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10
《岳阳楼记》教学实录及反思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体会文章的音律美。
2、学习和积累重要文言词语的含义,疏通文意。
3、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巧妙结合的写法。
【学习重点】
同目标1、2。
【学习难点】
同目标3。
一、导入
1、师:说到楼阁,古代文人骚客都喜欢在著名的风景名胜题诗词的雅兴,如在滕王阁上,有王勃留下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句子?
生:黄鹤楼上有崔灏留下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师:而岳阳楼,我们就会想起那传唱千古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请同学们读一读关于范仲淹的一段资料,可能对我们理解《岳阳楼记》有所帮助。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常自诵曰: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思考:
范仲淹少年时为什么发愤苦读?
范仲淹勤政爱民,他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二、诵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放声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读通课文。
师巡视,找出学生读错的字:偕,
并让学生说说在读时觉得哪些字音读得没把握,哪些句子读起来拗口?
2、分组分节检查读课文,师指出错误处。
3、听朗读录音,小声跟读,感受课文语言特点,体味该如何去读。
4、学生齐读:
思考:文章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紧密结合,指名回答:
叙的是重修楼之事
写的是洞庭美之景
抒的是情
议论的是先忧后乐。
学生对抒的什么情,答不上来。
5、请找出描写洞庭湖美景的句子来美读。
指名读,范读,学生参与评议。
三、疏通词句体味内涵
1、学生对照注释,逐句疏通一、二节文意,有疑难处做好标记,同桌交流集体质疑,答疑。
2、检查字词解释情况:出示:记之(事)
衔吞(景)
得无异乎?(情)。相机解答以上的思考题,即叙的什么事,写的什么景,抒的什么情。及三重否定对意思的表达。
3、检查句子解释情况,师出示: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指名学困生翻译,有困难的请同学帮助解答。
4、思考:藤子京被贬为什么仍能政通人和,百废待兴?范仲淹为什么乐意为他作记?
洞庭天下水,如此壮观的美景,作者寥寥几笔带过,为什么?用书上原文回答。
第二节中有些句子为下文埋下伏笔,起承上启下作用,请找出来加以说明。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一、二小节
2、想象迁客骚人汇聚岳阳楼时情形,并加以描绘。
【教学反思】
1、课堂的导入注意了学生对古诗的积累。
2、整堂课,以诵读为主,以读促悟,而且读分读准,读通,读美,三个层次,五个环节。即自由读,分组读,听录音跟读,齐读,美读这样五个环节。收到了预期效果。这也符合古文的教学特点。
3、带点字的选择也费了些心思:记之(事)
衔吞(景)
得无异乎?这几个字的解释也正好可以解决上面的思考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句子的翻译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让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必要时教师才作相应的指导。
5、存在的问题:虽然注意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但缺少学法的指导,比如读书时对于停顿、重音、语气等都缺少必要的指导。再比如,翻译时没教给学生对于省略的句子成份,古今词意的变化,词序的调整上作具体的指导,这是今后应该注意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新朋友’
- 学画画
- 春天来了
- 可爱的“美美”
- 春天来了
- 自我介绍
- 我与轮滑的故事
- 我忘记写作业
- 可爱的小鸡
- 五指兄弟
- 清明节
- 即将来到的期中考试
- 我喜欢做的事
- 未来的学校
- 未来的学校
- 略论经济法的地位(2)法学理论论文(1)
- 企业改制中债务承担之探析(3)法学理论论文(1)
- 论集体使用权流转(4)法学理论论文(1)
- 反不正当竞争(3)法学理论论文(1)
- 劳动合同若干法律问题研究(2)法学理论论文(1)
- 论物权法定原则(3)法学理论论文(1)
- 浅论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4)法学理论论文(1)
- 公司法修改若干问题探讨(3)法学理论论文(1)
- 论董事责任(6)法学理论论文(1)
- 反不正当竞争(4)法学理论论文(1)
- 行政垄断的界定(7)法学理论论文(1)
- 清产核资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法学理论论文(1)
- 银行法的完善:修正与创新法学理论论文(1)
- 论物权法定原则法学理论论文(1)
- 公司法修改若干问题探讨(2)法学理论论文(1)
- 《雷雨》选段
- 《丑小鸭》老师语录
- 《丑小鸭》随堂练习 巩固篇
- 《凡卡》
- 《四季》
- 《丑小鸭》教学目标
- 《丑小鸭》重难点分析
- 《燕子》
- 《雷雨》同步作文:素材积累
- 《雷雨》知识点精析:重难点分析
- 《雷雨》同步作文:写作指导
- 《雷雨》人物分析
- 《雷雨》随堂练习之二
- 《雷雨》同步作文:范文赏析
- 《雷雨》作者轶闻
