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12-13

《马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学习围绕中心论点反复论述的方法;理解通篇借喻说理的方法;感受封建社会埋没人才的黑暗本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陈景润从厦门大学毕业到北京某中学当数学教师时,竟然不会教书,以至积忧成疾。厦门大学王亚南了解陈景润,认为这是用人不对路,便让他回厦门大学工作,专心致志致地研究数学。陈景润不久就写出了数论方面的专题文章,寄给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华罗庚一眼看出了文章中的奇光异彩,提议把陈景涧选调到数学研究所。1956年,陈景润到了北京数学研究所。在老一辈数学家的指点下,陈景润废寝忘食地研究,勇猛地向哥德巴赫猜想挺进。1973年春,他证明了(1 +2),轰动了全球的数学界。人们赞誉说陈景润是个出类拨萃的人才,更敬佩举贤荐才的王亚南和华罗庚。如果说陈景润是社会主义建设大道上疾驰向前的千里马,那么王亚南和华罗庚就是慧眼识马的伯乐了。关于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问题,唐朝的文学家韩愈曾写过一篇《马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著名的文言杂文。

二、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唐代散文家、诗人,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三、背景介绍

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 不平则鸣 ”,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四、教学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的本质是对话和交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建构。为适应这一理念,本节课设计成三个模块。模块一:自我寻疑,与字词对话;模块二:小组合作,与文本对话;模块三:探究问题,与作者对话。

1、模块一:

自我寻疑,与字词对话。学生对照注解,阅读字词句,自我寻疑,自我解答,弄准字读,朗读课文。

2、模块二:

小组合作,与文本对话。小组合作讨论三个问题:

⑴ 作者的论点是什么?作者如何层层深入论证论点的?试对课文作详细分析。

⑵ 文中的千里马、伯乐、说天下无马的人各比喻什么?

⑶ 韩愈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实际含义是什么?

学生边讨论,教师边提示:

⑴ 起句就揭示全文论点,接着从正反两方面对论点作概括论述,第二段进一步从反面展开论述,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第三段对“策马者”进行辛辣的嘲讽,结尾再次强调造成不合理现象的原因,是“不知马”,与开头的论点相照应。

⑵ 千里马喻指有才能的人;伯乐喻指圣明的君主;说天下无马的人喻指封建守旧者。

⑶ 韩愈的话表明有贤能的人士只有遇上圣明的君主才能发挥专长。否则,即使才华出众,也不免受辱、埋没。作者极言“伯乐”的重要、可贵,对人才埋没深为慨叹。韩愈在文中借题发挥,抨击那些糟蹋“名马”的“食马者”,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这和韩愈本人的遭遇是有紧密联系的。

3、模块三

探究问题,与作者对话。小组合作探究三个问题:

⑴ 世界上究竟是先有马还是先有人们对马的认识?怎样正确理解韩愈说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⑵ 作者在本文中所提的看法,哪些是可取的?哪些是不足取的?面对韩愈你想说什么?

⑶ 细读全文,体会每段最后一句话所表达的感情。

学生边探究,教师边提示:

⑴ 按认识论来分析,客观存在的事物是第一性的,人们对它的认识是第二性的。因此,就一般情况来说,应是先有马,再有人们对马的认识。然而对于千里马来说,还有一个发现、饲养的过程,如果不能把千里马从普通的马群中识别、挑选出来,只是一般地对待,那么千里马就被埋没,人们也就不知道它是千里马了。从这个意义说,识马是个关键。因此,韩愈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目的在于强调识马人的重要。

⑵ 就一般而论,提出要有伯乐来识别名马、培养千里马,即要有知贤识才的人来挑选、荐拔人才,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然而,本文所流露出强烈的个人情绪,感叹自己怀才不遇,期待象伯乐那样的贤君来赏识、提拔自己,把希望寄托在封建统治者身上,这是不足取的。

⑶ 第一段末句“不以千里称也”,表达出作者对名马受屈,埋没的不幸遭遇无限惋惜、慨叹,语气极为低沉。第二段最后说“安求其能千里也”,运用了反诘的句式,表达了满腔的愤激不平。第三段终了写道:“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呜呼”后面用了感叹号,是对那些一无见识却又妄自论断者发出的悲叹。“其真无马邪?”是对上述错误结论的反诘,有咄咄逼人之势。“其真不知马也!”正面提出与对方截然相反的结论,字字铿锵,凝聚着对妄言无马者的抨击与卑视,直抒了郁结已久的不满的感情。

五、布置作业

根据课后练习六,请以“伯乐相马与毛遂自荐”为题,联系社会实际,写一篇600字左右议论文。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小镇的成长
新苑社区法院宿舍环境报告
住在A座的人
社区植树
续写《孔乙己》
走过三米
第一次爱音乐
在社区活动站的日子
乘着音乐的翅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流行音乐之我见
流浪的二胡
音乐的魅力
咱说小康
社区变了
水利工程施工进度管理与控制方法分析
广东省崩岗侵蚀现状与防治措施探讨
毛泽东时代共和国水利建设成就
水文基地工程总承包管理报告
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小型危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措施
小水电施工中塌方如何界定
隧道衬砌台车加工技术
九曲湾水利枢纽工程聚乙烯(PE)给水管施工技术
小湾水电站主体工程混凝土配合比研究
七子山拦砂坝施工组织设计
丹江口水利枢纽闸门漏水问题及处理
钢筋窄间隙焊技术在水电站工程中的应用
水工混凝土结构与材料学科发展
固海管理处渠道维护管理办法
《一夜的工作》(二)阅读篇
《卖火柴的小女孩》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卖火柴的小女孩》重点字词梳理
《一夜的工作》(一)积累篇
《一夜的工作》随堂演习提高篇
《一夜的工作》老师语录
《卖火柴的小女孩》重点字词意思
《凡卡》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卖火柴的小女孩》整体阅读感知
《卖火柴的小女孩》老师语录
《一夜的工作》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讲义讲解篇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讲义体味篇
《凡卡》老师语录
《一夜的工作》随堂演习巩固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