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罗布泊,消逝的汕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体会他们的作用。
3、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4、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
同教学目的的2、3。
【教学难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树立环保意识。
【课前准备】
1、准备中国地图。
2、收集有关罗布泊的图片、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align=center>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一个名叫罗布泊的地方,这是一个闻名世界的神秘地方,中外探险向往它,各国科学家多次考察它,为什么这个地方引起这么多的兴趣,那里到底发生过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神秘、古老的罗布泊。
(板书课题)
二、出示中国地图
明确罗布泊、塔里木河的位置:
(展示罗布泊的图片)
三、朗读课方,检查预习
1、正音正字:
张骞(qiān)
和煦(xù)
吞噬(shl)
2、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四、整体感知,体会课文内容
1、罗布泊现在是什么样子?
2、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
3、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造成罗布泊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5、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1、写语文同步。
2、体会本文的写法:
⑴、对比。
⑵、修辞手法。
⑶、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⑷、联系现实,我们应该怎样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罗布泊的现在与过去:
2、罗布泊的变化的原因:
(人对自然索取的贪婪和盲目)
3、作者的思想感情:
(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
二、研读课文
1、选出你认为写的有感情,有力度的几段给大家读一读。
2、你为什么觉得这几段写的好?请谈一下感受。
3、体会文章的写法。
(文章为何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如何表达了自己的主题?)
⑴
用了哪些手法?(举例说明)
①、对比手法:罗布泊过去的繁华与现在的荒凉、恐怖对比。
②、拟人手法:以事物自身的诉说引起人内心的震动。
(罗布泊、胡杨林)(全班齐读)
⑵、运用客观数据说明:准确、翔实,有说服力。
三、拓展思维,深化主题
美丽神奇的仙湖罗布泊消失了,我们痛惜,我们难过,那么,同样的悲剧还会不会发生呢?我们应该怎么办?
1、青海湖,月牙泉正在上演,怎样的悲剧。
2、联系宁夏(银川)发展,提出建议。
四、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破坏生态环境(西北地区)的事例,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的恶化。
2、课后习题三。
3、预习《旅鼠之谜》。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妈妈
- 我们班的“恶”龙
- “万事迷”――爸爸
- 母爱的种种味道
- 老妈你倒底你会不会跳绳?
- 夸张的妈妈
- 一位老师
- 我
- 不懂装懂的老妈
- 我们班的小能人
- 味觉最灵敏的人
- 我的爷爷
- 爷爷
- 这就是我
- 我的老爸
- “一带一路”:国际舆论反应初探及应对建议
- 普京如何塑造领袖形象
- 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安全意识的研究
- 何炅“吃空饷”事件引发的网络暴力
- 浅谈儒家思想在大学生创业中的指导作用
- 企业大数据与大数据企业
- 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诗画赏析
- 生产性服务业和价值链的相互作用
- 基于网络高专层次《公共英语》资源库及其教学应用
- 三星权利交接“软着陆”,聚焦继承人李在F
- 从企业发展周期解读设计策略
- 构建班组园家委会 形成有效的层次机制
- 普京说话,全世界都在听!
- 成品油销售企业对标管理机制的探析
-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 19 月亮上的足迹
- 《春》教案(2)
- 24 诗两首
-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3
- 在山的那边3
- 《童趣》教学设计4
- 月亮上的足迹
- 18 绿色蝈蝈
-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 11 春(方案A)
- 17 看云识天气(方案B)
- 《第一次真好》《人生寓言》
-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3
- 第六课《理想》第七课《行道树》合
- 20 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