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23
《桃花源记》中“悉如外人”质疑
多年以来,初中语文课本将《桃花源记》一文中的“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中的“外人”一词解释为“桃花源以外的人。”我认为这样理解与原文意思相悖,也与历史的发展规律不符。
其一,服饰的演变是人类历史变迁的缩影。
从秦汉到魏晋时代,相隔将近六百年,人们的着装会不随着历史的变迁而改变吗?
秦朝统治中国的十五年间里,秦始皇兼收六国的车旗服御,创立了衣冠服饰制度。秦朝的服饰的主要特征是连体式,宽袖、大袍。秦汉时代,在中国服色是一个重要阶段,也就是将阴阳五行思想渗进服色思想中,秦朝历时甚短,因此除了秦始皇规定服色外,一般的服色应是沿袭战国时代的习惯。
男服服饰是秦始皇规定的,大礼服是上衣下裳同为黑色。祭服并规定衣色以黑为最上,又规定,三品以上的官员着绿袍一般庶人着白袍。
女服服饰,秦始皇喜欢宫中的嫔妃穿着漂亮的及以华丽为上。由于他减去礼学,对于嫔妃的服色,是以迎合他个人喜好为主。不过基本上仍受五行思想支配。
汉代服饰的职别等级,主要是通过冠帽及佩绶来体现的。不同的官职有不同的冠帽。因此,汉代的服饰中的冠制特别复杂,有十六种之多。汉代的鞋履也有严格的制度:凡祭服穿舄、朝服穿率、出门穿屐。妇女出嫁,应穿木屐,还需在屐上画上彩画,系上五彩的带子。
到了魏晋时代,人们崇尚自然,返朴归真的思想在服装设计与用料等方面都有所反映,洒脱娟秀的魏晋风度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于个性的追求。社会的动荡、民族的融合,各族人民在相互交往中的相互学习、兼收并蓄,在男女衣着方面也会有许多变化。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服装史的大变动时期,这个时候因为大量的胡人搬到中原来住,胡服便成了当时时髦的服装。紧身、圆领、开叉就是胡服的特点.
渔人以东晋平民的眼光来看为避秦时乱而与世隔绝的桃花源人,这不正如东晋人乘时间机器来到六百年前的秦王朝一样吗?一切都很新鲜,一切都不可思议。因为他们是两个时代的人。
古朴端庄、等级严明的秦汉服饰。
洒脱娟秀的魏晋风度
锦履立花纹,绣带同心苣—晋。
其二,与原文的意思相悖。
人们之间观察双方的感受往往是相同的。你看我如外人,我看你也一样如外人。因为他们的衡量标准是不同的。渔人以当时的眼光看待桃源人;而桃源人以秦人的眼光看渔人,怎能不产生悉如外人的感叹呢?
这才会出现:(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他们吃惊什么呢?我想其一,在这个小国寡民的社会里,人与人非常熟悉,没有见过这个渔人;其二,渔人的装束是否也与众不同呢?可想而知,你会对黑猪身上的苍蝇熟视无睹,却对美玉上的微瑕耿耿与怀。这是什么原因呢?就因为它形成对比,就因为它与众不同。
综上所述,我认为文中的解释有误,应理解为与众不同的人,或世外的人。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最喜欢的玩具
- 这件事启发了我
- 植树
- 我眼中的妈妈
- 朋友
- 家庭游戏
- 冬冬爱劳动
- 雨天真好
- 一种水果——香蕉
- 抽屉里的哭泣声
- 一种水果——西瓜
- 购新车
- 我的同桌
- 欢乐的“六一”
- 飞吧,神七
- 分析纤维艺术呈现形式
- 浅论改革开放以来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启示
- 论艺术创作的基本道理
- 医院服务营销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 广告\语言与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
- 摄影艺术创作中比较手法的意义
- 创设音乐情景在古诗教学的作用研究
- 高等院校《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实践及思考
- 有关企业营销能力的内涵及服务营销能力的建构
- 凄美深婉的帝妃爱情故事研究
- 浅谈我国批准逮捕程序司法审查制度构建设想(1)论文
- 汽车服务营销的特点及营销策略研究
- 论李渔小说“新奇同质”思想在喜剧风格中的体现
- 浅论石油公司体制下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 市场营销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
- 《灯光》 重点字词意思
- 《十六年前的回忆》 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 《十六年前的回忆》 重难点分析
- 《灯光》 作家作品写作背景
- 《灯光》 整体阅读感知
- 《十六年前的回忆》 重点问题探究
- 《手指》 美文欣赏
- 《灯光》 重点问题探究
- 《十六年前的回忆》 课后习题答案
- 《灯光》 随堂练习巩固篇
- 《十六年前的回忆》 重点字词
- 《十六年前的回忆》 整体阅读感知
- 《手指》 同步作文话题设计二
- 《手指》 同步作文话题设计三
- 《十六年前的回忆》 老师语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