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问题探究
1、“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由何而知?
提示:1986年在南极发现鸟臀目恐龙。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因而“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之说成立。
2、“大陆漂移”使恐龙遍布世界的说法由何而来?
提示:科学家并不满足于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最直接的结论,即“恐龙无处不在”。他们就此产生了更多的疑问,如“恐龙何以在南极生存?”“恐龙是如何越过大洋进到另一个陆地上去的呢?”深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是大陆漂移把恐龙带到了南极”。
3、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着哪两种对立的理论?各自的依据是什么?
提示:科学界对于恐龙在6500万年遭遇灭顶之灾,存在着的两种对立的理论是:“撞击说”和“火山说”。
“撞击说”的依据: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火山说”的依据: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4、作者在本文中意在说明恐龙是怎样灭绝的?
提示:作者意在说明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5、在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中,作者为什么选择“撞击说”而否认“火山说”?
提示:作者认为斯石英也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5.火山活动地区至今没有发现过斯石英。作者认为,地壳深处的斯石英可以通过火山喷发被携带到地表。然而,喷发温度极高,岩石会被熔化,所以任何由火山携带而来的斯石英都被转化为普通的二氧化硅。由此断定: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过撞击。
加上科学家又有新的发现:在岩层年龄为6500万年的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层中,检验到了斯石英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就这样,作者最后确认,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6、科学界研究恐龙灭绝问题,在作者看来有何意义?
提示: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某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因为当将来面对这种事件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7、本文题目《被压扁的沙子》是否离题太远?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不好吗?
提示:本文的题目不但没有离题,还能提示读者,恐龙灭绝的“撞击说”所以产生,与对被压扁的沙子的科学发现和科学研究密不可分。此外,文题形象性强,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改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文题对本文内容起不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剑缘之万剑归仙2
- 爸爸,我想对你说
- 爸爸的手
- 未来的世界
- 四川加油!!!
- 我们班的“小龙虾”
- 话说莲音之泪
- 飞毛腿天才脑袋=何宗玺
- 畅想未来
- 个性
- 爱劳动的她
- 诚实的爷爷
- 我喜欢跳舞
- “张栋梁”王子
- 小猫米米的故事
- 计算机软件信息软件维护和管理
- 3G技术在电子商务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
- 历史影视作品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的研究
- 加快政策创新 推进电子商务发展
-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历史创新教学探微
- 软件复用在高速公路业务系统开发中的应用
- 探讨计算机软件的安全检测技术
- 例谈历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 计算机软件的可维护性问题
- 浅谈计算机软件安全问题及其防护
- 开发手机软件,提高电能表检定效率
- 刍议计算机网络营销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 以单片机为核心的工控计算机软件
- 浅谈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
- 基于角色的计算机软件协作环境研究与实现
- 《马》教学设计3
- 《最后一课》教案设计13
-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自主探究学习
- 《最后一课》教案设计10
- 《安塞腰鼓》公开课教案
-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7
-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8
-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6
- 《丑小鸭》自主探究学习
- 童真童趣,让我们和鲁迅共唱同一首歌--我这样上《社戏》
- 《安塞腰鼓》教案设计3
- 《华南虎》教学设计4
- 一句有悖传统的翻译——记《口技》教学片段
- 《木兰诗》教学节录分析
- 《观舞记》教案设计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