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29
《马说》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让学生由读到悟,由悟到明,了解古代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从而珍惜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时光。在这堂课中,让学生了解“说”这种古文体裁,积累一定的文言知识,并通过合作探究,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认识、学习、运用“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理解《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
3、了解“说”的体裁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文中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理解文中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3、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朗读,以期能熟读成诵。
2、合作探究法:文中一些疑难点由学生讨论,通过合作探究突破疑难,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朗读磁带。
【课前准备】
请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查找有关“马”字的成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学生汇报查找到的有关“马”字的成语。就其中的“伯乐相马”给学
生讲关于伯乐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解题
1、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多媒体资料显示)
2、点明本文体裁,介绍“说”这种文体。
(多媒体资料显示)
本文是一篇寓言性杂文,属论说文体。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写法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近。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听录音跟读,注意读音、停顿。
2、自由朗读,结合注释,理清文意并完成下列练习。
(多媒体显示)
⑴ 翻译下列句子,并解释加粗的词。
① 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② 一食或尽粟一石。
③ 才美不外见。
④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⑵ 区分下列虚词的用法。
之:策之不以其道
祗辱于奴隶之手
马之千里者
其: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
其真不知马也
3、老师指出文中要求掌握的特殊句式。
(多媒体显示) 倒装句:
⑴ 定语后置:马之千里者。
分析:“千里”是中心词“马”的后置定语
⑵ 状语后置: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分析:“于”相当于“在”,“于奴隶人之手”是介词结构的后置。
4、请一个学生翻译全文,其他学生补充。
5、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文章每段的内容。
6、全班齐读,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整体感悟
1、提出问题,学生抢答。(用原文回答)
(多媒体显示)
⑴ 文章开头是如何阐述“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的?
⑵ 没有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怎样?
⑶ 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
⑷ 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
2、教师点评、归纳
3、提问:文中哪句话点明了中心?
五、 品味诗文,推究文理
1、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多媒体显示)
⑴ “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三个“之”字的用法是否一样?
⑵ 本文三段文字都用一个“也”字收住,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⑶ 文中的“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有怎样的寓意?
⑷ 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进行分析)
2、点明“托物寓意”的写法,引导学生将其运用到平时写作中去。
3、全班齐读课文,并背诵。
六、延伸拓展
辩论:当今社会还需不需要“伯乐”?
七、课堂小结
八、布置作业
1、古代还有哪些怀才不遇的文人,请搜集其作品。
2、课外阅读《龙说》,进一步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3、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马 说
韩愈
伯乐 善识 千里马 不识 食马者
(有识才者) (无人才) (庸人)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狮子王》观后感
- 花也有生命
- 考试
- 神奇的笔
- 我家的花儿长大了
- 妙心借书
- 人蝇大战
- 一个有趣的活动
- 玩虫子
- 好吃的苹果
- 浇花
- 给妈妈的留言条
- 笑成了一朵花
- 三只小兔吃苹果
- 碘的作用
- 浅谈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1)论文
- 探析视觉次序对平面设计信息传达的潜在引导作用
- 探析农民土地使用权保护(1)论文
- 谈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的立法与完善(1)论文
- 探析诉讼时效中断制度的完善(1)论文
- 电视综艺灯光策划分析
- 谈民法中的隐私权和宪法中的隐私权之比较(1)论文
- 浅析违约损害赔偿中的可预见规则(1)论文
- 论“理想国”背后的现实中
- 探析商标性使用在商标侵权中的地位(1)论文
- 论DV记录短片的剪辑运用手法
- 浅谈民事诉讼程序中的证明责任(1)论文
- 对我国事实婚姻立法制度的思考(1)论文
- 浅析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模式的立法选择(1)论文
- 中国电视剧产业名著翻拍的合理走向
- 《称象》教学设计十四
- 《称象》教学设计十七
- 《司马光》说课设计(第二课时)
- 《称象》教学设计十二
- 《称象》教学设计九
- 《称象》称出新方法
- 《称象》教学设计十五
- 《称象》教学札记二
- 《称象》教学札记三
- 《称象》教学札记一
- 《称象》说课设计
- 《称象》教学设计十一
- 《称象》教学设计十六
- 《称象》教学设计十三
- 《称象》纸片教具的制作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