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罗布泊之迷
彭加木失踪之谜
1980年6月17日,中国著名科学家彭加木率领科学考察队赴楼兰,他们从北南纵穿罗布泊洼地到米兰,再由米兰东行库木库都克。由于准备不足,考察队不幸中途断水,彭加木毅然只身外出找水,结果迷失于库木库都克附近沙漠之中。事后,数干军民在飞机的引导下从敦煌、库尔勒和若羌三个方向进入沙漠寻找。结果,大规模的寻找,只找到彭加木的几张糖纸、几行鞋印,于是,有关他下落的猜测又开始不胫而走,或是与刚刚引进的“UFO学“联系到一起。或是整个一个续与“楼花党”奇闻……
余纯顺遇难之迷
1995年6月17日,青年探险家余纯顺试图再夏季徒步穿越干枯的罗布泊。罗布泊地区炎热、干旱、缺水、风大吸取以往穿越者失败的经验,在这之前余纯顺做了大量的穿越之前准备工作。不料进入罗布泊第二天就因酷暑而脱水身亡。6月18日上午,救援人员从直升飞机上发现余纯顺的遗体仰卧在帐篷之中。随身携带的饮用水,食物等都未用完,对于余纯顺在水、食物充足的情况下为何突然脱水身亡,这又给我们留下一个不解之迷。
游移湖之谜
关于罗布泊位置的争论已经进行了一个多世纪。它是西域地理、历史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难题。1876年,沙俄军官普尔热瓦尔斯基在塔里木下游考察后,以其片面之见,错误地认定喀拉和顺湖即中国古籍所记罗布泊。他的学生科兹洛夫和英国的斯坦因支持他的看法。德国地理学家范李希霍芬却持反对的观点。接着瑞典人斯文·赫定系统地提出一套关于罗布泊“游移”的理论。认为它南北游移的周期是1500年,是出于湖底周期性沉积抬升和风蚀降低的结果。这种游移说,曾长期为中外学者所接受。除斯文?赫定外,美国人亨亭顿提出了“盈亏湖”的理论,中同学者陈宗器发表了“交替湖”的观点,而苏联地质学家西尼村则试图用构造运动来作解释。围绕罗布泊游移问题的争论,延续了一个世纪。我国科学家近年实地考察,证实了罗布泊是塔里木盆地的最低点和集流区,湖水不会倒流;入湖泥沙很少(湖底沉积物3600年仅1.5米),干凅后变成坚固的盐壳,短期内湖底地形不会剧烈变化。对湖底沉积物通过年代测定和孢粉分析证明,罗布泊长期是塔里木盆地的汇水中心。这说明,游移说是不切实际的推断。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一家
- 我们春游去
- 妈妈的节日
- 我喜欢的一幅画
- 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 大自然的声音
- 北京奥运开幕了
- 一个难忘的冬天
- 秋画
- 一件新鲜的事
- 雷声
- 快乐的六一
- 老师的目光
- 我的小手
- 表哥的生日
- 中西方纪录片种类比较及创作方式(1)
- 试论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
- 基于体育运动对不同运动群体心境影响的述评
- 信息技术教学的体会
- 世界影坛的“意识流电影”(1)
- 当代中国个体纪录实践现象学批判(1)
- 试论印美军事合作
- 从全球化和多元化看奥斯卡奖(1)
- 纪录片商业化的理性思考(1)
- 试析教学语言的调控艺术
- 中国电影产业国际竞争力发展分析(四)(1)
- 论夏衍电影剧作的现实主义价值(1)
- 抓住契机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 浅谈娱乐、娱乐业和身体娱乐
- 浅析纪录片的娱乐化价值取向与思考(1)
- 《盘古开天地》 教学设计
- 《赵州桥》 教学设计之一
- 《美丽的小兴安岭》 教学设计一
- 《美丽的小兴安岭》 教学设计三
- 《赵州桥》 教学设计之二
- 《花钟》 教学设计
- 《陶罐和铁罐》 教学设计二
- 《富饶的西沙群岛》 教学设计三
- 《赵州桥》 教学设计之三
- 《陶罐和铁罐》 教学设计一
- 《玩出了名堂》 教学设计
- 《美丽的小兴安岭》 教学设计二
- 《富饶的西沙群岛》 教学设计一
- 《蜜蜂》 综合资料
- 《听听,秋的声音》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