一少走到伤心崖”句,此句不妥,似乎一群斑羚原来不在伤心崖上。应当改成“一老一少走近伤心崖的悬崖边缘上”。
2、关于“彩虹”。课文第5节、11节和16节都写到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可是彩虹不可能在人与动物的视野很近的地方出现,这是物理常识。再说,伤心崖与对面的山峰只有六米左右的距离,也不可能有这么短的彩虹出现。
3、课文第3节写一只老斑羚“像颗流星似的笔直坠落下去,好一会儿,悬崖下才传来扑通的落水声。”这说明老斑羚是掉落在水中。课文第10节又写“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有一只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这“粉身碎骨”必定是摔在岩石上,与“扑通的落水声”相矛盾。
4、课文第3节写一只老斑羚“像颗流星似的笔直坠落下去”,在第9节又出现这么一句:“在半大斑羚的猛力踢蹬下,像只突然断翅的鸟笔直坠落下去。”这两个比喻根据文章的内容对比一下就发现不妥当,后者应当比前者坠落的速度快,因为后者受到外力的“猛力踢蹬”。可是“流星”肯定比“断翅的鸟”坠落得快。
5、课文15节,“连狗也惊讶地张大嘴,伸出了长长的舌头叫”,狗如果要“叫”,就不可能“伸出长长的舌头”。
6、“这群斑羚不是偶数,恰恰是奇数。”课文16节这句话恰恰是错的。因为把第3节中“故意逞能”而坠崖的一只老斑羚算进去,“这群”斑羚恰恰是偶数。顺便说一句,课文第3节写一只老斑羚“老眼昏花”和“故意逞能”对斑羚的整体形象起破坏作用,是败笔。
《斑羚飞渡》既然要入选中学语文课文,出现许多细节上的失误是很不应该的。而且这篇文章是作者沈石溪“动物故事”中的一篇,课文注释是选自《和乌鸦做邻居》(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版),又是1997年版,又采用第一人称,因为斑羚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所以,这篇文章有悖《国家珍异动物保护法》。建议人民教育出版社对该文作重要修改,采用“动物故事”的形式,另外,文笔应当质朴,避免过多的细节失误。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观看打乒乓球
- 开心的一天
- 做果汁
- 辣椒
- 懂事的好孩子
- 小花兰兰和小草绿绿
- 看电影
- 一件有趣的事
- 夸家乡
- 假如
- 我的书包
- 我的老师
- 美丽的太行山
- 小乌龟
- 会“唱歌”的杯子
- 包装设计的艺术趣味
-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男女使用非真实性话语的差异研究
- 浅谈邓小平理论对当代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启示
- 谈纳比派的绘画艺术
- 浅谈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建设比较
- 试论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 论H.HO.什维多娃语言系统中人的地位
- 探析后现代语境下的中国当代绘画
- 现代汉语量词的评价意义分析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探析
- 歌词语言刍议
- 中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 学堂乐歌
- 舞蹈创造中的内容美与形式美
- 浅析周恩来可持续发展思想
- 《童年趣事》(一)
- 《童年的发现》随堂练习 巩固篇
- 《祖父的园子》考点练兵 课外阅读
- 《冬阳·童年·骆驼队》重点字词的意思
- 《祖父的园子》重点问题探究
- 《祖父的园子》整体阅读感知
- 《祖父的园子》随堂练习 巩固篇
- 《童年的发现》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 《祖父的园子》趣闻故事
- 《祖父的园子》考点练兵 基础篇
- 《童年的发现》整体阅读感知
- 《童年的发现》重点字词的意思
- 《冬阳·童年·骆驼队》考点练兵 基础篇
- 《童年的发现》重点问题探究
- 《祖父的园子》随堂练习 提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