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16
《三峡》典型例析
1、句子中加粗的实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阙:缺
B、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嶂:屏障
曦:阳光
C、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襄:漫上。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D、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御:驾。
2、句子中加粗的虚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自:从
B、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自:如果
C、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或:有时候。
虽:即使。
D、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良:好。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实词。
⑴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湍:
巘:
⑵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漱:
荣:
⑶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旦:
肃:
⑷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哀:
绝:
4、解释句子中加粗的虚词:
⑴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之:
则:
⑵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其:
不以:
5、句子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重重叠叠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天蔽日,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的。
B、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或者遇到皇帝的诏令急于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之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骏马飞奔,疾风呼啸,也没有这样快啊。
C、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译文:春天和冬天的时节,就有雪白的急流和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两岸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松柏,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D、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文:每到初晴的日子或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现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常常有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奇异,空荡的山谷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文:
⑵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
7、举例说明文章如何抓住代表性的景物突出三峡景色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这个词用的是比喻义。还要注意“阙”是通假字,同“缺”。
(通假字:文言文中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的一种用字方法。“通”就是通用;“假”,借用。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高兴的意思。“望桓侯而还走”,“还”同“旋”,四旋,掉转)
“奔”,借代的修辞方法,用马行飞快的特征代指马,生动形象。
2、C “虽”,即使。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语。“乘奔御风”表示假设的条件,“不以疾也”表示假设的结果。
还要注意A、B项中的“自”是两种用法,解释它们需要联系上下文。前者是介词,用在名词的前面,后者是连词,表示假设。
3、⑴ 湍:急流的水。 巘:山峰。
⑵ 漱:冲刷。 荣:茂盛。
⑶ 旦:早晨。 肃:寂静。
⑷ 哀:悲哀。 绝:断。
4、⑴ 之:助词,用在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意为“的”。则:副词,便。
⑵ 其:代词,这。 不以:相当于“不如”。
5、B 翻译文言文句子,基础是对句子中词语意思的准确理解,理解词语意思还要注意联系上下文。“或”此处是“有时候”的意思。联系“王命急宣”是举出一种特殊情况。
6、⑴ 至于夏天江水暴涨,漫到了山上,沿江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断。
⑵ 水清,树荣,山高,草茂,实在是很有趣味。
7、例如: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只有朝廷下达命令需要向各地传达,才有使者乘舟前往,早晨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就可以到达江陵,中间一千二百里路,即使快马加鞭,乘疾风,也没有这么快。以此从侧面表现水流湍急。
又如以“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形容江水澄澈,风光妩媚,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猿鸣幽凄、山谷空旷。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四季花瑶
- 全家福
- 美丽的秋天
- 可爱的小鸽子
- 地球做美容
- 一堂特殊的思品课
- 这就是我
- 春天的花园
- 这就是我
- 我的妈妈
- 鼓楼广场真热闹
- 购物想起
- 我的爸爸
- 音乐课
- 美丽的茅兰沟
- 高三化学复习中必须注意的四个招数
- 加强习题教学 培养学生思维分析能力
- 试论听证制度在公安行政执法中的理论建构(1)
- 英语文化动物词
- 教学环境与探究式教学在科学教学中的潜力
- 环境执法要与时俱进(1)
- 论重构财政运行机制
- 关于化学教学中进行唯物观教育的建议
- 农村青少年犯罪:社会无法承受之痛(1)
-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翻译选题的改革尝试
- 浅谈英语长句的汉语翻译
- 化学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 英汉数字的文化差异与翻译
- 教学的生命在于探究
- 利用电教媒体强化化学学习效果
- 《赵州桥》 教学设计之一
- 《金色的草地》 教学设计二
- 《赵州桥》 教学设计之三
- 《槐乡的孩子》 教学设计
- 《给予树》 教学设计
- 《爬天都峰》 教学设计
- 《一次成功的实验》 教学设计
- 《赵州桥》 教学设计之二
- 《我要的是葫芦》片断赏析之一
-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之二
-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教学设计
- 《小摄影师》 教学设计
- 《灰雀》 教学设计
- 《我们的民族小学》 教学设计
- 《金色的草地》 教学设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