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雪》教学设计

《雪》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5-10

《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联想积累一些古典诗词中描写雪的作品或句子。

2、培养阅读散文诗和欣赏散文诗的能力,通过诵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江南雪和北国雪的不同特点。

4、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技巧。

【教学设想】

1、带领学生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2、让学生分别找出描写南方的雪与北方的雪的句子,体会它们的不同含义。

3、鲁迅曾说过他的哲学全部在《野草》里面,让学生目前去理解《野草》还有些困难,但可以挑出《野草》中描写自然景致的几篇,如《秋夜》、《好的故事》、《腊叶》等,让学生感受自然描写中写实与象征的不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程序】

一、导入

冬日里那纷飞的雪花,飘飘洒洒,无边的天宇,凛冽的北风,银装素裹,让人情思飞动,浮想联翩。(引导学生回忆或展示自己积累的有关“雪”的诗句)

例如:白居易的《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陈羽的《从军行》“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杜甫的《对雪》“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另有:毛泽东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正是这凝聚着春雾夏雨秋露的情愫的落雪,让鲁迅先生诗意顿生,一篇明朗的题为“雪”的优美散文诗诞生了。让我们一起走进《雪》去欣赏美景,更有那博大的胸襟和坚强的斗志。

二、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用拟人和比如的修辞手法,根据文章的内容写句子:

在作者的眼中“雪”就象_________________,你看他是这样写的,这些句子表现出_________________。

通过这些语句的分析总结出文章描写了两个地方的雪:

南国的雪和北方的雪

概括出他们各自不同的特点:

江南的雪──柔美;北国的雪──壮美。

学生可以有自己不同的见解,但就文章的写作目的和背景看,应该说作者更喜欢北国的雪。

文章开头首先提到暖国的雨,在博识的人们眼中,它是单调的。而有着丰富多彩之美的,是江南的雪。作者在这里以满怀感情的笔触写出了记忆中的江南的雪,它有着一个色彩斑斓的环境,各色各样的花在雪野中生长,“许多蜜蜂们忙碌”,又让人不禁联想,“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在作者的眼中,江南的雪还和孩子们的欢乐联系在一起,雪天虽然将孩子们的手冻得通红,但也给他们带来了快乐的游戏。对塑雪罗汉的生动描写渗透了作者脉脉的温情,“洁白”、“明艳”、“闪闪生光”这些形象的词语既融进了作者对于南方冬天的美好回忆,也是在通过孩子们的眼睛去描绘令人欣喜的场景。江南的雪,透露出盎然的生机,蕴育着生命。

然而,在接下来的一段中,作者的笔调有了微妙的变化。雪罗汉是江南的雪天中最值得珍藏的记忆,也是美的象征,可到了第二天,“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时间让美消褪,“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美似乎染上一些不和谐的色彩。

这时,“朔方的雪花”出场了,它是以孤独不妥协的姿态向世界宣告它的存在的。它“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在孤独寂寞之中,北方的雪谱写了一曲最为动人的乐章:“凛冽的天宇”下,北方的雪俨然是一个斗士,它“蓬勃地奋飞”,弥漫于太空中,“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像是一个奔放的挑战者。

从对南北两处的雪的描写来看,鲁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江南的雪固然美丽,但在鲁迅眼中,这种美未经磨练,并不能保持长久。鲁迅更为看重的是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这种精神也正是鲁迅一以贯之的前行动力,就像他在一篇文章中说到的,“站在沙漠上,看看飞沙走石,乐则大笑,悲则大叫,愤则大骂,即使被沙砾打得遍身粗糙,头破血流,而时时抚摩自己的凝血,觉得若有花纹”。在文章中,北方的雪“决不粘连”,“奋飞”,“旋转”,“升腾”,正是这种精神最为形象的体现。

在奋飞之际,北方的雪似乎也有点儿振臂一呼却应者寥寥的寂寞,但正是这种寂寞,更凸现出坚守自身的可贵,这也是鲁迅不同于一般作家的地方:甘于不被理解,义无反顾,决意向死而生,“从无所希望中得救”。

三、总结文章的主题思想

品味文章的语言:“学生用我认为_________________一句富含深意,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说话。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

“冰冷的”“坚硬的”强调雪的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赞赏的。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隐约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

“青春”、“处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状态,这里是指江南的雪蕴育着生命,是与轻柔和缓的境界相联系的。

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北方的雪的特质之一是孤独,在这里它还被表现成死掉的雨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修老师
找春天
我爱小草
我喜爱的老师——吴老师
围棋邓老师
家乡的特产
给枣树涂雅霜
校园的一角
游玩雅戈尔动物园
我的家
我喜欢上学
开学了
向雷锋学习
我爱春天
春游
古代东方民法探略法学理论论文(1)
论法律的实质理性
国家法律与民间规范的冲突和互动
汉法学理论论文(1)
中国立法体制建构的几个问题法学理论论文(1)
孙中山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订法学理论论文(1)
换个思路看植物新品种法律保护法学理论论文(1)
美国的法治经验及其启示法学理论论文(1)
笼中鸟:法律制度还是法律理论?法学理论论文(1)
关于我国反垄断立法的思考_法学理论论文(1)
简议清末刑法变革法学理论论文(1)
可别等成了“戈多”
从“礼治”到“法治”?法学理论论文(1)
选择司法独立:中国的民意与司法独立法学理论论文(1)
共同侵权的法理探讨法学理论论文(1)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之一
《恐龙的灭绝》教学设计
《窗前的气球》教学设计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案
《纸船和风筝》教学实录
《我是什么》教案
《称象》学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之三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
《活化石》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之二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之一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