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阿西莫夫:一个不普通的普通人
谈到阿西莫夫,这位世界著名的科幻作家和科普作家,确实有许多可说的东西。坦率地讲,从一开始,我个人却对阿西莫夫不是很感兴趣。想来,恐怕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是因为在我刚刚开始读科普类图书时,既看到了阿西莫夫的作品,也同时看到了另一位科普作家(同时也是著名的科学家)伽莫夫的作品。我所说的后者的作品,主要是《从一到无穷大》和《物理世界奇遇记》这两本书。相比起来,我觉得后者的作品更有趣味性,也更有思想性。其二,现在想来,也许是一开始读主要是70年代末科学出版社翻译出版的四本一套的小册子,分别介绍了关于宇宙、人体等领域的知识,更多地是一种具体知识的普及。也许,这几本书远远不能代表阿西莫夫的最高水平。其三,是我几乎从来没有读过阿西莫夫在他最有成就的科幻方面的作品。此外,因为知道阿西莫夫是一个如此高产的作家,也不禁在潜意识中对其作品的质量有所怀疑。
但是,我也想到,阿西莫夫作为一位在世界上如此有影响的科幻作家和科普作家,肯定是有他的道理的。而且,在我周围认识的人中,可称为“阿迷”的也不只一位。不过,只是在读过了刚刚由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阿西莫夫的自传《人生舞台》之后,才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变了我对阿西莫夫这个人的看法。
说到新的看法,我想,最精炼的表述,就是我在此文标题中所讲的:一个不普通的普通人。可以设想一下,按照此书的介绍,阿西莫夫一生共出版了470本书,而且这些书的范围,远远不止科幻和科普。按照他自己的统计,在他开始写作之后,40年间,平均每10天售出1件作品,其中后20年,平均每6天售出一件作品;40年间,平均每天发表1000个词,其中后20年里,平均每天发表1700个词。或者说,我们可以大致估算出来,他几乎1个月左右就要出一本书。连这本50多万字的自传,也还是他在病床上只用了125天就写出来的。一个人达到这样的写作和出版速度也许还不算太难(当然也绝不容易),但是坚持这般勤奋,几十年如一日,恐怕就极少有人能做到了。他确实是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读者写作中去的杰出榜样。仅据此一条便可看出,他显然是一个绝不普通的人。
从《人生舞台》这本自传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相当真实、有血有肉的作家形象,尽管这个形象是由他本人自己勾画出来的,尽管阿西莫夫甚至在自传中也绝不谦虚──他当然有可以不谦虚的充分理由,那就是他终其一生所取得的、让他人只能望书兴叹的辉煌成就。不过,他也并不需要掩饰自己那些按照通常的标准不那么辉煌的历史和不那么值得骄傲的个人特点,例如他在中学学习期间遇到的困难,他后来大学学习的不够成功,以及终于未能成为一个成功的研究人员,甚至于他的恐高症和惧怕旅行等。但也正如阿西莫夫坦率地自我认定的那样,他是一个“通才”,而且,我们可以说,他是一个少见的通才。从自传中,我们既可以看到他在许多方面确实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并非不食人间烟火,有着普通人的优点和弱点,也可以看到他远远不是一个普通人的许多侧面,看到他身上那些许多普通人永远也难以具备的天赋和毅力。
《人生舞台》这本自传与我们常见的人物自传有很大的不同。全书只由166篇短文构成,每篇短文或是介绍经历,或是讲解观点,或是讲述故事。在这种似乎相当随意的叙述文体中,作者展示了一个极为成功的作家的成长历程,也展示了相关的科学和社会文化背景,几乎就是一部个人视角中的美国科幻与科普史。它带给读者的信息量,远远超出了通常的个人传记所能容纳的程度。
像阅读其他的名人传记一样,人们阅读这本传记也许会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因为原来读过阿西莫夫的作品并喜爱甚至着迷于这些作品,从而想要更多地了解这位了不起的作者;另一种可能,则是因为他是一位值得注意的名人才去阅读了他的传记,但在此之后,却被这个人物本身所吸引,想去阅读更多他创作的作品。其实,哪一种可能都很不错,更何况,阅读这本阿西莫夫的自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次令人愉快的阅读经历。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洗脚
- 20年后......
- 回报爱
- 胆小的我
- 介绍我自己
- 英雄小萝卜头
- 游后老龛
- 爱的细节
- 我的童年生活
- 保护环境
- 我最敬佩的奥运冠军是——郭晶晶
- 我的妹妹
- 水球
- 奶奶家的小兔子
- 我的小发明——万能文具盒
- 浅析刑法条文中涉及的暴力犯罪(2)刑法论文(1)
- 论死刑罪名与死刑限制刑法论文(1)
- 海外学子中秋国庆共团圆
- 也谈刑罚目的(2)刑法论文(1)
- 投敌叛变罪若干疑难问题研讨(4)刑法论文(1)
- 刍议传统文化在法院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 新马华族传统文化传承教育的启示
- 对台传播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传承古典诗词弘扬传统文化
- 中国传统文化在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发展和应用
- 单位犯罪自首制度初探(2)刑法论文(1)
- 探析传统文化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 犯罪构成事实研究(5)刑法论文(1)
- 我喜爱的传统文化
- 牵连犯中牵连关系的新界定(4)刑法论文(1)
- 《七颗钻石》课堂教学实录
- 《掌声》中得到的感悟
-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 《掌声》教学设计四
- 《掌声》教后记一
- 《掌声》一课的教学思路
- 《掌声》教后记三
- 《掌声》评课稿三
- 《掌声》教学设计五
- 《掌声》教案
- 《掌声》教后感
- 《掌声》教学设计六
- 《掌声》教学有感
- 《七颗钻石》教学实录
- 《掌声》教学设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