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7
《背影》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课型:品读课。
教学创意:让学生感悟真情,品味生活。
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叙事散文,其语言质朴,饱含真情。在教学中,以“情”为切入口,要求学生在诵读中体味出文章中所蕴含的父子深情──父亲爱儿子,儿子理解怀念父亲。再进一步研讨:父亲爱护儿子,文中哪些词句、段落能体现?儿子理解思念父亲,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在学生感悟文章真情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品味生活,感悟亲情,这样,便于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生活、感悟亲情的生活习惯,激发学生宽容仁爱、勤奋学习的热情。
【平台展示】
一、整体感知
播放Flash动画(车站买橘),导入课文。
教师:“背影”是作者父亲浦口惜别时父亲留给儿子印象最深的一幅画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思考、讨论、交流。
为什么父亲的“背影”会给作者留下最难忘的印象?它表达了怎样感情。
二、学生诵读课文
要求:感情诵读,在朗读中体会父子深情。
三、探究
以下问题留给学生思考:
1、找出文中能体现父亲爱护儿子的深挚感情的句、段。
2、找出文中能体现儿子理解父亲、怀念父亲的句、段。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补充。
体现父亲爱儿子的深情的,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⑴ 家境惨淡,父亲强抑悲苦,给我以劝慰,可见父亲对儿子的体贴爱护。
再三嘱咐,两次“踌躇”,决定亲自去送。
⑵ 车站送行,悉心关照。两个“忙着”拣定座位,叮嘱再三、穿铁道买橘、离别时的惦念。
⑶ 父亲来信。
体现儿子对父子的理解,怀念之情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⑴ 首尾的思念。
⑵ “真是太聪明”的自嘲、自责、追悔。
⑶ 父亲买橘时,对父亲的细致观察、描写(外貌、动作)。
⑷ 三次流泪。
⑸ 描述父亲“少年外出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是对父亲的理解、讴歌。
小结:整篇文章抒情气氛浓郁,通过日常生活中一连串细小的事情,用朴实的语言直抒胸意,表达了父子深情。
四、拓展延伸
从作品中我们可以感觉到,朱自清父子很少生活在一起。成为大学生的儿子总觉得父亲“说话不太漂亮”,“暗笑他的迂”。但衰老的父亲倾尽全力,攀越月台,体现了坚韧、真诚、执拗的性格,反衬出了作者脆弱,面对生活琐事急躁无奈,对人对事缺少真诚与耐心的的缺点,面对这样一个浓缩历史沧桑、人生使命和自强不息精神的背影,作者理解了父亲的伟大、坚强,怎能不怦然心动,潸然泪下泥!
作者当年对“背影”成功描写来自对父子情谊的细心观察和深刻体验。如今亲情更是到处有,但人们的感受未必相同。从记忆深处找出你体会最深的反映亲情的事例,再用确当的话语讲给同学和老师听听。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最喜欢的水果
- 汶川地震有感
- 谁是最佳水果?
- 爸爸妈妈的小时候
- 胆小的我
- 春雨
- 我给小队起个名
- 我的家乡
- 小树伴我快快长
- 今天我生日
- 狭路相逢,勇者胜—《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 可爱的英英
- 我们班的“怕痒大王”
- 骄傲的大树
- 我和我的同桌
- 探究中国器乐即兴之美
- 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国际体制理论
- 全球化、民主化与漠视的政治
- 罗大佑就是我们自己
- 论精神病人的离婚诉权保障(1)论文
- 民主的内涵与外延
- 为情势变更原则辩护(1)论文
-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面面观
- 平等的民主观与自由的民主观(上)
- “反思十七年”与中国戏剧的当代发展
- 超越主体论文艺学—新整体论文艺学论纲
- 中国传统伦理审美谐和论
- 情势变更路径探析(1)论文
- 禅宗的美学智慧——中国美学传统与西方现象学美学
- 试论死者人格利益与亲属身份权益关系(1)论文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之八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二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之十一
- 《荷叶圆圆》第二课时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之六
- 《古诗两首》
- 《夏夜多美》教学设计之二
- 《夏夜多美》教学设计之四
- 《失物招领》教学设计之四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之十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之十二
- 《荷叶圆圆》
- 《夏夜多美》
- 《夏夜多美》教学设计之五
- 《夏夜多美》教学设计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