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罗布泊,消逝的汕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体会他们的作用。
3、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4、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
同教学目的的2、3。
【教学难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树立环保意识。
【课前准备】
1、准备中国地图。
2、收集有关罗布泊的图片、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align=center>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一个名叫罗布泊的地方,这是一个闻名世界的神秘地方,中外探险向往它,各国科学家多次考察它,为什么这个地方引起这么多的兴趣,那里到底发生过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神秘、古老的罗布泊。
(板书课题)
二、出示中国地图
明确罗布泊、塔里木河的位置:
(展示罗布泊的图片)
三、朗读课方,检查预习
1、正音正字:
张骞(qiān)
和煦(xù)
吞噬(shl)
2、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四、整体感知,体会课文内容
1、罗布泊现在是什么样子?
2、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
3、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造成罗布泊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5、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1、写语文同步。
2、体会本文的写法:
⑴、对比。
⑵、修辞手法。
⑶、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⑷、联系现实,我们应该怎样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罗布泊的现在与过去:
2、罗布泊的变化的原因:
(人对自然索取的贪婪和盲目)
3、作者的思想感情:
(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
二、研读课文
1、选出你认为写的有感情,有力度的几段给大家读一读。
2、你为什么觉得这几段写的好?请谈一下感受。
3、体会文章的写法。
(文章为何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如何表达了自己的主题?)
⑴
用了哪些手法?(举例说明)
①、对比手法:罗布泊过去的繁华与现在的荒凉、恐怖对比。
②、拟人手法:以事物自身的诉说引起人内心的震动。
(罗布泊、胡杨林)(全班齐读)
⑵、运用客观数据说明:准确、翔实,有说服力。
三、拓展思维,深化主题
美丽神奇的仙湖罗布泊消失了,我们痛惜,我们难过,那么,同样的悲剧还会不会发生呢?我们应该怎么办?
1、青海湖,月牙泉正在上演,怎样的悲剧。
2、联系宁夏(银川)发展,提出建议。
四、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破坏生态环境(西北地区)的事例,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的恶化。
2、课后习题三。
3、预习《旅鼠之谜》。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爱上莫文蔚
- 我和音乐
- 我喜欢音乐
- 乘着音乐的翅膀
- 伴着音乐一起飞翔
- 孔子办学
- 欲速则不达
- 音乐的魅力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暗香
- 千金难求真性情
- 歌中情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第一次爱音乐
- 西部的歌声
- 北京奥运会交通组织的经验
- 地铁环控热负荷的分析
- 地铁车辆辅助逆变电源分析研究
- 唐朝羁縻府州制及与南诏政权政治行政关系探析
- 智能交通技术本土化问题讨论
- 对新世纪城市轨道交通路网规划的思考
- 香港西部铁路无碴轨道结构及减振降噪措施
- 津滨轻轨过渡段附加防水层防水材料的选择与应用
- 试论平衡高师声乐专业学习中的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 论“需求层次理论”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 区域经济增长与物流业发展的关联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 关于好理念通过制度才具现实性
- 谈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从经济正义到政治正义:休谟与洛克财产权理论之比较
- 一种简单的环网供电方案的研究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 《小英雄雨来》范文习作
- 《小英雄雨来》整体阅读感知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目标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重点
- 《小英雄雨来》考点练兵 积累篇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训练素材
- 《小英雄雨来》写作指导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二
- 《夜莺的歌声》范文习作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难点
-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一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写作指导
- 《小英雄雨来》考点练兵 阅读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