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知识扩展> 楚文化释要

楚文化释要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22

楚文化释要

楚辞产生于楚文化的土壤当中,楚文化就是楚地楚国楚民族的文化。楚文化的特质首先在于,它是一种地域文化。楚文化与中原文化相对。

何谓“楚”?楚本是在长江中游湘江流域活动的一支民族。最初称“荆楚”,是一个部落联盟。后扩展领土,立楚国。战国初期,楚国扩地千里:北接韩魏宋齐,西有黔中,巫郡与巴秦为邻,南至苍梧与百粤为邻,东至海滨。战国诸雄当中,楚版图最大,人口最多,最为富庶。楚国在江淮一带的南方,气候湿热,多山林湖泽,物产丰富,风光秀丽。

地域对艺术的影响,在上古时代尤其重大。一方面,风土气候影响作家的思想情感;另一方面,自然景物影响到作家选用的题材。所以刘勰说:“山林皋壤,实文思之奥府。屈平所以能洞鉴风骚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文心雕龙·物色)

楚文化保留了较多的远古传统,是信神鬼,重祭祀的文化。这一时期南北文化的差异,表现为北方的理性精神和南方的远古传统的差异。

春秋战国时期,经过儒家的人本主义和道家的自然主义的思想的冲洗,北方人的神鬼信仰已经淡薄,理性精神确立起来。而南中国的楚地仍流行巫术迷信,“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舞以乐诸神。”(王逸《九歌序》)

这些巫术迷信反映到文学当中,就是神话和寓言的保留:楚辞较多地保留神话;《庄子》较多地保留寓言。

楚文化并不是一种“落后”的文化,它和中原文化各有所长,各具特色。楚文化是包含楚人的衣食住行,楚地的风俗习惯,制度,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及楚地的文学作品在内各方面的总和。

如果把文化分为四个层面: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那么楚文化的特点在于,物态文化的发达,制度文化的体系不完整,行为文化和观念文化的别具一格。

1、物态文化发达:

⑴ 漆器、丝织品形成一整套独特的工艺制作程序。

彩绘涉猎图漆瑟残片。

⑵ 随县青铜编钟音域宽广,音乐优美,修复后能演奏现代乐曲。

2、制度文化体系不完整。

3、行为文化和观念文化别具一格:

⑴ 巫风巫仪的盛行;

⑵ 丰富的神话思维;

⑶ 道家思想的发祥地。

楚地民间盛行祭祀,祭祀必唱祭歌,伴舞蹈,仪式盛大。

神人以主巫和群巫对唱的方式交流。所祭对象多为传说中的天神地祗,山精蛇魅,充满了浪漫的想象。

楚地巫文化的特色从《九歌》中反映出来。《九歌》共11篇,原是民间祭神的歌词。除了最后一篇《礼魂》是送神曲。每篇祭祀一个神。包括:

天神:东皇太一

太阳神:东君

云神:云中君

黄河之神:河伯

湘水之神:湘君,湘夫人

管寿命的神:大司命

管子嗣的神:少司命

山神:山鬼

国殇:战士之魂

我们可以通过《东君》来了解楚地的巫风巫仪:

“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抚余马兮安驱,夜皎皎兮既明。驾龙辀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长太息兮将上,心低徊兮顾怀。羌声色兮娱人,观者憺兮忘归。絚瑟兮交鼓,萧钟兮瑶簴(jù)。鸣篪(chí)兮吹竽,思灵保兮贤姱。翾(xuān)飞兮翠曾,展诗兮会舞。应律兮合节,灵之来兮蔽日。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撰余辔兮高驰翔,杳冥冥兮以东行。”

东君是一位能给人带来光明与温暖,象征幸福与胜利的伟大天神。

他在巫仪中出场,唱道:“朝阳将要升起啊,在东方,照耀着我的宫殿栏杆啊,就是扶桑。轻轻拍打我的马儿,让它安稳地奔驰,夜空中已露出了黎明的曙光。驾驶龙车啊,发出雷鸣般的巨响,云霞做成的旗帜翻卷飘荡。长长地叹息啊,将要升到天上,心里留恋居处啊,回顾彷徨。那祭神的场面啊,声色并茂令人欢畅,观看得人们忘了归家其乐洋洋。”

代表人们的群巫唱道:“紧一紧琴弦啊,相对击鼓响咚咚,用力敲钟啊,木架都摇动。吹响那号管和芋笙,想那巫师又贤又美能与神灵相通。我们姿态翩翩啊,就像翠鸟展翅,大家放声歌唱,一齐起舞,同把东君来赞颂。应着乐声的旋律啊,合着曲调的节拍,神灵们遮天蔽日纷纷来到祭堂中。”

这时作为主巫的东君退场,独唱道:“青云作我的上衣啊,白霓为下装,举起长箭啊,射向灾星天狼。带着我的弓箭啊,返身下降,拿起了北斗痛饮桂花琼浆。握住我的马缰啊,高高飞翔,在深沉昏暗的夜空中奔向东方。”

这种人神共处,繁华热烈的祭祀场面代表了楚地的文化特色。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一件后悔的事
课余生活乐趣多
我家乡的犁
包饺子的风波
美丽的湖滨公园
考试感想
享受读书的乐趣
课余生活
我的课余生活
快乐无处不在
难忘的"六一"
科学城之旅
我的课余生活
我的课余生活
快乐无处不在
中国传统社会福利制度的特征及启示
宜人中国传统室内设计的主流
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手段——地考查
杜甫新乐府诗语言的文化批判功能
宪法与部门法关系探讨_宪法论文(1)
陈独秀对q
私有财产权公法保护的方式探析_宪法论文(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如何从传统文化的危机看鲁迅文化批判的意义
教育平等权研究_宪法论文(1)
试论敦煌壁画中的西北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
功能适当原则与宪法解释模式的选择_宪法论文(1)
浅析室内设计中的中国传统元素
中国传统卷草纹样的构成形式及装饰特点
分支学科制度建设与中国宪法学发展_宪法论文(1)
《白公鹅》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卡罗纳》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
《母鸡》教学设计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搭石》教学设计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电脑住宅》教学设计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
《猫》教学设计
《乌塔》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