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斑羚飞渡》细节失误指瑕
《斑羚飞渡》入选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第三册,文中出现较多的细节失误,试指瑕如下。
1、关于“伤心崖”。课文第2节有这样一段文字:“伤心崖是戛洛山的一座山峰。像被一把利斧从中间剖开,从山底下的流沙河抬头往上看,宛如一线天。隔河对峙的两座山峰相距约六米左右,两座山都是笔直的绝壁。”这段文字应当改成:“伤心崖是戛洛山的一座山峰,它与隔河对峙的一座山峰相距六米左右,像被一把利斧从中间劈开,两座山峰都是笔直的绝壁,从山底下的流沙河抬头往上看,宛如一线天。”因为一座山峰怎么会被一把利斧剖开呢?“剖”字不用“劈”字准确。原文“相距约六米左右”是典型的病句,应当删去“约”或“左右”。
文章第9节有“一老一少走到伤心崖”句,此句不妥,似乎一群斑羚原来不在伤心崖上。应当改成“一老一少走近伤心崖的悬崖边缘上”。
2、关于“彩虹”。课文第5节、11节和16节都写到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可是彩虹不可能在人与动物的视野很近的地方出现,这是物理常识。再说,伤心崖与对面的山峰只有六米左右的距离,也不可能有这么短的彩虹出现。
3、课文第3节写一只老斑羚“像颗流星似的笔直坠落下去,好一会儿,悬崖下才传来扑通的落水声。”这说明老斑羚是掉落在水中。课文第10节又写“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有一只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这“粉身碎骨”必定是摔在岩石上,与“扑通的落水声”相矛盾。
4、课文第3节写一只老斑羚“像颗流星似的笔直坠落下去”,在第9节又出现这么一句:“在半大斑羚的猛力踢蹬下,像只突然断翅的鸟笔直坠落下去。”这两个比喻根据文章的内容对比一下就发现不妥当,后者应当比前者坠落的速度快,因为后者受到外力的“猛力踢蹬”。可是“流星”肯定比“断翅的鸟”坠落得快。
5、课文15节,“连狗也惊讶地张大嘴,伸出了长长的舌头叫”,狗如果要“叫”,就不可能“伸出长长的舌头”。
6、“这群斑羚不是偶数,恰恰是奇数。”课文16节这句话恰恰是错的。因为把第3节中“故意逞能”而坠崖的一只老斑羚算进去,“这群”斑羚恰恰是偶数。顺便说一句,课文第3节写一只老斑羚“老眼昏花”和“故意逞能”对斑羚的整体形象起破坏作用,是败笔。
《斑羚飞渡》既然要入选中学语文课文,出现许多细节上的失误是很不应该的。而且这篇文章是作者沈石溪“动物故事”中的一篇,课文注释是选自《和乌鸦做邻居》(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版),又是1997年版,又采用第一人称,因为斑羚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所以,这篇文章有悖《国家珍异动物保护法》。建议人民教育出版社对该文作重要修改,采用“动物故事”的形式,另外,文笔应当质朴,避免过多的细节失误。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去乡下玩的一天
- 爸爸,我想对您说
- 我的爸爸
- 夸家乡
- 放风筝
- 小金鱼
- 细细的小雨
- 美丽的校园
- 小表弟不见了
- 小狗“疯”了
- 春姑娘
- 一件有意义的事
- 我的书包
- 含羞草
- 春天
- 粤商与广东的航运业近代化:1842
- 飞机噪音造成损害是否应当赔偿
- 中学历史教学创新之我见
- 用“问题”教学,活化课堂创造舞台
- 加快区域经济发展 推进湖南西部地区全面小康进程(1)论文
- 浅谈单簧管音色的掌握
- 以责任承担为中心重塑共同侵权的理论
- 当事人约定的保证期间的类型和效力分析
- 施工噪音“吓死”狐狸该谁赔偿?
- 民法典制定中的几个重大的问题
- 大学生为何愿意做村官论文
- 我国民法典应建立新的民事责任体系
- 动力分散式内燃动车组的降噪材料研究
- 重构中国民事诉讼审级制度的探讨
- 读书的方法
- 《烛之武退秦师》疑难解析
-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 《烛之武退秦师》通假字
-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 《烛之武退秦师》人物分析
-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 《烛之武退秦师》词语解释
- 《烛之武退秦师》多义词辨析
- 《烛之武退秦师》重难点讲解
- 《烛之武退秦师》课文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